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与民众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战前之县民众教育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7期  作者:徐敦民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乡民教育 民众教育馆 丰县教育局 徐州民教研究会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辛亥革命,一举成功。蔡元培先生任教育总长,他倡导社会教育,即民众教育,旨在唤起民众,组织训练民众。确立「公民训练,语文教学,社会生计指导」等三大目标,三者之间以提高民众知识为先导,增强民族意识,推进社会文化为目标。在教育部内,特设社教司与普教司并立。民国四年教育部成立通俗教育研究会,是年十月公布通俗教育演讲规程十六条,规程公布后,各地通俗演讲所纷纷成立。设立通俗教育馆、图书馆、公共运动场。民十一年二月,民众教育呼声高涨,教育部第七

  • 文章憶故鄕述往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9期  作者:李友桃 出版时间:1987-07-07
    关键字: 乡长 小学教育 日寇 民众武装 嘉奖令

    谿县城遭日寇窜踞,地方被敌蹂躏,惨不忍睹!原籍县长王鎭寰先生,曁地方人士等力促回县复任第三区长,从事敌后游击军事工作,余以军校毕业,正应把握此一机会,报国及时,况服务桑梓,尤义无反顾!遂化装潜行回籍。号召有志靑年,以民众武力,集得步枪卅余支,驳壳两支,会同金谿、资谿两县边境山区之我军七五师二二三团长张耀增氏,商得以一营之兵力,用全团之号兵,与我县原有之保安一中队,乃于六月廿三日夜半,出击县城,斯时敌寇计有一个联队之众,盘踞城内,经我军猛烈进攻!竟弃城向鹰潭

  • 文章我對「省二臨師」的回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朱春哲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乡村师范 民众教育 日寇侵华

    自從一九三九年農曆正月十一日,日寇由灌河口侵入內地後,灌雲、嚮水、沭陽、漣水等地相繼失陷,轉眼之間,大好河山,慘然變色,淪入空前劫難之中,千百萬同胞呻吟於日寇的鐵蹄之下。日本鬼子頻繁地進行所謂「掃蕩」、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那時,有一大批失學靑年,有志讀書救國,但不願意到日僞學校上學,拒不接受奴化敎育。當時,江蘇省政府移居曹甸,其時,灌雲籍人士及社會賢達提倡在灌雲境內選址辦學,經省政府批准,省二臨師校址定在灌雲縣東部潮河北岸,比較...

  • 文章睢宁县社会教育之追忆(一)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0期  作者:朱澈  出版时间:1984-05-15
    关键字: 睢宁县社会教育 中心民众学校 陈果夫 学校师资 民众敎育馆

    前言辞海释:「通俗敎育馆」、『昔社会敎育机关旧称:国民政府成立后,始改为「民众敎育馆」。设有阅览室、图书室、公众运动场,俗称演讲所等』。睢宁县「通俗敎育馆」,设立于城内孔庙。置有阅览室、图书室、娱乐品:象棋、桌球、网球等少数玩具。设备简单,前往阅览娱乐者,人数不多。及至改为「民众敎育馆」,全部粉刷,书写社敎文字标语,内部除原有设备物品尙可保留者,另又充实各种社敎常识图表挂图,娱乐玩具乐器,如桌球、网球、排球、篮球、胡琴、风琴、琵琶、笛、箫等等,焕然一新

  • 文章文化建设与文化教育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7期  作者:張植柵  出版时间:1985-03-01
    关键字: 文化建设 文化教育 宗教信仰问题 政府与民众合作

    和生活习惯,我们需要透过它引导民众去体认这些民俗活动所蕴涵的现代意义,而与现代法治和社会精神相结合,使大家能够从民俗文化中,建立现代生活文化的新观念,进而遵守社会规范。提倡信仰正当的宗教谈到此,不禁令人慨叹传统的道德规范,因受近数十年来的西潮冲击,迭遭破坏,而新的道德规范又未建立,我们又拿什么做为法治社会的后盾?这是深値探讨的问题。硏读西洋哲学史,虽然没有看到像中国那样有儒家一贯的道德哲学,但不难发现宗敎哲学却是他们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原来西方多数人接受了宗敎

  • 文章搶運天一閣藏書追記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期  作者:周凱旋 出版时间:1964-10-01
    关键字: 宁波同乡会会刊 汪焕章 天一阁 抗日战争 战时民众教育

    日前阅「宁波同鄕」会刊第七期,首篇系汪焕章先生的「记天一阁」,其中「抗战时期抢运天一阁藏书」一段,语焉不详,爰就记忆所及,追记如下:以存史实。民国二十八年六月间,浙江省教育厅为加强战时民众教育之推行,特按照旧道属,分区设置战时民众学校师资训练班,宁绍台区班址则设在鄞县,并派余兼班主任。七月初旬临行前夜,第三(社教)科长张彭年先生设宴饯行,并邀主任秘书林黎叔(端甫)、第二科长罗廸先及秘书何酉生(敬煌)诸公作陪。席间,林主任秘书谓:日宼猖狂,宁属各县的沦陷

  • 文章奮進中的長汀敎育事業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12期  作者:梁信彬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厦大迁汀 重教扫盲 长汀一中 升学教育 民众厚望 学子奋发 基础落后

    已办七二九所,共有学生五二四五一人。各级学校教师,大部份都是大、中专、师范院校毕业。上述毕业学生,接受过正规的职业教育训练,遍布于城乡各文化教育机构,使长汀民众的文化素质大为提高。全县还重视扫盲教育工作,各级学校以各种不同方式在民众中扫除文盲,获得相当成效。四十多年来,长汀在教育的规模上有长远的计划,而且在教学的质量上也有不少提高。长汀一中被指定为省重点中学,每年都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毕业生考上大、中专学校,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每年全县高、初中毕业生均有三

  • 文章海州文化簡況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李建生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民间艺术 白宝山 京剧 传统剧目 抗日宣传 民众教育馆

    家」、「霸王别姬」等等。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前后,大搞花灯会、耍龙灯、狮子、花船、花挑,唱的歌有「四季歌」、「十劝郎」、「孟姜女」、「手扶拦杆过塘」,花灯游行队伍要排二里路长,很是热闹。这些古老的京剧和民间文艺,从古到今在古城海州的表演,随着时局和形势的变化,时有兴起或衰落。二、驻军抗日的文化宣传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于日寇,为了宣传抗日,宣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起民众抗日热情,不当亡国奴。一九三二年秋,海州驻军税警总团,配合爱好文艺青年学生

  • 文章江苏省立东海民众教育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徐一德  出版时间:2000-03-01
    关键字: 民众教育 地方建设 社会动员 东海历史

    三十年代初,东海县农民受尽地主的盘剥。加之天灾人祸,终年劳作,仍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十分窘困,受教育程度极低。当时东海县第一区石东乡(今新浦区辖区)七百余户,三千人口,初识字者,仅二十余人。就连海属最繁盛的商埠新浦,其新龙镇千余户居民中,初识字者也仅二百来人,民众教育极待兴办。一九三四年,江苏省国民政府决定在东海县办一所民众教育馆。定名为江苏省立东海民众教育馆。以新浦为基地,逐步向农村扩展,提高民众教育程度,以达启民智的目的。确定建馆后,馆长葛廷远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