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加工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榨菜加工远销海外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0卷 第5期  出版时间:2004-10-01
    关键字: 榨菜 加工 海外

    瑞安市飞云鎭阁巷村是瑞安重点生产榨菜基地之一。农民种榨菜十二万亩,年总产量四〇〇〇多万公斤。为了开拓国外市场,该鎭还专门成立阁巷榨菜合作社,申报「岁贡」绿色无公害榨菜品牌。今年以来,阁巷榨菜进行深加工后还销往泰国、意大利、法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已创外汇近二〇〇万美元。

  • 文章漫谈抢蟹和蟹的加工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8期  作者:金禮門 出版时间:1976-09-01
    关键字: 螃蟹 美食 加工 渔民

    宁波人对吃东西,尤其是鱼类海鲜因为出产多,自然吃的多,不但对烹饪调味,另有一套独门秘诀,对物品性质功能;亦经一番仔细硏究。因蟹是冷性食品,内蕴严重寒气,多吃鲜蟹,对人的健康有害,所以吃鲜蟹时在盐头里常放些姜丝,以资冲解。食盐是人类维生之寳,人不可一日缺盐,凡经食盐醃制食品,不但易于久藏,常吃更是有益无害。宁波地区,盛产虾、鱼、蟹、鲎,蟹汎旺季,一网几千斤或万斤以上,这么多的东西,怎样吃亦无法消化,于是想出多种加工或醃制方法,以利物尽其用,食物之中,类似蟹的例子

  • 文章溫州小商品馳名全大陸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4卷 第8期  作者:王玉燕 出版时间:1992-08-10
    关键字: 个体 工人 轻工业 加工业

    人多,中央很少投资的情况下,走出一条将改革开放的政策,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振兴经济的路子。如果一定要冠上「温州模式」,就是多种经济并存,运用基本经济规律来指导工作,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温州模式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家庭为单位发展经济,二是小商品、大市场。陈文宪进一步解释说,温州的工业结构以小型轻工业、加工业、集体工业为主,人民商品经济观念强。温州的经济格局以家庭企业和个体经济为主体,按市场调节来运作,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不过,为了怕被扣上姓「资

  • 文章台灣經濟奇蹟話從頭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7卷 第1期  作者:趙慎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台湾经济 外汇 加工出口区 投资

    贷款,向国外购买机器。⒌机器进口后,依据政府颁布之「动产担保交易法」规定,仍可抵押贷款。⒍人民贷款后,又去买鲜水果(如凤梨、洋菇、竹笋、芦笋、荔枝、荸荠等)及鱼类加工制成罐头外销。⒎上项成品罐头外销出口后,所得价款由银行扣回贷款外,余额归厂商所有,无不大发利市。劳务加工输出,赚取外汇⒈当时台湾工资低廉,厂商按照上述方式取得贷款、建立厂房、装设机器后,向国外进口原木,加工制成三夹板及家俱外销,赚取大量外汇。⒉同时向国外进口废铁及旧轮船,加工制成钢筋外销,台湾

  • 文章薯类深加工革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4期  作者:武建華 出版时间:2004-10-01
    关键字: 杨士欣 薯类加工 研究发明 薯类

    南阳盆地方城县二郎庙乡农民杨士欣历经十年磨难,矢志不渝,以创办的固得威薯业设备广为依托,研究发明出十二种薯类制粉制品机器生产设备。目前,已有七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河南省科研部门有关红薯专家称:杨士欣固得威薯业薯类加工设备在「洗薯、粉碎、分离」等薯类加工工序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攻克了薯类制品氧化的技术难题,告别了薯类历史性传统手工制作及机械化粗放加工模式,实现了薯类制粉无氧化无公害高效低耗系列化机械化一条龙加工的目标,是红薯等薯类精深加工产业的一场革命

  • 文章浦東開發中另一奇蹟

    来源期刊:《浦東》 第74期  作者:楊新民 出版时间:1993-11-25
    关键字: 奉贤县 药材之乡 中药饮片 生产 加工 销售

    編者:上海浦東的奉賢,原爲江蘇省的一個濱海小縣,除了一種形似山藥,俗稱「杜瓜」的植物地下莖磨粉,來做「天花粉」的民間產品,可像「藕粉」的吃法用開水沖服,據説有提神養氣,益中潤肺的功能。此外並無以產製某種或數種中藥而名傳遐邇。從本篇報導中欣悉奉賢現已獲有「藥材之鄉」的美稱;且更扶植了中藥盛產地的安徽霍山、甘肅隴南等地中藥產製更爲發揚光大。這也可説是開發浦東聲中的一項奇蹟,定爲在台浦東鄉親所樂聞的好消息。

  • 文章悼父文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98期  作者:朱仰祖 出版时间:1994-01-10
    关键字: 朱惠人 教育 务农 橡胶加工 勤俭持家

    橡胶加工技术,一九二六年囘上海,在先舅公俞芝卿先生发起下,和薛福基,吴哲生等人于一九二八年共同创办大中华橡胶厂兴业股份有限公司,恭推上海闻人杜月笙先生为董事长,此为中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橡胶工业,对中国工业起飞,功不可没,更为使原料供应无缺,避免日商操纵,两年后再赴日本学习橡胶加工主要原料碳酸钙(CaCO3)的制造技术,为国人获得此项技术的第一人,学成归国后在上海另又创办了大中华制钙厂,供应橡胶加工的主要原料,此后又陆续创办了多家工厂,散居上海,天津等地

  • 文章百合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7期  作者:王水寶 出版时间:2012-05-15
    关键字: 百合 地方特产 营养价值 食品加工

    片、洗涤,可炒可煮。百合花芬芳馥郁,也可食用,鳞片和花是宴席佐食之珍肴。鳞片加工后还可制成百合粉,清道光《万载县志》载:万载百合粉「晶莹光洁,而味清腴,流通大埠,传为奇品」。百合粉佐糖冲钦,风味独特,具有清心润肺、止咳益气等功能,在明、清两代被列为贡品。民国初期万载县的百合粉产量为两百石,据1940年土产品调查,此时百合粉仅产六十石左右,至解放前夕,百合产量仍然很少。建国后,百合粉产量有较大发展,1983年就生产干百合片四十二万斤,还出口东南亚、澳大利亚

  • 文章在東海縣開鑽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汪誠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地质勘探 水晶加工 东海风貌

    去年九月《海州文献》总目八十六期上,笔者曾介绍东海县水晶加工业腾飞的情况,藉引起在宝岛海属同乡的共欢。今年八月四日,还在这块盛产水晶的热土上,又传来我国地质科研工程—「亚洲第一井」开鉆的喜讯,觉得这是有关推动我国地质科研事业发展关键性的,举世瞩目的工程,更应向诸位乡长说明介绍,共享欢乐。参加这一开鉆仪式除相关领导和广大群众外,还有来自国际大陆鉆探工程委员会参予国美、俄、德等国家数十名地质专家和学者。这口井计划鉆探五千米深,投资一·五亿人民币,历时三年左右

  • 文章腾飞了的东海县水晶加工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汪誠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区域建设 故乡风貌 水晶加工

    故乡海州(今连云港市)所属的东海县,其境内的土地面积有一半以上的地下都蕴藏着水晶和其伴生的石英矿,其二氧化硅的含量达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以上,故东海县水晶的储量和质量均居全国第一。蕴藏地域虽然广阔,但分布得比较零碎而不规则,多呈「鸡窝」状。以前在那计划经济时代,极左路线的风行,不准公开开采挖掘,更不准开发加工,东海县的广大群众只能望晶兴叹,枕着晶枕头做美梦。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科技兴国方针指导下,当地政府大力提倡国家、集体、个人三路人马一齐上阵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