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交通工具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九江牯嶺挑力兌換劵、代用劵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9期  作者:丁張弓良 出版时间:1987-07-07
    关键字: 交通工具 挑力 兑换券 代用券

    自九江至牯岭,必需先至莲花洞,约廿四华里,再上牯岭又有十六华里,以前的交通工具并不发达,多数是步行或以人工挑力送货,亦因人工便宜,而且可准时将货送到,因此健壮的男士,多以挑力或抬轿(俗称轿夫)为生。虽然无劳工公会组织,都以地区划分界限,管制严格,信用特佳而可靠,不论货物或行李交由各区运输,绝无半点遗失或短少,因此在牯岭的商店、旅馆、酒楼,都依靠这些劳工挑货上牯岭,而这些货当然比其他地区较贵。而各商店为方便付挑力费起见,就印制各种铜元兑换券和代用券,并说

  • 文章故乡的交通工具大观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1期  作者:辛子方  出版时间:1995-03-01
    关键字: 交通工具 故乡建设 交通发展

    这种三轮车,需要两个人,一个人专门驾驶,另一人专门收钱,忙得不亦乐乎,看样子是苦一点,可是现在他们都是大财东,新的十万元户,越来越多了。(看图六)故鄕的中型巴士很多,也是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停在马路边,招呼客人上车,坐满客人,大约有十五、六个位子,上了十个人就开车走在路上,随时可以载客,祗要客人在路边一招手,马上会让你上车,没有班次,川流不息的来来去去,从新浦到连云港,只要三块钱,新浦到灌云只要四块钱,非常方便。至于搬运货物方面,除了货运汽车外,大平车和小平

  • 文章囘憶抗日期間從郵二三事(中)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25期  作者:承允 出版时间:1983-10-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逃难 邮件 沦陷区 交通工具

    若不前往襄助,显见不顾公义,有失苏区体面,贻人笑柄。诸位既无一人自动愿往,拈䰗决定何如?」众无以难,遂成定例。又三十三局人员聚集在沪管局四楼大厅中,设备简单,每三四局合用一办公桌。于是为争抽屉,争桌面,纠纷迭起。余文不得不出任鲁仲连,费尽唇舌,劝大家以苏区体面为重,相互忍让。日军占领一地,为维持市面,即透过苏管局令原地邮局囘去复邮。撤退在沪各局先后接到是项命令。惟由沪起程返沦陷区手续甚繁琐,各人要向日军方领通行证,要注射防疫针,要接洽交通工具,要准备陷区通用

  • 文章四十四年前六月的浙江一件大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5卷 第6期  作者:王梓良 出版时间:1973-06-30
    关键字: 交通工具 西湖 经济 博览会 铁路

    一、引言虽说吴越文化冠东南,西湖山水甲天下,而在四十四年前与所谓文士谈西湖,多数还是欣赏」蹄声答答」的「骑驴探幽那种雅事。事实上,那时西湖的陆上交通工具,什九也只是用人力的「黄包车」和「藤轿」。十八年六月六日「西湖博览会」的擧行,时当东北易帜,全国统一([1])之后,也正是中国国运如朝阳上升之际,本省得地利、人事之便,在主席张人杰(静江)提倡后,各地各界纷纷赞助,原定三月开幕,以筹备展开后范围扩大,故迟至六月六日擧行。会的主要目的,固然在于介绍生产,并

  • 文章倫敦拾零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70期  作者:李裕寬 出版时间:1991-04-03
    关键字: 伦敦 地下铁路 交通工具 币制交换 国际旅行

    的人,则不但多花钱,且不敢上车换车,更何况地上的双层车,国营铁路线之齐,简直难以想像(眞奇怪英国铁路无平交道■。信、汇储,英邮局办的是政府行政业务,如收税、发放社会支出、社会福利、免票证明各种咨询。每逢月之第一个星期一,各邮局排队挤满了领退养金的男女老弱,每周四十磅;英国自称帝国,行民主宪政,采社会政策,故公医、养老、育幼救济办的很彻底。在交通工具上看英人阶层非常明显,凡乘公共双层车的人,几乎都是区域内退休老人或初中高中学生,凡乘地下铁的人却几是上班族

  • 文章憶談故鄕驢和馬

    来源期刊:《宿遷季刊》 第16期  作者:仇聖績 出版时间:1985-10-01
    关键字: 交通工具 驯马练驴 赛马场 养驴用处

    本邑境处淮鲁之间,科学落后,交通工具不太发达,行的方面端赖徒步、人力手推车、马车、骡车、骑马、乘驴等……跑马,走驴,仅限于富有之家,一般家庭很少备有专为乘骑的驴和马,所谓:「南船北马」就在本邑起点,北上以马,南下以船,这些工具船为木帆船,马为贵物,非一般人家所能倶有,仅少数富贵之家才能养马乘骑,多数以驴代马了,所以驴在本邑是唯一的家庭交通工具,驴在本邑虽然家家都有,也多用于农事为多,所以跑马走驴,是专为交通之崇物,这些驴和马必须经过选拔训练才能称职,选马

  • 文章閒話「趕集」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2期  作者:王仲鳴  出版时间:1994-06-01
    关键字: 赶集 开市逢集 货物区域 配合设施 交通工具 游街示众

    都是大众化的食品,物美价廉,最受赶集人的喜爱,如果要吃高级的东西,就要去饭舖(馆)子了。如果这个市集,位于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那么它的配合设施,必须要有坊子(客栈)、戏园子、澡堂子、钱庄(银行)、当舖、布店、染坊、酒店油舖、中西药房、宝局(赌钱的地方)以及邮政代办所等。赶集的交通工具:除偶而有人骑马外,大多数人都是步行或骑驴,大户人家买卖粮食都用牛车,一般的生意人有推独轮车的、有赶驴的、有用肩挑的,挑担人所用的扁担也比较特别,扁担长,两头跷,挑着担子走起路来

  • 文章悼念一位愛國愛鄉的鄉親——胡嘉仕先生

    来源期刊:《宿遷季刊》 第19期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胡嘉仕 病逝 怡和商行 同乡会 交通工具 家庭成员

    从不简略为「台湾」两字,返台交通工具,必搭乘国营华航飞机。尝叹年华已去,报国无期,惟尽其一已绵薄而已。先生体本素健,年尙不足七十,不意以肺疾弃世,遗有子女各一,子名光炘,现任港校敎师,女名冰琪,现服务于英政府所办之皇家医院,皆卓然有成,其夫人苏蕙嫺女士,粤籍,已去世卅多年,亦为西北联大之同期同学,胡君病逝前两月,致友人函尙告以十月庆典将再来晤,惟信中有感怀语云「九七大限,吾将何之」友人以其系指一九九七年香港政局之变,不意一语成谶,竟于九月七日不治逝世,相识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