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淡水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杭嘉湖水鄉——夜明珠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10期  作者:蔡志龍 出版时间:1995-10-10
    关键字: 浙江珍珠 沈志荣 淡水珍珠

    自古以來人們對珍珠有一種習慣之認識,是生活在淡水中軟體動物野生河蚌的貝殼內產生的一種圓形顆粒,乳白色或略帶黃色,有光澤發亮。是這類動物體內發生病理變化或外界砂粒和微生物等進入貝殼而形成的,成分碳酸鈣、有機物和水。是一種稀有的珍貴裝飾品,素有夜明珠之美稱。然而這種裝飾品越來越被人們所珍視。「始於一九七二年,地處杭嘉湖平原,古運河畔的雷甸鎭水產村珍珠大王沈志榮先生,立足世居故土的三千一百歃外蕩漾面,率先對河蚌育珠進行人工插種養殖育珠的科硏。經過十多年反復試驗...

  • 文章珍珠養殖~~諸暨人的想頭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2卷 第3期  作者:于力 出版时间:2000-03-10
    关键字: 淡水珍珠养殖 诸暨人 工农商业

    落地生根,诸曁人更不曾从他那里学到独门经营的商业手法。在共产主义社会,想来更是不适合发展私人工农商业,然乎不然,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诸曁,靠了一个白塔湖,竟然成了淡水珍珠养殖业开天辟地的元祖,自从一九六〇年代有人贾勇试验淡水珍珠养殖成功后,财源滚滚,引起鄕人的效法,三四十年前,全诸曁珍珠的养殖户已经超过三千个,可说占了全中国珍珠养殖业的半壁江山。除单粒的珍珠外,其附带的精美珍珠手工艺品,更是独霸天下,为世界各国爱美者所珍赏。可能你不相信,聚合这小小的一颗一颗珍珠,使

  • 文章閩臺海底電纜開通二五年——座談會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40期  出版时间:2002-12-31
    关键字: 海底电缆 福州 淡水 陈道章 甲午战争

    闽台海底电缆开通一一五年—座谈会,于今年十月卅日在福州马江海战纪念馆召开。据八旬老人陈道章介绍,是船政大臣沈葆桢上奏朝廷的。一八八五年决心敷设—福州川石至淡水海底电缆,长达一一七海里,一八八七年四月勘察,七月开工,九月中旬完工,十月十一日投入使用,直至一九三一年元旦,实现了两岸直通电报。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台湾被日本据,一九三一年元旦零时日人砍断电缆。此线前后出现在台湾海图上是在一九七五年。二〇〇一年台北淡水文史工作室开始寻找这条线路,台湾政坛人员

  • 文章桃園大圳貯水池養魚事業之回顧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 特刊  作者:漁翁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桃园大坝 农田水利 淡水养殖 转亏为盈 张学良

    年)在桃园县设立鱼殖管理处,利用桃园农田水利会,拨给贮水池一二〇口,(面积千余公顷)在不妨碍农田灌溉原则下,安置退役老兵六百人,从事淡水养殖。余有幸参与其事,负责技术指导改进与执行产销计划。初以贮水池,散布桃县六乡镇市,区域辽阔,交通不便,配合水利会派员,赴乡逐池勤查。彼时乡道崎岖,车过尘土飞扬,遇雨泥泞难行。池与道路之距离,有达数里之遥。放苗、捕鱼、物资运送等,倍感艰困。创设伊始,可谓胼手胝足,荜路蓝缕。(三)转亏为盈开创前两年,由于环境生疏,退役老兵,对养鱼技术

  • 文章簡介鄞南的「橫溪水庫」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96期  作者:爾賓 出版时间:1993-11-10
    关键字: 横溪水库 五口通商 蓄水工程 农田灌溉 淡水养殖

    和供鎭上的生活用水。并建有水电装机的电厂,还成立渔业队经营淡水养殖(最多一年鱼产量竟达七万四千斤)。除此以外,横溪水库管理处还先后办起了集体性质的基础企业,诸如办车厂、组合电器厂、炼气厂(制氧)、水暖空调器厂、水利纺织机械厂,及钻探队等,不仅充实水库管理机构本身的经济实力,而且还为管理人员的家属和社会闲散劳力提供就业机会。三、期盼横溪对外交通,已具基础,去宁波不只是水路直达,还有东西两条公路可通。西南方向一条公路可经白杜去奉化县城,向南方向又有一条,就是沿着

  • 文章鄕賢遺澤在臺灣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2期  作者:婁子匡  出版时间:1968-07-25
    关键字: 文献资料 淡水厅志 德政祠 娄云氏 捐设义渡

    浙江籍的上代鄕贤曾经在台湾行政界服务的人,着实不少,他们贡献于台湾是政绩卓著的,有些人在当时当地受人们崇敬和仰慕;有些人更在他身后,还受台湾的人们的纪念和报答。我们为了避开赤祸来台湾,正在先贤曾经流汗的耕耘之土,能够饱暖的享受余荫,又从台湾的文献史料之中,蒐得鄕贤们怎样为政利民的记录,値得珍视,也値得表扬。表扬必须拫据事实,也就不必避亲,我应主编张行周兄之嘱,报导我底曾叔祖娄云氏在道光十六年至十七年(一八三六——三七),曾任淡水厅同知,离职囘浙以后

  • 文章台北市發展史

    来源期刊:《同安》 第93期  作者:莊永明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台北市发展史 三市街 以山河为生命体 开放性格努力拼搏 旧貌与新观并列调合 古迹的维护 依存淡水河景观的期望

    河流是台湾的血脉,正如中央山脉是台湾挺直的脊梁。河流孕育了一个地域的历史、人文、文化、经济;一条河流,正是一条血脉,不舍昼夜,源远流长地流着、流着,载着人的感情、希望,流向不可预知的未来。中南部摇曳在暖风中饱满金黄的稻穗,是浊水溪、大甲溪赐予的养分。南台湾矗立在骄阳下突飞跃进的工业,是高屏溪、林边溪赐予的资源。流动在台湾土地上的血脉,北部有淡水河;这一条台湾「脑部」的血脉,汇集了大嵙溪(大汉溪)、基隆河、新店溪,贯穿了台北盆地,它是台北市的生命之源。迆逦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