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禹县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战时期迁禹县之学校对地方教育文化之影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9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3-09-30
    关键字: 禹县 学校 教育 搬迁 师范 中学

    民国二十六年七七抗战开始,豫北、开封相继接近战线。开封及豫北各地学校,均纷纷向较安全地方迁移,以使学校不受战事影响。其他各处不论,但就豫北汲县而言,各学校大部份都迁到了禹县。汲县各校之大部迁禹,其主要原因有二:㈠就是汲县大儒李时灿(字敏修)老先生,淸朝翰林,曾任河南省敎育司司长,北京政府国会议员,河南许多公立学堂,多在其任内设立。曾于光緖三十年前后,应禹州知州曹广权之聘,出长禹县丹山书院,时废科擧,兴学堂,禹州当时设有师范学校,学生多为秀才贡生,下附设蒙

  • 文章禹县地文人文概述(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11期  作者:王燦藜 方國鐸 出版时间:1981-11-30
    关键字: 河南禹县 土产风物 寨堡林立

    以南一良邑也。七、寨堡禹县溯自明季流寇肆虐,城野榛莾,或有古堡,夷为邱墟。淸嘉庆初,川楚敎匪为乱,宝郏奸民遥应禹民,有筑寨者,卒无寇也。咸丰同治之世,捻匪(系外来客籍之流寇,自名其党曰「捻子」)屡犯四郊,寨堡始多坚壁淸野,寇无所掠,明效大騐。民国既建,山寇(系土著,又名土寇,俗称土匪,又号称「刀客」)蜂起,山寇专避坚攻瑕,出其不意,故寨难守,鄕民仍狃于已往而不知变,今昔异宜,土客异势,境内几无完寨,受祸视若无寨尤烈焉。惟嗣后鄕民为因应当时需要,有寨者多增购

  • 文章抗战时期迁禹县之学校对地方敎育文化之影响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9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3-07-03
    关键字: 禹县 刘煜桂 私立豫北中学 地方教育 汲县

    民国二十六年七七抗战开始,豫北、开封相继接近战线。开封及豫北各地学校,均纷纷向较安全地方迁移,以使学校不受战事影响,其他各处不论,但就豫北汲县而言,各学校大部份都迁到了禹县。汲县各校之大部迁禹,其主要原因有二:㈠就是汲县大儒李时灿(字敏修)老先生,淸朝翰林,曾任河南省敎育司司长,北京政府国会议员,河南许多公立学堂,多在其任内设立。曾于光緖三十年前后,应禹州知曹广权之聘,其长禹县丹山书院,复废科擧,兴学堂,禹州当时设有师范学校,学生多为秀才贡生,下附设蒙童

  • 文章禹县的合作事业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6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79-06-25
    关键字: 禹县 农村合作 农业经济 生产合作社 合作金库

    读中原文献第十卷第九期,李安(子平)先生所撰河南省各县合作金库囘顾一文,文内敍述禹县合作金库为河南省政府指定设立合作金库两县之一。因此,引起我的囘忆,特草此文。㈠农村合作指导员驻禹办事处农村合作指导员驻禹办事处设立于民国二十三年,地址在禹县城内福地街路东,办事处王任朱实行,大槪是河南沁阳人。下设指导员五人,一名杨子敬,一名马笃文,二人均为豫北怀属人,其余三人名字记不得了。设办事员二人,一名朱凤章系沁阳人,此人旧学根底很好,并擅长占卜之术,颇灵验,后任禹县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