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蒙古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藍天草原北海情㈢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52期  作者:張馬可 出版时间:2006-11-01
    关键字: 沙漠 蒙古包 骆驼 博物馆 蒙古

    让人沮丧的心情再度亢奋起来,沿途的景观也隐约的可以发现,凡是人类走过的地方必定留下垃圾的痕迹,尤其是伏特加酒瓶与飮料宝特瓶充斥在路基两旁,形成严重的视觉与环境污染,实在令人痛心、可惜!不过此一现象在草原区时更是严重,也暴露出蒙古政府的环保政策与教育有待加强改进,才能提升人民的环保意识及生活品质,确保美丽的河山与净土不再遭受人为肆意的破坏与摧残。午餐完毕后大家以愉悦的情绪,进入蒙古包内享受多日未曾有过的片刻午休,藉以体验沙漠族群在烈日下居住的滋味,同时也

  • 文章記薩尼二公與蒙旗文化敎育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3期  作者:李元烈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蒙古族 教育 文化

    蒙古民族,僻处塞北,大漠荒寒,民情淳朴,唯因地理环境关系,迄今犹停滞于游牧生活,穹庐橐驼,常逐水草而居,驰骋草原,日与牛羊为伍,虽有结庐为舍者,亦极简陋,民风蔽塞,生活落后,自属无庸讳言;蒙旗中有识之士,惄然忧之,亟思提高蒙民生活品质,然欲达成此一目的,非先从改善经济制度,引进科技文明,发扬文化敎育着手不可,而斯三者,尤以发扬文化敎育,实为首要之图。我察哈尔蒙旗先后有萨成斋(萨穆普鲁儒布)尼冠洲(尼玛鄂特索尔)二公,胥尝致力于此;萨公曾任察哈尔省政府委员

  • 文章温州进军内蒙古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8卷 第4期  出版时间:2002-08-01
    关键字: 温州经济 内蒙古 内蒙古温州商会 扩大市场

    纽扣、打火机、眼镜、皮鞋、服装等日用消费品做起,温州人在北方掀起温州商品热潮,义乌小商品市场、温州服装城等市场在北方的各个城市几乎都能找到。其实这些也不过七、八年时间,然而,当人们惊觉时,温州商品已遍布了身边的角角落落,而更让人瞩目的是,近一两年来温州人正在斥巨资在北方跑马圈地。温州经济北渐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在内蒙古自治区、温州人的足迹遍布十二个盟市。呼和浩特的新世纪、天元、民族、锡林、通达、满达、荣星、九州、义乌、祥和等市场均有温州人在经营。包头、临河

  • 文章漠南瑣談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30期  作者:砥亭 出版时间:1992-08-01
    关键字: 张家口 蒙古高原 牧业 蘑菇 农业

    我国北部一千公尺之蒙古高原上,中央大漠横亘,大漠之南,北面缘稍较湿润,能有草地,是仅有之生产地带,一般称为塞北地方。漠南草原是指大漠以南至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山麓之蒙古高原南部边缘地域。在塞北地方中以纬度较低,且较近海。年雨量约在二—三百公厘之间,形成广大之草原地带,历来是蒙人游牧之中心区域。近代由于华北平原之人口过密,冀、晋农民为觅耕地,多来垦殖。故今日漠南(即塞南人所称之口外—指在张家口以外)的地理景色,是汉、蒙杂居处地区。也是牧、农及小本商店、小

  • 文章馬伯援先生的生平事略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8期  作者:彭登墀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马伯援 生平事迹 蒙古

    寄迹湖山,消此炎夏。倘有机缘,必于秋凉北上,借谋一枝。否则,埋头鄕里,草木同朽,犹胜争霸于今之枣阳矣。此非见好知事,盖战术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淸臣虽聪明,对我之抱负,尙莫窥一二,焉能为我重视之。言尽于此,诸维心照。民国九年在东京靑年会服务时,有蒙古友人寄宿靑年会宿舍,朝夕相见,谈到蒙古情形,引起到蒙旅游兴趣,当时对「蒙古风俗」曾有以下的记载:海拉尔的执政权者,多达虎尔族,飮食起居,与关外人同,无甚奇异,若陈巴尔虎、若索伦、则完全住蒙古包,穿的是整羊皮

  • 文章漯河市一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王輔羊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蒙古共和国 漯河市 地理位置

    今年七月下旬我到蒙古共和国旅游,在其首都乌兰巴托的国营百货公司里,买了一些针线,付了蒙币一千七百图格里克,店员小姐拿给我的塑胶袋上印的是:「漯河华强塑胶有限公司,河南省漯河市漯舞路一八八号,邮编四六二〇〇〇」。漯(音洛)河市在河南中部偏南,京广铁路线上,滨临沙河南岸澧河,辖舞阳、临颍、郾城三县及源汇区。原为郾城县一集镇,一九四九年设县级市。一九八六年人口十六万(城镇十万),是豫中著名的牲畜交易市场。位于淮北平原北部,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农业发达

  • 文章东北的西邻——蒙古地方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王輔羊 出版时间:1994-06-01
    关键字: 蒙古 鞑靼 家畜饲养 匈奴 乌兰巴托

    许多世纪以前,蒙古就是我国的领土了。中世纪时欧洲人习称这片广袤千里的土地为鞑靼,而这里的居民则叫做鞑靼人。她原是我国的一个行政区,曰蒙古地方,简称蒙,现代世人习称外蒙古,以别于内蒙古,蒙人自称为蓝天下的土地,现称蒙古共和国。在元太祖成吉思汗及其孙世祖忽必烈的苦心经营下,蒙古竟发展成一个空前绝后,横跨欧亚的大帝国来!一、人民蒙古最大的一族是喀尔喀人,次为占人口百分之五的哈萨克人,他们是突厥族的回教徒。其余尚有别的蒙古族与一些俄国人及中国人。此地使用蒙古

  • 文章(家乡史话)近代最大的旅蒙商号大盛魁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1期  作者:寧有常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旅蒙商号 归化城 大盛魁 蒙古族 丹门沁

    蒙古族向以游牧为生,所需的生活用品,所生产的畜产品,多赖与汉族商人交流,因而蒙汉之间的贸易活动由来已久。在明代,这种贸易以在长城边一些城堡设立「马市」的方式进行。清代康熙征噶尔丹之后,废除了「马市」,只开辟了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张家口、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县)等几个贸易中心点。稍后,也许可商人请领票照(即经商执照)在蒙古各地进行贸易。这样就有不少内地商人(主要是山西商人)进入蒙古地区经商。清政府对这些商人限制相当严格,如必须按照指定的路线和地点进行

  • 文章(诗、画、艺文)七律四首·抗日儒将白震夫子赞(并序)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33期  作者:畢可夫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内蒙古 作家 作家协会 诗词

    董其武主席秘书,内蒙古政协秘书处副处长、内蒙古政协、参事室、文史馆联合办公室副主任、内蒙古人民政府参事等职。二〇〇三年五月,乌拉特中旗旗委、政府重修『乌不浪口烈士陵园』,并将其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特请他撰写碑记勒石为铭。缘于余之先父毕鲁公怀年与之同属傅将军麾下高级干部,又同为『和平起义』之先驱,遂使余有幸与白老结成忘年之交,每亲聆讲述,均有所获。白老将其新作《风云抒怀》一书赠余。捧读、掩卷、沉思,深为儒将白震夫子昭昭煌煌的生平功业所感,爰赋七律四首以赞

  • 文章(忆古溯源)一张珍贵的结婚纪念照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032期  作者:伊莉 出版时间:2008-12-01
    关键字: 父亲生平 蒙古族 麦香村 结婚纪念照

    任秉钧([1])、荣祥([2])经革陈([3])贺耆寿等人到伊盟,参加绥境蒙政会工作。抗战胜利后,全国欢腾,万众欣喜,他们都盼望家鄕光复,喜悦心情不可言状,纷纷回到归绥市(今呼和浩特市)。这时,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蒙古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特别是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和进步的上层人士,对于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兴旺,怀着满腔热情和强烈愿望。一日巴文峻先生([4])在任先生家作客,发现一女子眉清目秀、温文尔雅,一问才知该女子为任先生侄女,又知尙无婚配。于是巴文峻先生便想到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