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现代共返回7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现代粤籍名将举要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 第107期  作者:鍾正君  出版时间:1998-12-31
    关键字: 现代 粤籍 名将

    粤人爱国心强,且当民国肇造之后,国事蜩螗外侮日至,时局纷扰之际,献身报国投身军旅者众,兹篇之记,仅属个人所知之武界荦荦巨星,藉以引发乡人之陆续举述。中华民国虽然由吾粤人 国父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推翻专制所缔造,而粤军建军,则始于民国七年(一九一八),省长朱庆澜奉命将省警卫军二十营,交陈炯明统率,以援闽粤军名义,开赴粤东,进入闽南漳州一带整训,脱离把持粤局的桂系军阀迫害。当时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兼第一师长邓铿,是国父的忠实信徒,且有现代智慧眼光的将领,他所

  • 文章上海一瞥

    来源期刊:《桐盧鄉訊》 第10期  作者:左之青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上海 城市建设 现代都市

    此番重來滬上,距上次來時已相隔七年之久。七年後上海顯而易見的變化是高速公路四通八達,沿途所見是雨後春筍般興起的高樓大廈。市區內摩肩接踵的仕女,衣著光鮮不遜台北街頭,十里洋場的南京路,靠外灘的一公里已闢為徒步區,人行道也舖設得平整寬闊,熙來攘往的行人悠遊其間。此地有些商店雖有標價,如果你會還價,可以極低價買到。是上海人所謂的「喊天價,殺地價。」在舊市區中,也有新興的建設,如市區週邊的快速道路,人民廣場上設施新穎的博物館,昔日跑馬場一角建有外觀雄偉的大劇院,...

  • 文章矮房变高楼 近乡不识路故乡无锡蜕变得多彩多姿未来将是长江三角洲最现代化的城市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49期  作者:陳界明  出版时间:1998-11-20
    关键字: 无锡 现代化 城市规划

    【十月二十八日是重陽佳節,同鄉會於臺北市信義路榮榮園餐廳舉辦的敬老茶會中,邀請九月底才自無錫返回臺北的陳界明鄉長報告家鄉無錫的近況。——編者】

  • 文章我們正在寫歷史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6期  作者:車輪  出版时间:1990-01-27
    关键字: 今之视昔 经济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 历史

    经济成长的基础开展民主宪政,来影响大陆走向民主自由之大道,正迎合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之时代潮流,达成历史任务。我们从经济现代化到政治现代化,这正是现在所要写的历史。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已经写出亚洲四小龙的成绩,现在所要写的民主宪政,更非用重笔描述不可。兹就民族文化,与政治团体之运作,析言之:亚洲四小龙的经济现代化,不是得力于基督敎的文化,而是以儒敎传统的,孔子圣圣相传的文化道统,洋溢于中国,施及蛮貊之邦,实践于伦理政治,成为民族文化之命脉,尤为解救混乱世界之适时雨露

  • 文章两岸现代化的同步发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8卷 第3期  作者:徐賢修 出版时间:1996-03-10
    关键字: 两岸现代化 同步发展 现代化建设

    珍惜过去的成就,努力将来的进步,迅速完成现代化的任务。中国人如果要屹立于世,必须成功地完成现代化的工作,以这样大目标为前题,以有同即合、两利则通为原则,两岸的合作必能顺利推行。放眼世界,欧洲、非洲、中东、亚洲,都有战祸,两岸的中国人很幸运地活在繁荣稳定的环境里,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百年来的好机会,休养生息,努力创造现代化建设的新契机,完成振兴中华的大业。现代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工业、农业、交通、能源等的高度发展。一、政治:台湾已经开始

  • 文章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和农村现代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91期  作者:毛育剛 出版时间:2004-06-01
    关键字: 农业创新 现代化农业 农村现代化 科技创新 科技条件

    消费者手中而可供消费时,才算是完成此产品之全部生产过程。在此整个过程中,所需之科技有以下六方面:1.生产科技:包括生物科技、机械科技、栽培管理科技等,须在不同领域之间作整合。尤应与农民沟通,吸取其经验。2.保鲜科技。5.贮藏科技。4.运输(送)科技。5.加工科技。6.销售科技。农业须达成产品市场化,并普遍应用上述科技,才具备农业现代化之条件。在经济发展之初期,由于农业生产不足,农产品供不应求,农业科技可能偏重于增产,而忽略其他科技之硏发。当一个社会由低所得

  • 文章追思张其昀先生对现代教育启迪之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6卷 第1期  作者:曹尚斌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现代教育 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 现代科学技术

    况因中山先生中道崩殂!建国大业顿挫!幸而先总统蒋公继承遗志,完成北伐、统一全国,英明睿智,高瞻远瞩!当其柄国之际,虽内忧外患方殷,仍以安内攘外为振兴国运之方针,提倡新生活,发展新教育,以砥砺民族气节为要著,进而发展科学教育及促进现代化之设施,镕精神物质建设于一炉。在复兴基地台湾发表之补述!我国教育事业,于兹迈向现代化之新境界。夫为政乃先得人,先总统蒋公素有知人善任之卓识!当其亟须辅佐良相之司徒,善为推展教育百年大政之时,鄞县张其昀先生适时而起,遂经内阁主事

  • 文章论湖北省政府在早期现代化中的主导角色(一九二九——一九三六)——以财政为中心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43期  作者:江滿情  出版时间:2002-04-10
    关键字: 湖北省政府 现代化 财政制度

    现代化,其基本内容应该是指实现工业社会。无论是早发、内生型现代化,还是后发、外源型现代化,都需要政府行为。由于实现工业社会的基本过程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确立和发展完善的过程,在现代化的不同阶段,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对政府的行为有不同的要求。成功的后发、外源型现代化,一般要求政府在现代化中依次扮演四种角色。在现代化的肇始阶段,要求政府「包办」,由政府直接创办大工业,创办近代学校,从而奠定现代工业在本国发展的初步基础。在现代化的初期,要求政府承担

  • 文章现代化与中国文化复兴问题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7期  作者:陳啓天  出版时间:1968-04-10
    关键字: 现代化问题 中国文化复兴问题

    应以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主要内容。如果忽略现代化,而单讲文化复兴,便难免误入歧途了。所以本文拟用现代化的观点,试行说明复兴中国文化的两大途径如下:第一、须以现代化充实中国文化,使中国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能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存。三十年前,我在「新中国与现代化问题」一篇论文中曾说:新中国所要建设的现代化国家,即是要建设成功一个国家化、国防化、科学化、工业化、法治化和民主化的国家。过去数十年,我国一切改革,都是朝着这个大方向走。今后改革的要务,也不外朝着这个大方向走

  • 文章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与武汉的现代经济建设成就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5期  作者:于建軍  出版时间:2007-10-10
    关键字: 孙中山 《建国方略》 现代经济建设 成就

    现代化建设中重视孙中山当年提出的各种建设方案,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必将在中国中心地带出现。[1] 《孙中山全集》第六卷第一五八页[2] 陈荠云《中山先生五日驻鄂记》(湖北军政府文献汇编)第二六三页[3] 陈荠云《中山先生五日驻鄂记》(湖北军政府文献汇编)第二六六页[4] 《孙中山全集》第六卷第二九四页[5] 《孙中山全集》第六卷第二六二页[6] 《孙中山全集》第六卷第二六三页[7] 《孙中山全集》第六卷

共76条记录 1/8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