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24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家鄕雜談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期  作者:沙吉夫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阜宁人 名人 家乡

    我的家鄕,是行政区第十一区,也就是条黄鄕,六套鎭是行政区的首府,我的家就在六套,紧靠著淤黄河的河堤。我家后面有一长方形的大水塘,长约两百余公尺,宽约五、六十公尺,深达两丈余,供全鎭食用,用之不竭,可称奇蹟。鎭中将近千余口,烟稠密,三、六、九为集期,每逢集日,周围二、三十里的鄕民,都来赶集,做些小买卖,尤其是粮行以及猪牛市场,生意特别兴隆,人山人海,甚为繁荣。同时为南下东坎及阜宁县城,北上双港、响水口之要冲,亦为南北输货牛车之孔道。运河由鎭北起直达

  • 文章抗战前后常熟印略述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46期  作者:許鶚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常熟 虞山 印人 简介 人文

    虞山灵秀文荟萃,本文简介吾邑印,分录于后;金宗恺字希尧号钝金,刻印师安吉吴缶庐,曾为同邑俞遇之制十八罗汉尊名印谱,并将所藏印辑成长乐吉羊室印谱六册。赵 石初名鸿字石农号古泥。幼随父经营药肆,天资颖悟好艺术,不屑其业弃之而学书、习镌刻碑版、印章。馆鸣坚白齌沈氏石友所,并师事同邑篆刻家李虞章,刻苦自励艺日以进,沈氏与安吉吴缶庐莫逆交,来虞必主其家,石友好蓄砚,每出藏砚请缶庐品题而嘱古泥刻之,缶庐颇加称许、乃更从吴氏请益艺乃大进,复涉猎于甲骨、碑版、封泥

  • 文章屡次外患殃及旅大民之灾难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汪漁洋 出版时间:1995-03-01
    关键字: 外患 旅大 灾难 英人 日人 帝俄

    义旺,率兵到旅顺登陆,驻兵金州,从元朝手中接管了辽东,取旅途平顺之意,将登陆港口称为旅顺口。此时大连仍在蛮荒状态。到一八六〇年,发现英约翰尼特所测绘的海图已用大连湾之名称,可见早于一八六〇年前已有大连。于是旅顺、大连、金州简称为旅大。旅大民,非常不幸,遭遇多次浩劫,居民好像生活在浪头之上,一有外患,首当其冲,不是没顶,便遭掩覆,自一八四〇年,鸦片战起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的一百多年间,多灾多难,屡遭外患之殃。在道光年间有英国陆海军,在各岸登陆,进行侵扰

  • 文章馬來西亞檳城行觀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10期  作者:炘之 出版时间:1993-10-10
    关键字: 槟城 华人 经济 法治

    两年前,我们日月光半导体公司,鉴于台湾的劳力短缺,工资昻贵,电子业成本太高,发展不易。所以,就到马来西亚去投资,我们当时设厂的地点,就在槟城。槟城口,百分之七十是华,连他们民选的州长许子根博士都是华裔。该岛早在英国统治时,交通就很发达,再加以劳工充足,工资便宜,沿海的各项游乐设施以及住宅,规划的也很好。所以,目前有很多外国的电子工业在那里设厂。我们就选在它较大的广场,机场附近接近海滩,作为设厂的地点。槟城正在大力开发建设,兴建高科技工业区。我们经过

  • 文章池公學禮先生生平事略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4期  作者:治喪會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池学礼 悼念 军人

    池公学礼,生于民国八年农历十月五日。湖北枣阳。少敏而好学,襄助先祖耐庵公经营棉粮业,井井有序,邻里称道。民国二十八年,因日寇侵华,国难方兴,愤而投笔从戎,随五十二军征战各地,历经大小战役,英勇当先,为长官器重,并逐次以战功升任上尉通信排长。民国三十四年随五十二军移师东北参与辽沈战役,于锦州结识郑云凤女士,并于民国三十五年成婚。民国三十八年东北战役失利,随政府辗转来台,服务干国防部通信局。因感现代战争专业需求,全力争取各种现代战技参谋作业训练,先后结业于

  • 文章公私分明,絲毫不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11期  作者:王蒲臣 出版时间:1976-10-30
    关键字: 毛人凤 会计 核销

    我自知事以来,很少看到一个从政的主官,对于经济方面,能够像毛先生这样公私分明,私毫不苟的。看他写给他的经理处长的一封信就明白了。假使从政官员,个个都能像毛先生这样,还会有心存贪汚的吗?他的信是这样写的。玆将原文刊载,藉资对照。「裘处长:饶天生同志经手报销之款,除因公用款应准核销外,凡属凤家用之款,均不应准予核销:否则,即属有违君子爱以德之义。弟曾一度请经理处淸理,并切嘱照办。玆悉家用之款,仍有准予核销情事,应请再加全部淸理,将所有凤家用之款,逐笔

  • 文章谈台湾「河洛」之血缘关系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0期  作者:張呈仁 出版时间:1979-10-01
    关键字: 福佬 河洛 闽南人 御前清曲 宝岛

    首先说明「河洛」名称由来,最初在台湾所谓「福佬」,是指从福建省的南部,也就是从「泉州」和「漳州」迁移过来的而言,因为泉州或漳州到台湾来的时期,较客家为早。所以后到的客家(从广东省东部的惠州和嘉应州迁移来台湾的)对于先到的泉州或漳州称「福建来的士」简称「福佬」。粤称男子曰「佬」。但是进一步探硏其因由:「泉州或漳州」的祖先原本住在黄河南岸和洛阳一带,所以自称为「河洛」,而客家把「河洛」误听为「福佬」,以误传误,遂成为泉州

  • 文章先母艾母鲍太夫行谊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6期  作者:艾時  出版时间:1980-07-10
    关键字: 鲍太夫人 人物回忆 抗日战争 人物生平

    先母鲍太夫,为吾鄕鲍朝泰公之三女公子,系出名门,幽娴贞静,慈慧温恭,邻里间固口碑载道也。先是吾母髫龄因姑祖母龚太夫之介来吾家,盖其时吾家素寒微,门衰祚薄,数代单传,先父华屛公,甫三岁,而先王父天德公即已见背,祖母刘太夫,柏舟矢志,茹苦含辛,抚孤成长,吾母之来归吾父,实以童养媳襄助先祖母料理家务也。先父华屛公,年十五即由龙公有财之推介,至汉口学习经商,三年学成,然以薪资微薄,家室所需,悉赖祖母曁吾母婆媳二辛勤操作,自维生计;迨民国前一年,祖母

  • 文章南岳老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卷 第4期  作者:老松 出版时间:1986-11-15
    关键字: 南岳老人 人物传记 人物回忆 北伐战争

    波涛汹涌,白浪滔天,晨见东海旭日之早升;群山环抱,层峦叠嶂,晚视西山金乌之先沉。中有盆地,阡陌连绵,田禾如云,林木阴翳。河渠自绕崧塘蜿蜒而下,支流敷布,密达全境,至大小鹗头,灌漑赖焉。此中父老妇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心淳朴,古道热肠,出入相友,和睦互助,遂自成一局;此乃浙江省乐淸县滨海之一乡,实为今日之桃源,间之仙谷。老即于民国前三年农历正月初十日,推算国历为一月三十一日卯时,诞生于是乡也。慈母大乌石吴氏,出生名门,仁孝贤淑,梦僧入怀而生焉。天性

  • 文章曲詠成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2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8-07-01
    关键字: 曲咏成 人物简介 人物贡献 人物评价

    曲咏成先生,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出生于民国四年农历十二月初六。父治覃公,乐善好施,负誉鄕里。母赵太夫,五台县槐荫望族。家中兄弟姊妹共十。先生幼承庭训,勤奋好学,先后毕业于五台川至初中与太原进山高中。民国二十三年负笈北平大学,名列前茅,旋以抗战军兴,于二十六年随校迁往陕西省城固县,合并他校为西北联合大学,于民国二十七年毕业于应用化学系。先生毕业后,抗战期间任职湖南某兵工厂。抗战胜利后,三十五年秋前往台湾任职台湾工矿公司,担任台南纺织厂厂长一职,嗣后

共2417条记录 1/24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