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才教育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新世紀我國觀光旅遊新策略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0期  作者:唐學斌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国际观光旅游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 旅游区域合作 国际旅游人才教育

    审愼检讨利弊得失,并应进行问卷调査,以明了参观民众对该活动之评价,作下次举办改进之依据,事前的规划作业更为重要。五.国际旅游人才教育培训的合作观光旅游事业系属服务性产业,在在须妥善运用人力,旅游业既以提供服务为主,服务则有赖品质的提升,而欲提高服务品质应有优秀的人力素质,优秀的人力素质更需要有良好的观光教育与训练,同时,人才的培育非一朝一夕可成,必须有计划性、制度化的研订一套作业规范,配合优良的师资,适切的教材及实务学习的机会,循序渐进,才不致空有理论架构

  • 文章籀園——培育人材的搖籃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1期  作者:余力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籀园 教育 人才 历史

    倘徉于九山湖畔,寻踪访迹,那曾氏花园历经沧桑,却依旧蜿蜒在碧绿清澈的湖水中,风姿尙存;湖岸是一条平坦大道,通向汽车西站,只见高大围墙一溜排开,中间犹存一扇大门痕迹,“籀园”两个大字赫然在目。籀园原是为纪念瑞安经学大师孙治让而建的。孙治让字籀廎,因而以字名园,称籀园。孙治让一生治理经学,卓然大家,晩年担任温处学政,致力于桑梓教育事业,亦多建树。他逝世第二年,温州六县学界就倡议建祠以祀。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由温属六县筹资购置市区九山湖畔落霞潭曾氏依绿园

  • 文章(学术论坛)「纪念中国教育之父张百熙」浅谈教育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27期  作者:胡宗彝 出版时间:2018-01-20
    关键字: 张百熙 教育家 教育思想 人才培养

    培育人才贡献至大。所以尊称他是「中国近代教育家」可谓当之无愧,实至名归。人才要靠教育培养,诲人不倦、万世师表的孔子终其一生都在献身教育,桃李满天下,人才济济,或安邦定国、或出谋划策、或服务社会、或造福人群。荀子在勤学篇说过:「干、越、夷、骆之子,生而同声,长而易俗,教使之然也。」范仲淹谓「善国者莫先于育才,育才之方,莫先于勤学。」剿灭太平天国的湘军统帅兼两江总督的我们湖南先贤曾国藩,亦曾说过:「中兴以人才为本」,所以他非常重视教育,用教育来培植人才。同治三年

  • 文章走在時代前端的宋恕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8卷 第5期  作者:甌仁 出版时间:1992-10-01
    关键字: 宋恕 教育 经济 人才 道德

    」宋恕曾在上海龙门书院,求志书院以及南京钟山书院任敎,担任过清水师学堂和杭州求是书院[2]汉文总敎习,以及山东总务处议员兼文案。由于社会妒贤嫉能风盛,封建等第观念严重,终致此位才华横溢者未尽其才,未竟其志。宋恕的《六齐卑议》中的有关敎育,知识、人才与振兴经济的若干主张,是颇有见地的,并起过一定的影响和作用、至今读它,仍受启发,得益匪浅。一、主张欲兴经济,必先兴敎育、育人才敎育事业关系到民族的命运,社会的前途,经济的兴衰。宋恕认为,只有兴办敎育,才能造就大批人才

  • 文章溫州是一座移民城市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5卷 第1期  作者:沈克成  出版时间:2009-02-01
    关键字: 温州 移民 人才流失 教育问题 城市改造

    不公、百姓负担过重、对外来人口子女的漠视,归根结蒂,是政府投入不足,放任教育部门走所谓「教育产业化」的道路,以至于大量稍有能耐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外地甚至国外去求学,而普通的劳动者和工薪阶层,为了子女的教育几乎倾其所有甚至举债。这样下去,势必造成恶性循环,使温州地方的教育质量,使温州人的受教育质量每况愈下。我们要善待新温州人,我们不能埋怨他们素质低下,因为我们自己的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低小散企业,我们吸引不了、也留不住高级的人才来温州。所以我们要正视现实,要对

  • 文章我國歷代取士求才之演變與教考用之配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李華民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人才 科举 考试 教育 史料 王安石

    之配合?我们再回头引证宋代名臣王安石对于取士求才之法,则有更进一步之主张,王氏不仅认为考试必须与学校配合,而且考试亦须与任用配合。他主张敎之、养之、取之、任之、四者并重。故其上宋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曾说道:「人才之未尝不自人主陶冶而成之者也,所谓陶冶而成之者何也?亦敎之、养之、取之、任之之道而已。所谓敎之之道者何也?……苟可以为天下之用者,则无不在学,此敎之之道也。所谓养之之道者何也?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也。……所谓取之之道者何也?先王之取人也,必于鄕党

  • 文章留美幼童中的浙江人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9期  作者:謝振聲 出版时间:2003-09-10
    关键字: 留学生 留美幼童 西化 教育 人才

    浙江籍留美幼童王凤喈先生等归国后曾历尽艰辛、竭尽全力为祖国的科技教育、铁路、电报和外交等事业,为培养我国自己的技术人才作出不少贡献。这些赴美的幼童,是一批先驱者,他们破除了旧有的迷信恐惧,为中国后来的留学生铺路。历史记载着他们的功绩。

  • 文章嵊縣貴門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8期  作者:呂鈞 出版时间:2003-08-10
    关键字: 嵊州 家乡 经济发展 教育 人才

    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时期,我嵊州贵门山区,白昼土匪成群结队,这是我幼年亲见其事,古训所谓饥寒起盗心,衣食足知荣辱,这是天经地义一点也不错,我们也用不着讲古哲名言的大道理。最近接老家来信:今年茶叶出售后,各家各户可得万元以上。我山区人民生活较前大有改善,半数家庭有电话及各种电器设备,而且今日茶价比粮价高出一倍以上,农民又动脑筋,水田又改种茶叶,这是农村土地革命,希望能达到民富国强的境地。我贵门鄕虽属偏远鄕村,对整个嵊州市而言,文化教育不等落后,满清末年,科举未废止以前

  • 文章甬江邊的新學城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79期  作者:楊孟瑜 出版时间:1992-06-01
    关键字: 甬江 新学城 宁波大学 教育 人才培养

    祥提及这位伙伴,「对我们来说,他给的不只是物质贡献,更重要的是精神贡献。」包玉刚最初提供的五千万人民币,已经逐批用于创校初期三年的建设,此后学校运作,由中共国务院、浙江省政府、宁波市政府三方分担费用。「学校的基础是打好了、但是往后的发展经费还是有点困难,」宁大副校长王纪友表示。万里迢迢为求教育好除了包玉刚陆续再捐资兴建体育馆、图书馆、补助敎职员津贴,在台湾的宁波鄕亲也或以个人身分,或以同鄕会名义捐赠奖学金,万里迢迢皆「为求敎育好」。宁波电视台人员曾经披露

  • 文章溫州東甌外經貿職校四年有成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1期  作者:雲高 出版时间:1993-02-01
    关键字: 东瓯外经贸职校 教育 人才培养

    温州东瓯外经贸职业学校,刚创办时被人称为「三无」(无师资、无校舍、无资金)职业学校之一。然而这几年它已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外经贸人才,令爱挑剔的温州人对它刮目相看。温州是沿海开放城市,全市有外向型企业400多家,年外贸收购额近10亿元,「三资」企业有近200家。然而,外经贸专业人员却十分短缺。据调查,全市外经贸专业人才只占从业人员的10%左右。这一状况极不适应温州市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极需采取「短平缺」的办法来培养外经贸人才。为此,温州市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