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辛寨——一個充滿味道的村莊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5期  作者:左滿明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山西壶关 文明 辛寨村 辛寨

    山西人爱吃,人人少不了葫芦。太行山地的山西壶关,作为高山山地农耕文明向平原半山区文明的减缓区和山地文明的承接区,其饮食习惯上,形成了以为主导的调味文化,文明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成为生活的不可或缺。酿在太行山区的壶关最少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当地的一项传统工艺,也是山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壶关人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是一个非常注重味觉感官的地区。重味、陈色、肥膏,这些「红楼」富贵门地的做派,却和一个偏远山地县份全部有缘。一九九四年,我娶了壶关最爱

  • 文章中国三大名之一——独流老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3期  作者:劉春新 出版时间:1997-02-07
    关键字: 独流老醋 史料记载 制造工艺 独流镇

    独流老历史悠久,始创于明朝永乐年间,闻名于清代康熙初年,至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了。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茶」。以此七字入诗,最初见于元人杂剧,在「刘行首」二折中就有这样的戏文「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茶」。明朝著名画家、文学家唐寅有首叫做「除夕口占」的诗,开首使用这七字:「柴米油盐酱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闲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借此反映贫困不堪的境遇

  • 文章三樣素菜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6期  作者:黃劉華萱 出版时间:1975-08-01
    关键字: 四川 素菜 渍胡豆 溜黄瓜 家常菜

    天气炎热味口不开油腻的菜令人难以下咽特此介绍三样我们四川一般家常的素菜以供鄕友参考。一、渍胡豆(蚕豆)「材料」干胡豆六两酱油二汤匙一汤泡辣椒两个葱姜蒜回香叶盐糖花椒粉各少许麻油一汤匙。「做法」泡辣椒及葱姜蒜回香叶(鲧回香叶在台湾不易买到但菜市有买紫苏叶可代用)共同切末放入碗中加上所有调料再倒入半饭碗冷开水另将胡豆洗净倒入干锅中炒要不停铲动至没有爆声胡豆稍起黑㸃即表已熟即铲入调料碗中用盘密盖焖约廿分钟即可吃如无胡豆黄豆碗豆均可如法庖治。二、辣白菜「材料

  • 文章舟山最大宗的海產魚類——帶魚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83期  作者:鄭傳良 出版时间:2000-12-20
    关键字: 带鱼 舟山渔场 拖网捕捞 油脂 糖醋

    B1〇·〇二毫克,维生素B2〇·〇六毫克,维生素D〇·一四毫克,维生素E〇·八二毫克,硫胺素〇·〇二毫克,核黄素〇·〇六毫克,氨基酸成份相当平衡,含有碘、甘油三酸脂、磷脂、固醇、游离脂肪酸等。含脂量高于一般鱼类,大部分为不饱和脂酸,还含丰富长碳链,对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有良好作用。带鱼鳞中含有约二〇—二五%的油脂,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无机盐和咖啡因等,为制APC(即阿司匹林)药片的原料之一。带鱼鳞油可用来治小孩头发枯黄,经一个月施治,头发完全变

  • 文章板浦鎭十大歷史文化脈系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3、4期  作者:姚祥麟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板浦镇 十大文化脉系 淮盐文化 醋文化 名人学术文化

    时代变迁和风雨沧桑,板浦已逐渐失去昔日的辉煌,但是,它源远流长,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却被板浦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并在不断地维护、开发、整合与弘扬下,得与现代文明接轨,展现出另一番盎然风貌。板浦的历史文化包括淮盐、、饮食、名人学术、〈镜花缘〉、五大宫调、民间传说、民俗方言、群众文体技艺非遗,以及传统爱国教育等十大文化脉系,可说是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活力。谨逐项分述如下:——淮盐文化:淮盐是带动板浦多元文化的龙头。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初期,东海郡辖地的板浦,即有海盐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