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过程共返回5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防城的蔴績及蠶業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林茂 出版时间:1973-12-01
    关键字: 防城 麻业 蚕业 养蚕过程 缫丝

    交尾结成一双双、一对对之后,公蛾的精劲已尽,随即结束了一生,祇有把大肚便便的母蛾集中起来,分组把他们一一放入垫有厚纸的覆碗里,让它们产卵在纸面上。在它们产完了卵,把覆碗掀开后,也都追随公蛾去了,尤其在此种自生自灭的变幻过程中,也祇有将它们所遗下纸面上那些密密麻麻纯白色的蚕卵,收集起来,放在干燥暖和的地方,不多时,就有很多黑色,像蚂蚁似的蚕子,从蚕卵里出来。此刻的蚕师们,就去屋外的桑园里,采取少许嫩叶回来,先用锋芒的簿刀(菜刀)把嫩叶切成叶丝,舖在小型的簸箕里

  • 文章西南旅行雜寫對廣西的報導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7期  作者:李振英 出版时间:1982-07-30
    关键字: 建设情况 政府概况 改造过程

    的新政,诸多设施,如县鄕组织、国民敎育、民团组训(即后来中央所颁行的国民兵组训)、学生军训、征兵等等,都是首创的,是为全国嚆矢的。(三)广西过去在建设新广西的过程,由于领导阶层以身作则,各级公务人员多能秉承遵循,守法奉公,竭忠尽职,实事求是,所以政风廉俭朴实,政令贯彻到基层,可说已建立廉能政治。(四)由于普及国民敎育实施民团学生军训与征兵编练,提高了人民无畏精神与民族意识。(五)当年广西由于经济条件关系,物质建设可能稍为落后,而精神建设,诚不稍逊于人。上下

  • 文章領袖巡視、邊民歡騰——四十三年前, 先總統 蔣公,巡視靑海史實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期  作者:羅平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蒋介石 青海巡视 整新市容 阅兵 巡访过程

    所经路线,大多为荒蛮地带,人迹罕至,高山峻岭,恶水急流,险阻异常,幸各族人民,受领袖伟大感召,无不以拓荒者精神,不畏艰苦,展开筑路工作,尤其是蒙藏同胞,习于游牧生活,不惯使用,筑路工具,工作倍感艰难;腁手胝足的施工过程,有汗!有泪!有血!卅四年抗战胜利,世界局势正变,美苏关系恶化,**扩大叛乱,西北局面,亦随之动荡,复奉命开辟靑新公路,以为补给国防前哨——新疆的孔道,由靑海西寜起,至新疆南疆诺羌止,全长一千余公里,须经过荣达木,潮湿沮洳地带,比古藏公路,险阻

  • 文章卽墨五區的晒鹽場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7卷 第1期  作者:趙書堂  出版时间:1981-06-20
    关键字: 即墨县 晒盐场 生产经营 出盐过程

    前言鹽,是人們每天所必需的食用品,如果菜桌上沒有它,不但菜餚無味,且對身體健康影響至鉅,所以在飮食中不可缺少的佐料。中國產鹽地區很多,有取海水,鹽池,鹽井等水煎熬而成者,或曝晒而成者,故分海鹽、井鹽、池鹽,岩鹽等多種,岩鹽卽石鹽,是從山穴中取水晒成塊者,四川省產者爲多。卽墨五區所產之鹽,是用海水曝晒而成者,每年春夏兩季產鹽頗多,海岸南北盡是鹽場,遙望鹽堆壘壘,猶如一片雪山,不但供全省人民食用,且船運外埠銷售。筆者之故居,距海岸鹽場僅二里許,學生時期常去逛...

  • 文章發揚廣西革命精神的竹林遗書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3期  作者:陸銘生 出版时间:1979-01-26
    关键字: 竹林遗书 发现过程 抗日精神

    一、前言廣西地處邊陲,民風強悍而富革命性,徵諸近代史,從太平天國,創建民國、護國、護法、北伐、抗戰以至戡亂,廣西人無役不與,在正義大纛下,抛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視死如歸。特別是八年抗戰,由於廣西憤日本之侵凌,同仇敵愾,主張抗日最早,因此廣西犧牲的人力物力最慘重。而日本軍閥對廣西民情瞭若指掌,不得不另眼相看,所以民國二十八年入侵廣西的時候,連最精銳的第五師團與近衞旅團,也傾巢而出參戰了,當然最後逃不了失敗的厄運。「竹林遺書」是廣西靑年學生軍參加抗戰,壯...

  • 文章清季龍州車船業的興衰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0期  作者:黃嘉謨 出版时间:1980-10-10
    关键字: 车船 运作过程 发展历史

    为谋对抗,乃仿造车船,并加大其型制,计长三十六丈,广四丈一尺,高七丈二尺五寸,未及应用而岳飞率步兵至,以计攻破盗巢,擒斩杨么,湖寇遂吿平定。[2]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金人完颜亮背盟入寇,至江北大掠民船,由采石矶渡江,官军乃用车船迎战,人在船中,脚踏车轮驶船,但见船行如飞,临敌发出霹雳礮,礮中石灰散为烟雾,贼船人马目为所眯,复为车船驰压其上,金人终于大败。[3]又据宋人着录,杭州湖上有车船一种,船棚上无需专人撑驾,但用车轮脚踏而行,其速如飞。[4

  • 文章家鄉耕作數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齊蔭棟  出版时间:1983-03-20
    关键字: 山东武城 耕作过程 家乡农耕习俗

    间不坏,此亦为沙土另一种用途。红薯秧是牲畜良好饲料。㈨落花生:即长菓,收获过程与红薯相差无几,而长菓吃法甚多,带皮沙炒或盐煮,去皮煮食或油炸,做花生糖、酥糖等等。最主要是榨油、制饼做肥料,秧叶喂牲畜。㈥打场「场」是一片空旷,空气流畅之地方,先将地面耙松,洒水舖麦稭,经石滚(俗称浑——䃂)压轧,䃂长圆形,长三尺许,直径二尺余,襄装木架,可供牲畜牵拉滚动。制场俗称「纲场」。「纲场」时,一人站立于场中央、牵引牲畜拉䃂旋转。地面压硬,扫去未粘合在地面上之麦稭,晒干

  • 文章廣西學生軍的建立及其英勇事蹟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期  作者:黃冠南  出版时间:1979-07-30
    关键字: 学生军 英勇抗日 建立过程

    黃冠南先生,江蘇泰興人,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部畢業,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及中央陸軍大學畢業。歷任天津公安局保安總隊總敎練、督察長,五戰區幹部訓練團上校大隊長,廣西學生軍參謀長,第一團團長,南昌警備副司令,華中幹部訓練總隊長等職。遠在民國十五年北伐時,國民黨廣西省黨部號召女學生百餘人,組成「廣西學生女子北伐工作隊」,隨同第七軍參加前線工作,此實爲廣西女青年正式組織參加作戰之嚆矢。二十六年對日抗戰起,廣西當局卽組成學生軍大隊,參加者多係大專院校及高中肄業學生,以全縣...

  • 文章廣西蒼梧的魚花業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期  作者:鄧以彭  出版时间:1979-07-30
    关键字: 鱼花 故乡旧事 过程经过

    鄧以彭先生,蒼梧人,廣西大學畢業,曾任敎員、科長、報社發行人、省政府參議、縣黨部書記長。

  • 文章日寇侵犯富、鍾、恭記實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31期  作者:唐步雲 出版时间:1986-01-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进攻过程 抗争经过

    卅三年秋,日軍攻佔衡陽後,卽向廣西邊境進逼,先佔湖南道縣,永明、江華一帶,企圖經龍虎關入侵廣西,其時恭城、灌陽、富川一帶,並無國軍駐防,異常空虛,僅由甘麗初將軍率軍校六分校入伍生一營爲基幹,加上富川、恭城自衞隊,成立湘桂邊區指揮部、轄湖南之永明、江華,廣西之富川、恭城四縣,駐防恭城,當時恭城縣長是姚止戈上校(蒙山人),兼指揮部參謀長,主要是防守龍虎關天險。未幾日軍果然自永明進犯龍虎關,被守軍擊退未逞。卅三年底,甘將軍奉令率入伍生營至貴州獨山歸建,指揮部交...

共52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