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衣食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北京印象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6期  作者:張之傑  出版时间:1990-01-27
    关键字: 北京 衣食住行 购物 交通

    北京的市容北京的市容只可遠觀,不可近看。北京的綠化相當成功。不但路邊種樹,空地上也種樹。從高處俯瞰,只見一座座高樓聳立在樹海中。高樓之間,夾雜著灰暗的平房。視野愈遠,摩天樓愈顯眼。望到視野極限,還望不到北京的盡頭。我是深夜到北京的。第二天淸晨,從下榻飯店十七樓的陽臺上往下望,不禁爲之讚嘆:「北京眞大!眞漂亮!眞夠氣派!」當我走上大街,美好的印象馬上就破滅了。除了新建的高樓,其他建築無不陳舊、低矮。新舊對比過於強烈,顯得極不調和。走進狹窄的胡同,就像從二十...

  • 文章我回到了家鄉—浦城(上)

    来源期刊:《浦城鄉親》 第4期  作者:劉文達 出版时间:1988-06-10
    关键字: 回乡 浦城 交通 衣食 经济

    用水泥造的很少。在城市仅有很少高楼大厦,跟我们台湾来比,差得太远。在行的方面:在县里来讲,县、局、课、组长,多乘单车上下班。汽车惟有县长乘坐到省管区开会时用,局单位只有一部旅行车,公务才可用。鄕鎭仅有一辆跟我们军中一様的吉普车,也是公务用。在自用的汽车根本就没有,公用货车载货后带拖车,还是汽油车,柴油车很少,跟台湾相比差得太远了,在县城方面来说,计程车、自用车,根本就没有见过。⒉在衣食方面来说:近几年开放了些,穿的很普通,男的穿一般中山装和西装,女的穿西装

  • 文章戰時生活在粤北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陳平心  出版时间:1995-03-30
    关键字: 岭南文化 衣食住行 广东美食

    “抗戰時期省會播遷粤北之後,全省各階層皆有一番求生氣象,累積了這份生活記錄就成了當時嶺南文化的代表”

  • 文章今日上海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87-11-15
    关键字: 观光旅游 返乡见闻 上海 衣食住行

    這篇報導是獻給尙未還過鄕和想知那邊情況的上海朋友,以及仰慕盛名而嚮往的遊客,但所談絕對是筆者個人觀感,只談風貌不及政治,如有謬誤,尙祈高明指正。市容殘舊 路燈昏暗在我印象中,上海是一片大平原,連一個小山丘也沒有,其廣大的程度,在我居留不短的時日中,除了最熱閙的幾區和一些名勝,很多地區都沒有到過。原因之一是找車困難,其次除少數新建大厦外,市容還留在三十年代的情況中。外灘是指上海在蘇州河以南黃浦江邊的一段「半邊街」。半邊是一排陳舊的高樓大厦,與南京東路,直角...

  • 文章今日上海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4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88-10-10
    关键字: 返乡见闻 衣食住行 上海

    (轉載自旅行雜誌)這篇報導是獻給尙未還過鄕和想知那邊情況的上海朋友,以及仰慕盛名而嚮往的遊客,但所談絕對是筆者個人觀感,只談風貌不及政治,如有謬誤,尙祈高明指正。市容殘舊 路燈昏暗在我印象中,上海是一片大平原,連一個小山丘也沒有,其廣大的程度,在我居留不短的時日中,除了最熱閙的幾區和一些名勝,很多地區都沒有到過。原因之一是找車困難,其次除少數新建大厦外,市容還留在三十年代的情況中。外灘是指上海在蘇州河以南黃浦江邊的一段「半邊街」。半邊是一排陳舊的高樓大厦...

  • 文章溫州人民目前生活狀況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4卷 第3期  作者:探親人 出版时间:1988-07-27
    关键字: 温州人民 生活现状 衣食住行

    共產黨把人民工作分成農業戶與居民戶兩種,農業戶可獲得田地自己耕種收入吃用,如碧蓮區每人可得三分地,各地方不等,居民戶每人每月男人可以購買稻米30斤,女人24斤食用,爲了生存,都努力求發展,各盡所能如做木工、水泥工、油漆工、彈棉被…等,或是經商到處奔波,如到東北西南…各地,收入也很豐富,所以貧窮同富足距離拉得很大。茲將食衣住行分述於后:一、食㈠在高山曠野的農民比市鎭農民農產品收入較爲豐富,是視分得的土地多寡而定。㈡城市的商民要比鄕村經商來路龐大而富足,溫州市區...

  • 文章懷念重慶精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8卷 第3期  作者:洪炳爐 出版时间:1986-03-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战争生活 衣食住行 重庆精神

    目前臺灣社會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裕。生活富裕,固然是件好事情,也容易發生「副作用」。由於養尊處優之習性,不免腐蝕人心,消磨意志。基於這一點,我們不能不提高警覺,注意防範!故先總統 蔣公曾昭示我們:「莊敬自强,處變不驚」,實有其一貫的邏輯,連銷的論據。惟有莊敬自强,始能處變不驚;如不能以莊敬之心求自强,則處變不驚者,便是麻木不仁而已,豈是 蔣公訓誨國人的至意。對日抗戰,其艱苦實倍於今日,何以還有揚眉吐氣的一天?細究根源,全國同胞,雖處於艱苦的環境中。但擁有...

  • 文章(紀事 社會)宿遷社會習俗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衣食住行 娱乐活动 农村经济 防匪自卫

    一、衣食住行,一般情形衣:鄕人所穿大都布衣布服,约分单、夹、棉三款。家境好者有皮衣,款式分长短,短为工作服,出门或燕居穿长衣,妇女多大襟短衫,嫁衣中或有褶裙,然不常穿。旗袍城市中有,鄕间甚少。读书人及富家子穿丝绸,夏日则穿杭纺短衣裤,外加长衫,细软轻柔,尤为少年所喜,手持折扇,又儒雅,又风流,秋冬著皮棉,礼服蓝袍马褂,庄肃中有华贵气。中山装,多为高级公务员所服,缙绅先生不穿,西装革履,在城中偶一可见,而人视为洋服,今则视洋服为常。长衫为异,亦数千年

  • 文章戎馬生涯數十春(十)考試、受訓、經歷的囘憶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劉謙怡 出版时间:1995-01-10
    关键字: 部队训练 衣食住行 军营事迹 军训历程

    食的情形法方在陽東、介多兩處,各設一補給站,派兵一加強連,也分駐陽東及介多,專負補給及管理之責。主副食均由西貢運來。到達碼頭時,由法方通知我們營區補給委員會,派人搬運上岸。法方淸點後,轉發我方營區補給委員會,營區補給委員按各單位人數轉發。此方法在蒙陽及來姆法郞時已實行,甚爲方便。到富國島,因經船運,人數淸點確實,而富國島又四面環海,我們又走不去那裏,人數不易變動。雙方人員合作很好,數年來不聞有因補給分配問題發生爭執之事。主副食份量之分配,不分男女老幼,一...

  • 文章大埔的家庭文化掠影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大埔 家庭文化 文化娱乐 衣食住行 现代生活

    暑假回鄉,耳聞目睹,深感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埔山區人民逐步擺脫貧困的同時,家庭文化內涵越來越豐富,生氣蓬勃,生活多采多姿。電視已普及城鄉千家萬戶,成為家庭必不可少的文化生活。電視從無到有,從黑白到彩色,從小頻幕到大頻幕,從有線電視到加密電視,從收一至三個台到十多個台不等。多形式、多層次、多頻道滿足各階層的文化享受,使人們從電視中得到精神享受。大埔縣“文化之鄉”,愛書、讀書蔚然成風。到書店的購好書成了家庭文化的新時尚。每逢節假日,各大小書店熙熙...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