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明代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阳城明代砥洎城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郭天林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明代砥洎城 山城格局 明代建筑

    华北地区现存尙好的明代民居代表、建筑史上的稀缺实物资料砥洎城,位于阳城县城东十三公里处的润城鎭西北隅,当地百姓俗称寨上,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砥洎城,建筑在一座小山咀上,其南接村鎭,北临沁河,三面环水,呈半岛状。远望其城,坚如磐石的砥柱挺立中流,故名砥洎城。该城创始年代不详,但从明崇祯十一年(一六三八)「山城一览」碑碣得知,其创始年代应在明末以前。城呈椭圆形,砖砌,占地面积约六万平方米。南有正门,起于地面的城墙,高约十米。临河城墙从河边筑起,高约二十余米

  • 文章坑冶竞利

    来源期刊:《海南文獻》 第36期  作者:唐立宗 出版时间:2011-01-15
    关键字: 明代矿业 较劲现象 明代矿政 矿盗 矿徒倡乱

    明代矿业是中国矿业发展兴衰成败的关键期,在物质文化、商品经济带动下,此时各界都对工业原料的获取感到兴趣,明代官方与民间也不例外,官方政策无论是封禁或鼓励开采,着眼点都是在确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矿利之权;而民间开采风气亦屡禁不绝,亦即官民均在坑冶中进行活动,形同「坑冶竞利」的较劲现象。明代矿政发展可分三期观察:一、明初洪武至宣德年间(一三六八—一四三五)是明代矿业稳定发展期。朱元璋立国主张谨慎发展铜铁开采事业,严禁金银等贵重金属的开采,但继任者明成祖

  • 文章浙江明代倭寇史迹调査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卷 第11期  作者:王梓良 出版时间:1972-11-30
    关键字: 浙江 明代 倭寇 史迹 日本

    一、明代倭寇史迹表二、后记笔者于十年前编著「浙西抗战纪略」时,为参考日本方面资料,曾向日本购みおず书房出版之现代史资料⑼「日中战争」,曁朝日新闻社出版日本国际政治学会太平洋战争原因硏究部编「太平洋战争への道」,并有中央公论发行由登丸福寿、茂木秀一郞合著之「倭寇硏究」。以上「明代倭寇史蹟表」即为「倭寇硏究」附录之一。「倭寇硏究」一书所作之目的,据日本佐佐部队长(查属驻杭州最久之土桥师团所部)陆军大佐佐佐眞之助序言,为该国于德川锁国主义梦醒、明治维新将眼光

  • 文章湯八房婦科三元不敗之地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7期  作者:童致祥  出版时间:1972-08-15
    关键字: 汤八房妇科 抗日战争 刘基 明代

    我们家鄕,最高学府,省立常州中学,是设立于城内玉梅桥;而桥的前端有条小巷子,走进不到百步的地方,有一座平房,相当矮小,这就是汤八房妇科的老宅。汤氏妇科,闻名于城鄕,尤以对妇科一道,累代相传,以过去之经验,临诊之心得,以致门庭若市,颇负盛名,而求治者,莫不手到病除。传说这座平房,是明代的建筑物,是请刘基看的风水,(凡家鄕建筑房屋时,必请地理先生先看风水,排定方向,以避凶煞,而求平安)刘基明朝靑田人,字伯温,通经史,工诗文,尤精玄学兵法,佐朱洪武灭陈友谅,平

  • 文章現存最早甘肅明朝糧倉開放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0、61期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古甘州明代粮仓 历史地位 旅游资源

    中央日报 九一、六、一中通社报导为拓展旅游资源,具有六百年历史的甘肃古甘州明代粮仓最近对外开放供游客观赏。据报导,古甘州明代粮仓坐落在甘肃张掖市,旧名「甘州仓」,俗名「大仓」。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一三九二年),占地面积约二万多平方公尺,可存储粮食七百七十万公斤。报导说,古甘州明代粮仓设计科学、建造精巧、坚固耐用,均为土木结构,具有防潮、防鼠、防虫害、防霉变的良好性能,成为目前中国大陆保存时间最长、最完整的古粮仓。

  • 文章歷史上舟山民間的對外貿易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98期  作者:阿能 出版时间:2003-06-30
    关键字: 舟山 民间 对外贸易 明代 元朝

    舟山的民間對國外貿易自唐開元二十六年(七三八)建翁山縣後就有發生。時舟山作爲明州港對日貿易商船往來的錨泊基地,有三十多次中日民間貿易商船,往來時在舟山海域錨泊,當地居民持食品和魚、鹽、棉、茶、酒等物在海口與日商進行易貨貿易,以物換物雙方皆大歡喜。北宋時期,日本禁止本國商船到外國貿易,朝廷在杭州、明州設市舶司,管轄對外貿易事務,其時,中國商船在舟山候船後到日本進行民間貿易。南宋時,日本商船可來舟山、明州進行貿易,舟山的民間商船除將舟山的鹹乾水產品運銷江浙滬...

  • 文章第二部明代之海南㈡(续上第三十一期)

    来源期刊:《海南文獻》 第32期  作者:蔡才瑛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明代海南 农商业发达 对黎方策 税收及会计制度

    第七章 明代第三节 课税与会计一、盐税洪武初年,置广东、海北两盐课税提举司,属海北盐场计十五岁,其中在海南者有琼山之大英、小英、感恩、临高三村,马袅、大昌之陈村、乐会、儋州之博顿、兰馨、万州之新安,崖州之临川(今三亚)等六个监场,各盐场设盐课司,并置盐大使一人。嘉靖广东通志,曾载前述六盐场之原额办盐,是由正盐户五千○二十丁,止纳大引六千二百五十三引十二斤八两,并每岁运纳该盐于廉州之新村盐库云云,想是洪武时代之定额也,海北课提举司署,则设于廉州灵山县。监场

  • 文章山西鹽業史(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7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山西盐业史 明代盐业 清代盐业 民国初年盐业 盐区介绍

    明代之山西盐业明承之后,对于盐业之管理,一切均循旧制。明之版图,东起辽海,西抵嘉峪,南至琼崖,北达云朔。产盐地区既广,盐之种类亦繁,有海盐、井盐、池盐、土盐之别。池盐产于河东、灵州(今宁夏灵武县),土盐亦名鹻盐,产于晋北及开封。洪武初年,于诸产盐地,次第设官,以资管理。河东盐池,元代设四场。明代设东、西、中三场。解池于洪武时,岁产小引盐三十万四千引,合大引十五万二千引(注:明制大引四百斤,小引二百斤)。弘治时增八万引,合四万大引。万历中,又增廿万引,合十

  • 文章郑和与明代宣德青花瓷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1期  作者:張誠 出版时间:1991-12-25
    关键字: 郑和 明代宣德年间 青花瓷 郑和下西洋 海上贸易

    被誉为中国瑰宝的青花瓷,在持续生产的六、七百年中,一直是以精选钴土矿制成的「青料」彩绘着色,中国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青花艺术,对世界陶瓷装饰艺术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曾有人想把我国盛产青花瓷的年代,定名为「青花文化」,这不无一定道理。青花是从釉下黑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远在宋代即已出现,到元代已趋成熟,明、清两代获得很高的造诣和发展。明代宣德青花是我国青花最突出的代表,沉稳的色调加上豪迈雄健的笔意,为历代青花所不及。后世虽刻意模仿,然与宣德作品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