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沿革共返回12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西省銀行之沿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73-07-15
    关键字: 银行 历史沿革 规模机构

    本文係拙著「中國省銀行史略」之一節,草成十年,參考資料,無出自晉省者,誤訛掛漏,意料中事,敬請同鄕賢達,省行同仁,不吝敎正!作者

  • 文章重慶東嶽廟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0期  作者:張鏞 出版时间:1972-08-01
    关键字: 重庆 东岳庙 简介 抗战 历史沿革

    重慶東嶽廟,位於城中熱鬧區域的機房街,與大陽溝菜市場甚近。該廟範圍甚大,佔地約五千坪,四周均係高大圍牆。正大門面臨機房街正街,廟後靠近大樑子街。正門上端,書有「東嶽廟」三個金字,一進廟門,旣可看見十大閻羅殿。從右邊第一殿至第十殿,一字排列,每殿面積約四坪左右,殿名和閻羅王的名字,均在殿門上端書寫明白。各殿塑像,極爲威嚴,殿堂前審判犯人的情形,各種刑具,和受刑人的姿態,亦甚逼眞。如下油鍋的刑法:油灶內的大火熊熊,鍋內熱油沸騰,兩個極其兇惡的小鬼,正將犯人扔...

  • 文章三百六十行之外的「賣水煙」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1期  作者:江濤 出版时间:1977-01-01
    关键字: 水烟 贩卖 历史沿革 市场

    水煙這樣東西,目前在臺灣三十歳以下的人,恐怕還不識它。據傳說:吸水煙這種玩藝,還是諸葛亮發明的;因爲他曾幫助劉備,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七擒孟獲,征服南蠻;命軍人大家吸水煙,用以避瘴氣。這是一種不實的傳說,出於說書先生之口。煙草實在是於一四九二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由南美傳入歐洲;再由歐洲傳入菲列賓。而在晚明萬曆年間,才從菲列賓傳入中國。初時名爲淡巴菰,祗有旱煙一種,閩南最先種植。明末因有災荒,以煙草栽培,影響穀物生產,故曾嚴禁栽植。直到淸初解禁,各地煙草...

  • 文章湖州古代史概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6卷 第5期  作者:湖州地方誌辦公室 出版时间:2014-05-10
    关键字: 历史沿革 湖州 古代史

    湖州是江南著名古城,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湖州的開發史還可以上溯到遠古,早在八十萬年前,湖州就有人類居住。浙江雖然是全國最後一個發現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的省份,但湖州市安吉縣溪龍鄉上馬坎則是浙江發現的第一個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的地點。從「上馬坎遺址」時期到當代,在湖州這一方土地上,人類活動從沒有間斷過。豐腴、富繞的湖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風流人物,也吸引了無數名流學者到此安身立命、建功立業。湖州在歷史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在經濟上,錢山漾遺址的發現,表明早在四千七百...

  • 文章嵊泗縣嵊山鎭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50期  作者:蔡宏舟 莊欣華 出版时间:1995-04-15
    关键字: 嵊泗 嵊山镇 历史沿革

    三千六百九十一亩,已造林二千八百三十九亩,种栽黑松为主。岛屿四周海域盛产鱼、虾、贝、藻。岛屿海岸线曲折,总长一五·二二公里,岙口环列,南有泗洲塘安全锚地一五七万平方米,西北有箱子岙,岙宽二五〇米,是各类船只停泊、避风之地,也是舟山渔场水产品的集散中心。嵊山鎭共有居民二千九百二十七户,一万零一百五十一人,外地常住临时人口三千人。设九个自然村,五个居委会。二、历史沿革据一九五二年在嵊山南沙角发掘的陶器考证,嵊山鎭在四百多年前就有人居住。嵊山西邻枸祀岛《山海奇观》有碑文

  • 文章嵊泗縣大洋鎭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51期  作者:王勇 毛宏定 出版时间:1995-06-20
    关键字: 嵊泗 大洋镇 现况 历史沿革 前景

    海岛盆地」。大洋鎭总户数三千八百户,总人口八千六百九十八人。原来居住于中门堂、沈家湾、薄刀嘴等小岛居民,从一九八二年起络续迁往大洋本岛的洋东村。目前,全鎭居民集中居住在大洋岛上。二、历史沿革大洋岛名来源于小洋山岛。据江苏《崇明县志》记载:明朝戚继光平倭路过这里洋面时称:此山(指小洋岛)甚小,多羊,故名为小羊山。又据乾隆时《金山县志》记载:羊山也称洋山。大小两岛隔海相望,故大的就称大洋山。大洋山最早是由宁波一带渔民来此捕鱼定居。此后,蟹浦、金塘、岱山等地也陆续

  • 文章黃石市的昨日今日與明日 黃石——長江之畔的一顆璀璨明珠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8期  作者:陳堆  出版时间:2008-07-10
    关键字: 黄石 历史沿革 自然地理 城市建设

    历史沿革唐虞之世,市地属二苗。夏、商时,市地属荆州之域。西周时称鄂,为鄂侯领地。春秋战国属楚、秦。三国时期,市地在武昌郡之武昌(今鄂州)、阳新两县之间的下雉县境内。唐代市地在鄂州武昌、永兴两县境内。宋乾德五年(九六七年),南唐始建大冶县。李煜为南唐主时,以境内矿产丰富,冶炼业发达,升青山场院并划武昌三乡与之合并,新设一县,取自殷商以来一直「大兴炉冶」之意,便定名为大冶县。从此,自宋至民国市地隶属兴国路、兴国州、武昌府、湖北省大冶县。民国廿七年(一九三八

  • 文章漢陽鐵工廠設立的經緯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期  出版时间:1967-07-10
    关键字: 汉阳铁工厂 历史沿革 创设始末

    (内容缺失)投資;使用的是光緖十四年(一八八八年)由盛宣懷率領英國礦師探勘大冶獅子山的鐵礦。張氏又派德國技師再勘察大冶縣附近鐵磺,發現鑛產分佈,遍地皆是,而且最易開採;該技師卽以此洩露德國駐華公使,向中國要求開採該地鐵礦權和建築鐵路運輸的權益;幾經交涉,結果,由中國方面,聘請德國技師指導,購買德國機器,纔告解決。這是勘察大冶鐵礦一段揷曲,可知當時列強對中國無理要求,無孔不入。接着張氏在大冶又購買象鼻山、尖兒山、光山三處礦區。光緖十八年(一八九二年)建築由...

  • 文章湖北省造銀幣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期  作者:袁林  出版时间:1967-07-10
    关键字: 湖北省造银币 历史沿革

    文與圖:袁林湖北省地方自鑄銀幣,始於光緖十九(一八九三)年,張之洞由兩廣轉督兩湖時,奏准設造幣廠於武昌後,開始鑄造。因本省之造幣繼廣東造幣之後,故採用之圖案,亦與廣東之幣相彷彿。從此湖北省之銀幣,亦盛行於全國也。爲使各鄕長對本省所鑄之各種主輔幣,有一槪略之認識與了解,玆將其分別簡介如後:一、本省壹元幣;此幣乃本省首造,鑄於光緖二十年(一八九四)計有一元、二角、一角三種。該幣與其他省幣略所不同。幣之正面上端,鑄有湖北省造之字樣外,背面復另鑄有「本省」二字,...

  • 文章應城槪況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期  作者:李基鴻  出版时间:1966-10-10
    关键字: 湖北应城 历史沿革 经教文卫

    基鴻生長於應城,略述應城槪況,著重經濟產業方面,爲將來採訪地方文獻之資考。應城,爲古蒲騷地,卽傳載鄖人軍於蒲騷是,又號蒲陽。區域若干方里不詳,就普通一般所計,東至長江埠官渡嘴,又東北至胡金店,與雲夢縣連界。西至陳家河,李家呰,南至隔蒲,與漢川縣連界。北至岐山,與京山縣連界。又西北至皂巿,與天門縣連界。又北至楊家河,與安陸縣連界。東西約長五十餘華里,南北約長六十餘華里。人口,民國三十五年,全國大選時,二十七萬餘人,選民十三萬餘人。縣治,民初,分東南西北中五...

共128条记录 1/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