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校学生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八千子弟到江南」讀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王克孝  出版时间:1988-12-20
    关键字: 学校内迁 抗日战争 学生

    读山东文献十二卷四期,陈鄕长子雷先生大作:「八千子弟到江南」及十三卷三期:「南国血书——续八千子弟到江南」;始知陈鄕长乃是山东流亡学生的再造大恩人与恩师。笔者忝为山东流亡学生的一分子,谨在此致敬!提起抗战、戡乱期间的流亡学校师生那段艰苦岁月,实难令人忘怀。其中在物质生活方面虽然艰苦,但由于师生均生活在一起,同甘共苦,老师对同学均关怀毕致。对同学来说:师生之间,自校长以下全体老师均系身兼严师与慈母的双重任务。故同学们在读书与精神方面,均是奋发向上,乐观奋鬪

  • 文章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第二总队晋籍同学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9期  作者:梁綸武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抗日军校 晋籍学生名录 学校迁移

    军进犯淞沪,空袭南京,学校乃西迁武昌,至九月下旬,各地初试及格学生在武昌左旗参加复试,计录取一千五百余人,于十月十六日进校报到,接受为期三个月最严格之入伍生训练,定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入伍生团」。复为因应抗日战争需求,再于廿六年十一月在武汉招考学生总队学生千余人。定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一总队」于廿七年十一月毕业,十四期入伍生团训练完成升学后,定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二总队」。于廿八年双十节在成都毕业。本总队一千五百余学生,分编为步兵

  • 文章馮中興(筱定)先生事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8期  作者:治喪會 出版时间:1981-08-30
    关键字: 冯中兴 开封师范 小学校长 积极抗日 救济学生 教书育人 重信守诺

    不及实行。民卅六年**全面叛乱,郑州绥署亦为中原剿匪中心,先生为配合军政工作,奔走各界筹募城防工事专款,就郑州周围构筑坑道碉堡,保衞郑州之安全,讵以大局逆转,军事战略变更,民卅七年冬郑州弃守,时**已扬言必生得先生以为快,先生乃秘命家人先行撤离,个人星夜东奔中牟,开封,始能脱险南走沪滨。民卅八年初,中原学生纷纷南下流亡京沪,先生复商请乡人居沪殷商毛君,捐赠巨款,济助流亡学生,四月京沪告急,先生复渡海来台,先后担任宜兰县太平、清水、化育、粗坑等国校校长,作育英

  • 文章抗日戰爭前的海門教育

    来源期刊:《海門縣訊》 第3期  作者:陳鴻韜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海门县劝学所 首席学校 经费来源 高中等教育 师资培养 教员待遇 学生缴费 海门教育进度

    际任务,藉资示范。幷辅导各校相互观摩,谋求全县教育之积极改进。学校行政组织,就规模较大之中、小学而言,大槪在校长下分设总务、教务、训育三处,每处设主任一人,分掌全校校务。中小学校有招收寄宿生者,则加聘舍监一人,指导寄宿生之日常生活,颇为家长所信赖。全县教育经费之来源,除私立中小学由教会及董事会提供,不虞匮乏外,公立中小学,全赖征收田赋附加税,以及学生所缴学费。因征税困难,常感缓不济急,不能及时发给各校经费,甚至拖延至二、三个月仍不能拨款到校者,每至年关紧迫或当

  • 文章法官的一生(七)——山东流亡学生的辛酸与成长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史錫恩  出版时间:2000-03-2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校园生活 时局动荡 齐鲁暑期补习学校 山东青年协会 南京基督教学生公社 感恩亲友 未来畅想

    第十四章 动荡不安的第三学年(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下旬至一九四七年七月四日)第一节 三上成绩平平一、正式上课较迟一九四六年暑假期间,因学校迁回南京后,各项敎学设施未能及时完成,所以,同年十一月下旬才开学,十二月初始正式上课,我的敎室多在法学院大楼。校园内的大礼堂和图书馆,都是很雄伟的建筑物。学生宿舍在文昌桥,全是新建的楼房,学校环境较前完善,但同学们趋向时髦,女生喜欢烫发,男生爱穿西装洋服,大家贪图享受,害怕战争,虽然国际间美苏对立逐渐激烈,国内国共冲突十分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