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平桥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月湖邊的故事之一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56期  作者:戴自立  出版时间:1998-11-01
    关键字: 四明 月湖 宁波 水利

    四明」在现在鎭明路与公园路接壤处,原来有一条由月湖通往县前河的河流,河上架著一座四明。以前在西南边的石阶河埠上建造一大凉亭(现在建公共厕所处),位于河埠对面的河中央,水下有石平台,上造小亭,亭中立有石碑,碑上雕刻「」字,因此,后来称这平桥。这「」字石碑是测量水平面用,古时称为「水则」,据说,这是宁波市区最古老测量水文的标记:正常时河流的水线在「」字的下一横;当河水高涨时,如果水线超过「」字上面的一横,宁波就要发大水了;当河水低落时

  • 文章悼念張肇元博士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78期  作者:侯中一  出版时间:1983-05-01
    关键字: 张肇元 悼念 生平 西螺大桥 海关

    总务组主任,笔者为交际科长,孙乐为庶务科长,谭为出纳科长,湖南左恭为编纂处长,广东侯标庆为人事处长、曾启辉为会计处长,江苏曹金辉为统计室主任。至于各委员会主任秘书则为郭衡、朱建民、何昻、杨洪绩、马克俊、文守仁、唐世潍、冯逸铮、朱善培、胡去非、甘雨耕、刘应瑞、熊道瑞、赵树德、吴士超、李瑞生、包文同、毛仿梅、虞淸楠、陈康文、谷锡五等二十一人,或学有专长,或经验丰富,均能胜任愉快。在此期间,先总统蒋公曾数度召见肇元先生,垂询立法院会议法案进行情形,并谈及七百多委员

  • 文章对于芦沟事件之严正声明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1期  出版时间:1987-08-01
    关键字: 卢沟桥事变 中日关系 拥护和平 捍卫主权

    一、芦沟事件不仅是中国存亡问题,亦且为世界人类祸福之所系。二、中国外交政策,原在求和共存,但到最后关头,祇有全力抗战。三、芦沟事件,实为对方一贯之阴谋,能否结束,即是最后关头境界。四、万一逼到最后关头,我们是应战而非求战;战端一开,必须拼全民族生命,以求最后胜利。五、说明政府对于解决芦沟事件之基本立场。六、当此安危绝续之交,惟赖擧国一致,服从纪律,严守秩序,以达成吾人守土抗战之责任。

  • 文章悼爺爺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9期  作者:李盈瑩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李铁生 疾风工作站 计划 生平简介 长江一号

    编者谨识:「爷爷」是李铁生先生,中华民国九十一年九月十九日凌晨二时二十九分寿终正寝。噩耗传来,亲朋哀悼,家属伤悲。先生原籍河北省东明县人,热爱国家,充满民族气节,民国二十六年七七卢沟事变,投笔从戎,军校毕业后,献身情报工作,出生入死,与日寇周旋。写下「长江一号」可歌可泣的英勇一页。「悼爷爷」一文,眞情流露,而先生忠党爱国风范,永垂后世,兹为之介。

  • 文章革命元老陳雄夫先生事略(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4期  作者:李雄 出版时间:1968-10-3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卢沟桥事变 旧友生平 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 八十自述

    西北,与逆贼周旋,此殆与当年国父广州蒙难时同一之忠贞精神也。迨 蒋公脱险,榕城党政军各界擧行庆祝大会。晚间假省府大礼堂欢叙,公特兴奋,连饮绍兴酒五十二杯,是为公生第一次豪飮,亦即其眞情流露不能自己也。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芦沟事变爆发,中央决定全面抗战。十月,公以闽省党部名义召集地方人士组设抗敌后援会,不顾省府主席陈仪之反对,毅然为之。十二月,各县市分会亦相继成立。并组成抗建剧团,公亲率该团巡视各地,作普遍宣传。是年中央考核,以闽省抗敌工作列第一。民国

  • 文章趙恒惕世家、世國、世天下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周德偉 出版时间:1979-04-15
    关键字: 赵恒惕 生平事迹 赣宁起义 卢沟桥事变 军事生涯

    —資政衡山趙公事略中華民國六十年十一月九日,資政趙公恒惕其哲嗣佛重訪德偉,傳公之言曰:「余將不起矣,唯君知余最切;幸為作傳記,俾與世人共勵德業」。窃以公憂勤國事,歷六十餘年,大德無私,萬流景仰。德偉為時所棄,公獨奬勵游揚,不遺餘力。受斯命也曷敢辭。適患頭風,仍強起執筆,時作時輟、歷四日而成、十四日往探公病。公執余手曰「予今死矣、願君勿懈救國淑世之業」。相與對泣,片刻而退。以後續往探謁,公已不能言矣。嗚呼,一代完人從此逝矣。德偉智防不周,豈能符公願於萬一。...

  • 文章五十年政治生涯(二六)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王德溥 出版时间:1977-02-01
    关键字: 立法工作 中日和约 “九一八”事变 “芦沟桥事变” 两国永久和平

    五五参加立法工作(二)民国四十一年四月间,当中日两国政府派出代表团,开始谈判中日和约时,我国朝野人士对于谈判进行及和约内容,均极为关切,立法院连续召开院会八九次之多,邀请行政院长报吿谈判进行情形,并由各委员纷纷提出质询,指出具体要点用备谈判参考,或就谈判情形有所批评,促其及时改善,要在接受国际战争的惨痛敎训,而审愼硏订中日变边和约,为中日两国间及今后国际社会,带来永久的和福祉。我因发现院内部份委员同仁,和社会部份喜谈外交、及擅长写作的人士,竟公然赞同以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