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衣、食、住、行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北京印象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6期  作者:張之傑  出版时间:1990-01-27
    关键字: 北京 衣食住行 购物 交通

    起会买了一台冰箱,靠着卖西瓜淸偿会钱。我到北京的时候,正盛晩熟的新疆种西瓜,深绿色的瓜皮,上头带着黑色条楞。瓜皮薄,瓜肉甜,可惜瓜香不浓。一斤三毛左右,一个十斤(市斤)的西瓜,不过三块多钱,眞便宜。解放军解放军穿绿色军装。不论官、兵,都戴大盘帽。军官帽子上有一道红箍,士兵没有。解放军的制服似乎都大了一号,再加上上不扎在裤子里,看起来松松垮垮,缺乏精神。解放军的鞋子没有规定,有穿皮鞋的,有穿布鞋的,还有穿凉鞋的。内也是五色杂陈。在故宫,看到一位解放军像

  • 文章戰時生活在粤北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陳平心  出版时间:1995-03-30
    关键字: 岭南文化 衣食住行 广东美食

    “抗戰時期省會播遷粤北之後,全省各階層皆有一番求生氣象,累積了這份生活記錄就成了當時嶺南文化的代表”

  • 文章今日上海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87-11-15
    关键字: 观光旅游 返乡见闻 上海 衣食住行

    衔接,为上海精华区之一;另半边则滨水,大小码头处处,仿佛香港中环干诺道中三十年前模样,上海之所以得名「上海滩」者以此。全市最热閙区是由「国际」、「华侨」饭店起到过了「西藏路」不远的一段「南京东路」,每日人拥挤,朋友说星期日更是人迫着人,双足不着地也被挤着前进。商店以售服、物及日用品最多,其中「第一百货商店」据统计每日出入约有三十万人次,拥挤程度较次的是「静安寺」附近的一段「南京西路」,和近「瑞金路」的一段旧日「霞飞路」今日的「淮海路」。但使我惊异

  • 文章今日上海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4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88-10-10
    关键字: 返乡见闻 衣食住行 上海

    与南京东路,直角衔接,为上海精华区之一;另半边则滨水,大小码头处处,仿佛香港中环干诺道中三十年前模样,上海之所以得名「上海滩」者以此。全市最热閙区是由「国际」、「华侨」饭店起到过了「西藏路」不远的一段「南京东路」,每日人拥挤,朋友说星期日更是人迫着人,双足不着地也被挤着前进。商店以售服、物及日用品最多,其中「第一百货商店」据统计每日出入约有三十万人次,拥挤程度较次的是「静安寺」附近的一段「南京西路」,和近「瑞金路」的一段旧日「霞飞路」今日的「淮海路

  • 文章溫州人民目前生活狀況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4卷 第3期  作者:探親人 出版时间:1988-07-27
    关键字: 温州人民 生活现状 衣食住行

    共产党把人民工作分成农业户与居民户两种,农业户可获得田地自己耕种收入吃用,如碧莲区每人可得三分地,各地方不等,居民户每人每月男人可以购买稻米30斤,女人24斤用,为了生存,都努力求发展,各尽所能如做木工、水泥工、油漆工、弹棉被…等,或是经商到处奔波,如到东北西南…各地,收入也很丰富,所以贫穷同富足距离拉得很大。兹将食衣住行分述于后:一、㈠在高山旷野的农民比市鎭农民农产品收入较为丰富,是视分得的土地多寡而定。㈡城市的商民要比鄕村经商来路庞大而富足

  • 文章懷念重慶精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8卷 第3期  作者:洪炳爐 出版时间:1986-03-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战争生活 衣食住行 重庆精神

    拥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所谓「重庆精神」。人人过着艰苦的日子,不为己谋,一心一德求取战胜日寇,即在于艰苦到大家无所牵挂、无所祈求。大家所祈求的,就是祈求早日胜利。现在我追述当年军民在重庆的精神:以、育、乐为例,其难与今日比拟,未去过大陆的本省同胞,可当作史料观。就是从大陆迁台的人士,未赏不宜重温当年生活的一课,如不健忘,则爱国之心必由然而生。一、的方面:抗日时期军民大后方,大家所穿的服,破旧寒伧,战区更苦,与今日相较,眞有天壤之别,男的一套

  • 文章(紀事 社會)宿遷社會習俗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衣食住行 娱乐活动 农村经济 防匪自卫

    一、衣食住行,一般情形:鄕人所穿大都布布服,约分单、夹、棉三款。家境好者有皮,款式分长短,短为工作服,出门或燕居穿长,妇女多大襟短衫,嫁中或有褶裙,然不常穿。旗袍城市中有,鄕间甚少。读书人及富家子穿丝绸,夏日则穿杭纺短裤,外加长衫,细软轻柔,尤为少年所喜,手持折扇,又儒雅,又风流,秋冬著皮棉,礼服蓝袍马褂,庄肃中有华贵气。中山装,多为高级公务员所服,缙绅先生不穿,西装革履,在城中偶一可见,而人视为洋服,今则视洋服为常。长衫为异,亦数千年

  • 文章戎馬生涯數十春(十)考試、受訓、經歷的囘憶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劉謙怡 出版时间:1995-01-10
    关键字: 部队训练 衣食住行 军营事迹 军训历程

    的最前线,实现我们的抱负与志愿呢?是那背弃信守的法友邦,这并不是我们妄加诬蔑,而是铁一般的事实。当初我们进入越南,与法交涉的是「假道回台」,但当我们遵照协定,将武装缴出后,却把我们不明不白的身份集中软禁起来,一直到现在。不管他们把我们视为友邦也好,视为俘虏也好,但对人类生存的基本权利,四项最低需要,绝不可以剥夺。可是,我们看看法方对我们的待遇怎样:的:两年只发一套衬的:过去我们在国内,每人每天最少二十五两主,今天在法方发的,还不到十六两

  • 文章大埔的家庭文化掠影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大埔 家庭文化 文化娱乐 衣食住行 现代生活

    小书店熙熙攘攘,特别是少年儿童,做父母的要智力投资;在科技兴国、兴企业、兴家,靠科技致富的时代,大部分家庭都根据自己的专业和业余爱好选购图书,学习和掌握一技之长;大部份家庭都订有报刊,满足精神粮的需要;室内厅堂也讲究文化内涵,挂的是名画、名人书法,摆的是古色古香、栩栩如生的高级艺术陶瓷,种的是四季花卉,芳香溢鼻,有的参与一年一度的花展并获奖。时下,有条件的家庭都购置了音响或卡拉0K的录相机。劳动下班归来,对着电视画面卡拉0K一番,是一件很潇洒乐趣及享受;利用音响放

  • 文章旅美見聞與觀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2卷 第7期  作者:於建勛 出版时间:1990-07-10
    关键字: 旅美见闻 探望儿孙 衣食住行 美国超市 邮政

    刻意打扮,讲句实在话,今日台湾,日常着,并不亚于美国。二、——日三餐,更是简单,鲜奶、土司、三民治、汉堡、比萨,盒装的谷类品,就是他们的主,都是超级市场购来,储置水箱,临餐前用微波炉加温,即行速食裹腹,请客那是非常难得的事,送礼也是点到为止,但礼品包装,却很讲究,他们习俗也与我们不同,送来礼品,当场拆封,明是一件微不足道礼品,他们仍是「王豆腐!王豆腐!」赞不绝口。三、——对他们十分重视,绝大多数都有自宅,只要你付得起订金与头数,再衡量自己每月付得起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