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少年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少年十劝篇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6期  出版时间:1993-06-10
    关键字: 青少年 孝顺 教育 自然

    ㈠靑少年是人生旅程中的起点,你种什么因,就会得什么果。㈡孝顺父母,尊师重道,守法守分,万不可好高骛远,狂妄而自大,应勤俭努力,学习一技之长,以报效社会。㈢礼让,说声「谢谢」、「请」、「抱歉」,对你人格无损,同时也更受人尊敬。做为人父母者,深感光荣,亦益觉得「家庭敎育」之重要。㈣赌博、服迷幻药是害己害人的行为;养成擧债、虚荣、侥幸、贪心、迷惑、轻狂、嫉妒、迁怒、酗酒、烟枪、涉足不良场所——飮花酒等是靑少年之大忌,是成功的绊脚石,犯者速戒之,否则一旦失足

  • 文章看少棒、談體育、教育(一)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7期  作者:萬懷淸  出版时间:1971-09-15
    关键字: 台湾 少年棒球队 体育 教育

    中华巨人少年棒球队,在第二十五届少年棒球锦标赛中,经过了一场艰苦惊人的战鬪,荣获冠军,重登世界少年棒球王座。我海内外同胞,无不兴奋若狂,把爱国赤忱,紧紧凝在一起,交织在一起。此一光荣胜利,正象征着我国家民族前途的无限光明。当麦林登以一记全垒打,连下三城,正如我们丢失大陆,退处台湾。三四两局,我们全力扳平,正如政府在台稳定下来,重建复兴基地,第七局之末,许金木在对方二出局,一三垒有人时,已投出二好球,三坏球,胜负之数,间不容发,所有观众、听众,心情都紧张

  • 文章小浦東從軍記

    来源期刊:《浦東》 第11期  作者:袁東林 出版时间:1978-01-15
    关键字: 鱼米之乡 金山卫 抗日战争 失学青少年 少年

    我们浦东一带地方可说是『鱼米之鄕』所以浦东人穿二尺五的是很少很少可是中日战争开始那就大大的不同了,日军从金山衞登陆占了浦东我们的鱼米之鄕,受日军之横行,从金山衞一直往北至上海的吴淞口,三五成羣的日军横行不法,抢刧强奸等………老百姓受战争之灾到处如此,弄得鸡犬不宁,鬼哭连天,农、工、商多数失业,少年人失学,我们浦东人受这种豪刧眞是想不到的苦再加上地方上之游手好闲之辈,也趁火打刧使老百姓更苦得走头无路,从此百事全出,因为地方政府往内地迁移,地方没有人管理

  • 文章悼一位奇才之隕喪——記余鳴傳其人其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羅子英  出版时间:1976-09-30
    关键字: 余铭传 少年同窗 投笔从戎 抗日战争 《澳华时报》

    民國六十五年三月卅一日,余習之(鳴傳)遽逝於澳洲雪梨。噩訊驚傳,遐邇識者莫不悼惜此一奇才之喪失。惟以其平昔不喜矜才自炫,尤惡浮夸虛矯之流,甚至其文辭作品,亦不輕以示人,卽偶有發表,亦輒用筆名。以是在一般社會知之者無多。然凡與接觸交往稍密,則鮮不欽其才識弘通,驚爲偉器,我與習之自少同窗共讀,長復屢度共事,交逾半紀,知之最深。爰爲述其槪略。余鳴傳,又作銘傳,字習之,原籍廣東台山荻海,爲宋名臣忠襄公余靖之後。以民國前一年八月生於廣州,家居西關荔枝灣畔。父麗屛公...

  • 文章珮利的變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3期  作者:王微芳  出版时间:1996-06-01
    关键字: 青少年 教育 社会风气

    而遭传讯。这下可真是白布衫掉入染缸——黄河水也洗不清了。她母亲一气之下三天粒米未进,问她一大箩筐的话,她还是没有醒悟,母亲唯有摇头流泪长叹。表嫂无奈,要我去想法开导珮利,我耐心对珮利列举了近年社会上出现的歪风邪气,对青少年危害的严重,更对她反复说明许多做人的至理及立志求知向上的重要,并且抄录了托尔斯泰的名言:「人并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作为她的座右铭。经我几天的娓娓细语,剀切劝解,珮利终于逐渐悔悟,交出了「小太保」们送她的所有「礼物

  • 文章關於《孩子的心》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7期  作者:劉楊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少年儿童 抗日战争 战争罪行 《孩子的心》

    「孩子的心」係我讀高中時的習作。曾於一九四五年十月在《八高青年》壁報上刊出。一九四六年九月九日,《武漢日報》文藝副刊《鸚鵡洲》再予發表,題目被編者改為《小琴》。文中的主人公——五歲的女孩小琴,出生在戰火迷漫的一九四〇年。家鄉棗陽新市鎮,兩次被寇蹄踐踏,幼小的心靈中已深深埋下仇恨日本強盜的種子,即使日本鬼子投降、下跪求饒,她也「不讓他起來,讓他儘跪著」。小琴的原型為棗陽新市鎮的芳菊(乳名),與我母親同族同學,我用的筆名,係把母姓置前,父姓置後。她小我十五歲...

  • 文章(特载)「国四英雄」与「靑少年留学」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08期  作者:張周人 出版时间:1985-11-01
    关键字: 《国四英雄传》 青少年 美国 教育 留学

    从电影国四英雄传谈起」国四英雄传,是一部传达国四生心声的「学生电影」。在批判现社会畸型敎育方面,有其可圈可点之处。惟其中有一段第二主角半途迁美留学,远离国四班的剧情,似乎旨在与国四班作一强烈对比,以烘托剧情。可惜祇描述到美国敎育之健康面,未能对其酸辛面略提一二。易使部份观众,产生取巧走捷径的想法,也向往将其子女放洋留学。这一「误导作用」也许并非原著的本意,但如因此而导致不幸的后果,难免有些罪过。事实上,我们如果说恶补是「小巫」的话,那麽送靑少年出国求学

  • 文章世伯張公金鑑與家父常公孝德數十年之深厚友誼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31期  作者:常誠恪 常誠毅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少年求学 台湾重逢 身体状况 抗日战争

    壹、本文缘起承蒙高乡长安泽前辈的邀稿,希望我们常氏后辈能为早年于安阳县城内,河南省立第十一中学之同班同学,也是知音好友的两位长辈—世伯张公金鉴与家父常公孝德为文,叙述他们在中学时代的生活与相处情形,毕业后各自在不同领域中之发展与奉献,来到台湾重逢后的相互关怀。经参考相关书籍、文件并回忆二位长者年事已届高龄期间的往来,谨叙述如下。贰、两位长者少年求学情形世伯张公金鉴生于民国前九年农历十月十七日。十岁启蒙,从名师习儒学,读四书五经,聪明颖悟。民国八年入开封明

  • 文章(星期專論)如何發展公共圖書館事業(續)

    来源期刊:《金壇鄉訊》 第4期  作者:袁金書 出版时间:1971-10-01
    关键字: 公共图书馆 教育 训导 青少年 读者

    由此,可知图书舘的阅览室有诸多敎育与训导上的意义,对靑少年指引一条正确的进修路径,有其极大的贡献。作者谨在此提出呼吁,我们政府应宽筹经费,增辟阅览室。以便靑少年适当地利用闲暇时间,增进他们的学业,不致以闲暇的时间无可利用而渐渐走入歧路。故增辟阅览室,也为社会防止了一部份治安问题的发生。我们相信这一路径是会产生积极而良好效果的。二 馆际合作采购公共图书舘以经费有限,收藏图书最好各有各的重点,各就各的特性与需要,共求发展。在同一地点须消除各自为政的观念。今后

  • 文章“台湾义勇队少年团”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0卷 第4期  作者:夏宏剛 出版时间:1998-04-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臺灣義勇隊少年團” 史话

    一九三九年初,在浙江的台湾爱国同胞,汇集在金华,成立了台湾抗日义勇队。义勇队员的子女们则都参加了义勇队少年团。少年团的几十名团员,年龄都很少,他们自参加少年团之日起,就和他们的父母一样,积极投入了战时服务工作。他们在指导员(老师)的带领下,每天早晨都要上早操,他们穿着小军装,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一二一」练着操,简直就跟军人一样。他们还学军事、学文化、学唱歌、学演讲,辗转金华、兰溪、绍兴、诸曁等地宣传抗日,深得社会各界的爱护和赞赏。在砲火纷飞中,他们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