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故乡教育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杂忆故乡点点滴滴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張子雨  出版时间:1983-06-20
    关键字: 金乡县 故乡回忆 婚嫁习俗 故乡教育 故乡物产 儿童游戏

    一、前言俗諺:三十歲以前有記性,三十歲以後有悞性,六十歲以後有忘性,可是人要老了,大都有這一通病,那就是昨天的事忘的一乾二淨,四五十年以前的事,會記得一淸二楚,尤其夜深人靜時躺在床上,往事歷歷在目,流浪飄泊離鄕日久者,隨時都會憶起家鄕童年時的情景,仍就家鄕點點滴滴、東塗西抹一些小事敍述之,聊作茶餘飯後之談話資料。不過心中憂患如山,已感生機摧盡,並知老之將至,國破家亡心何堪,別時容易聚時難,能有生態歸故鄕,於願足矣!二、故鄕環境余籍魯西金鄕縣,經緯度在一一...

  • 文章文史学者汤锦文热心两岸教育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66期  出版时间:2008-05-31
    关键字: 汤锦文 两岸 返乡探亲 文学史者 故乡教育

    方正。其关于同鄕之著作有「武进在台同鄕传略」,学术著作「从鄕土文化看中国前途」以及其自传「传奇小人的奋斗史」和诗文集多种。民国七十六年七月,汤师偕同师母由台返抵常州,见到暌违四十年之鄕村父老如同亲人。其后又多次返鄕探亲,并关注故鄕教育,特倾其所有在家鄕前黄中学和寨桥小学各捐建一栋教学楼,为发展故鄕教育表心意。

  • 文章故乡幼年生活回忆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期  作者:劉季洪  出版时间:1977-02-01
    关键字: 故乡 徐州 回忆 教育

    俗語常說:「落葉歸根」,就是形容出門在外的人到最後總是想囘到自己的家鄕。這些年來,我們由於國家多難,有家難歸,更加深了每個人思鄕之情。現在居留在台省的年輕同鄕,籍貫雖然還是江蘇豐縣,但多半沒有到過原籍。大家每次聚會,總是希望年老的人能多說些家鄕往事,來作爲心理上的一種安慰,我想這也就是同鄕會要編印這種刋物的動機。我是生於民前八年,民國五年出外讀書,以後很少囘家,所以關於家鄕的事所能寫的,也只限於幼年在家短時期的生活囘憶。不過寫到家鄕生活,難免涉及地方沿革...

  • 文章人生偶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5卷 第4期  作者:葉潛昭 出版时间:2013-04-10
    关键字: 故乡乡情 教育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大学教育

    有幸。[1] [2] 教育2[3] [4] 故乡乡情;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大学教育[5] 文化教育;时论社评[6] 255[7] 普通

  • 文章想起寧波小時候(十二)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78期  作者:袁嗣華  出版时间:1983-05-01
    关键字: 故乡 学校 教育 回忆 效实中学

    效實中學我有三位哥哥,四位姐姐,一個弟弟。除了大姐是由大母陳母所出,其餘五男三女都由繼母李母所生。家中食指浩繁,衣食住行育樂都要顧到,實在辛苦勞累了父母親,我們做兒女的更不應該對父母親有所抱怨。尤其對我的接受敎育,正値對日八年抗戰前後,我現在想起來,不覺泫然鼻酸淚下,父親眞可說是煞費了苦心。說起我的求學生涯,大概是這様:四足歲時,送入父親出資自辦的私墪去啓蒙。五足歲時,送入佛敎興辦的私立覺民小學,就讀一、二年級,因我父母都信奉佛敎,父親和寧波佛敎界高僧居...

  • 文章地方教育——故鄕办学甘苦谈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卷 第4期  作者:林念祖 出版时间:1985-11-15
    关键字: 地方教育 故乡办学 教学感悟

    作个别指导。调查结果,愿意随我生活,作个别指导者最多,朱承天兄热心好奇,又作一番调查,因为我作事从不随便,要求严格,为何学生反不畏惧之理。其答案是:我严格要求多,是很害怕,但其他老师均异口同声,认为他们乃朽木不可彫者,惟有我一人,以为他们虽然顽皮,个个都是可塑之才,只要努力前进,将来仍可以成圣成贤,为个人能成大事,为国能立大功,所以他们都愿意随我学习。由于此一小故事,发现每一儿童,年纪虽小,都希望自己将来能成功立业,相反的不希望成为无用之物。于此可知,教育

  • 文章故乡见闻录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3期  作者:辛子方  出版时间:1997-09-01
    关键字: 故乡见闻 交通 教育 经济

    櫻桃成熟時故鄕的櫻桃,四、五月是成熟時節,各地市場、水果攤,都擺滿一筐一簍的櫻桃出售,零售一斤兩塊錢,水多味甜,非美國大櫻桃可比,櫻桃今年豐收,最大銷售對象是酒廠,大量收購作爲製酒原料。每到櫻桃成熟季節,農村姑娘家,大夥兒騎著脚踏車載滿櫻桃,到各地市場出售,形成一個特有的景觀。嚮水縣的公共汽車現在的嚮水縣城,比起過去的嚮水口不知要大了多少倍,街道寬大,幅員廣闊。爲了便利民衆交通,新購了數十輛中型巴士,作爲公共交通工具,起名「公交車」自五月一日起營運,環繞...

  • 文章对广西故乡的怀念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6期  作者:韋鼎峙 出版时间:2007-04-10
    关键字: 怀念故乡 人物事迹 教育历程 地方建设

    又转入广西航校二期,在驱逐科毕业。适遇抗日军兴。随队北上抗日,在保卫大武汉战役中,不幸负伤,半年后伤愈,重上征尘。民国廿九年(一九四〇),因中国滑翔第一位专家,韦超先生,表演失事殉职。我随堂兄韦鼎烈,承继遗志,继续推动中国滑翔运动,嗣因内战而停办。因而进空军参谋大学,接受深造教育。毕业后,任高参工作。其后随队迁台,派为空参大教官。直到民国六十一年退休,最后到台北市广西同乡会,充当义工,管秘书工作。到民国八十二年(一九九三),来美依亲,回顾往事历历,至今叶落而

  • 文章大埔角素描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1期  作者:郭兆華 出版时间:1974-12-01
    关键字: 回忆故乡 大埔角 地理环境 教育 物产生活

    籐;籐生树死纒到死,籐死树生死也纒。」[2]除山歌以外,仍有严肃的一面,那就是以三国演义故事为内容,你唱我和,对答如流,引人入胜。你说鄕民没有读过书,为什么会有这些学问?眞令人不可思议。我在高陂仰文高小求学的时候,开始熟读三国演义,也许受了他们的影响吧!三十年来,我没有囘过家鄕,尤其是大陆陷匪后,田园庐舍,必为赤焰所呑噬,家人生死不明,其共「惨」(产)可知。惟期早日反攻大陆,光复河山,重建家园,于愿足矣![1] 郭姓的上祖也是由于五胡乱华、黄巢造反

  • 文章故鄕的囘憶——永興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李名聰 出版时间:1980-10-15
    关键字: 故乡 永兴县 历史沿革 乡镇区域 教育 交通物产

    永興是我的故鄕,位於湘南。縣治設在便江東岸,山明水秀,古稱總六城之門戶,領三楚之屛藩。而附近之文筆千尋,洪濤八尺,碧潭起霧,瀑水生花,森口客舟,臥江獅石,石屛擁翠,龍耳生煙,飛鵝懸砦,天馬行空十大名勝。加之龍山氣厚,便水波澄,以及民物風敎。今雖離鄕三十餘年,猶令人無限懷念。爰就記憶所及,特將大陸淪陷前,鄕邑槪況,略述於后:一、歷史沿革 本縣在漢以前,原名便縣,經隋唐兩易其名,始稱安陵縣,繼改爲古亭縣。至宋熙寧六年更爲今名。原隸郴州,民國成立後,廢除府州舊...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