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乡事共返回3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乡事简报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173期  出版时间:2015-12-31
    关键字: 家乡事 简报 海浪发电 3D技术 新航线

    ㈠利用海浪发电本来是为了发展养殖渔业,养鱼的人把养殖用的网箱放置在海底。因为网箱体积庞大,容易遭受海浪的损害,于是就研发装置一种可以随海浪冲击而发电的设备。现在已经进展到由浙江海洋学院领头,专门制造成类似小型石油钻井平台,来研究利用海浪发电的功能。㈡科技新知——3D技术的实用舟山已有一家专业科技公司,能利用遥控测量船,三维激光扫描仪及无人机等一系列科技产品,来从特技镜头的拍摄,如对古文物如青铜器以及水质水流等的水文研究。㈢福州——舟山——天津线通航从二

  • 文章澄緒伯的祖地情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丘玉輝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杨澄绪 人物事略 创业 家乡公益 捐资家乡

    起全家生活。后母亦病故,临终前,叮嘱其几兄弟,母与大哥在唐山时得其枫朗王兰村外婆、舅父帮助,常以米谷杂粮接济,日后如有好日子,要知恩图报。澄绪先生一谈到这里,老泪纵横,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足见他们母子情深。母亲去世后,澄绪先生在其兄庇护下,昆仲致力于工商业,创办「杨泰隆私人有限公司」,并使该公司逐步发展为新加坡五金行业中的翘楚。澄绪先生虽出生在新加坡,但在其父母教育和兄长影响下,对家乡情深意重,多次回乡探亲,捐资兴办、文化教育卫生福利等多项公益业;他早年曾通过

  • 文章勞瘁一生的蘭姑——記李夫人于蘭谷女士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6期  作者:劉昭祥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吊唁 童年往事 家乡景色 来台经历

    启灵,我眼看着一具桐棺,装裹着兰姑的遗体,进入灵车,心头更有说不出的一阵酸痛。我眼眶里噙着眼泪,登上一辆送殡的游览车,徐徐的驶出荣总,驶向海滨的「北海墓园」。我看到棺木缓缓地放入墓穴,覆蓋上水泥盖板,从此人天永隔,在茫茫的人寰中,再也看不到兰姑的身影。兰姑一生竟是这样迅捷而又简单的结束了么?!兰姑和我认识已有六十年了,是我在台湾的亲友中,认识最早的一个,现在由于她的去世,使我有着太多的感触。想起了童年时候的往,想起了家鄕风土的景色;想到了两家浓厚的情谊

  • 文章世紀之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5期  作者:張楓林 出版时间:2004-05-10
    关键字: 古樟树 童年往事 家乡新貌

    树下,尽情地嬉戏玩耍。夏天,艳阳高照,樟树好比一只大自然的空调,给人们挡雨遮阳。白天,酷热难当,我跟着大哥哥去树上捉知了;晚上,月高风清,无论大人、小孩都喜欢围着樟树乘凉,老人们坐在摇椅上聊天,小孩则喜欢听大人讲故,有时也在一起做游戏。秋天,秋高气爽,樟树上结满了种子,起先是绿又像颗颗黑珍珠,带着一股清香。成熟了,种子就会从树上落下来,我们常常去树下捡种子,用它作相互打仗的子弹。有时,月亮从樟树后的山坡上爬上来,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常常端著饭,一边吃,一边

  • 文章回顧與感念(平陸·台北)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9期  作者:文孫管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怀念家乡 台北生活

    遥念路坪:一九九二年五月偕内子钟荣宙,由客居地台北市返乡探亲,回到离别了五十多年的平陆县路坪故乡,夜宿祁家河庙坪村晚餐后,诸多乡亲谈到本乡经济情况,提及路坪村民生活环境较差,此次装设电灯,村民缴不出装灯配合款,所以住户就无法装电灯。我当时问路坪是何许之地。他们说:路坪就是你们山上的老家。当时我甚感愧憾,之后我问胞弟文福盛及贤侄女婿黄保龙等告知:路坪地名很早就有的,只是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已忘记了。我十岁以前出生及成长于斯地,那时只称为前沟、后沟住户地名

  • 文章科學養殖奔小康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2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谢纯昌 青年 创业 养殖事业 建设家乡

    了他们伉俪怎样由一个打工仔到养殖专业户的创业历程。栉风沐雨闯天下谢纯昌、男、一九六八年出生,茶阳镇浒田村人,文化程度中专。其家背倚青山,面临汀江,风光旖旎,父母系被称为「泥腿子」的农民,靠在田地里辛勤耕作养活一家上十口人,有八位兄弟姐妹(四男四女),他年纪最小,由于家庭贫苦,其青少年学习阶段是在艰难的生活中度过来的。但也正是这种贫困、挣扎磨砺了他异常坚毅的性格。一九八六年春,他满怀豪情走向社会,当轮机船水手,在汀江、韩江一带行驶,由于虚心向工人师傅学习,很快

  • 文章彰德縣第十區區長崔士斌之死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3期  作者:谷宏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七七事变 包税制 家乡轶闻

    崔士斌字文质,城北小营人,幼时务农。后因小屯、武官等村落挖掘殷商古物,即作古董掮客。七七变,第十区区长为武官村富绅吴昆甫,崔任第十区长。吴为世代富豪,介弟国瑞善书大字,子培寿曾任县政府督学,侄培泉现任安阳市人大第一副主任。吴昆老长袖善舞,为免惹是非遂将第十区区首辞让与崔士斌。丰乐鎭郭家屯郭清芳三昆仲,郭良才居长属劣绅恶霸形,清芳次之,三弟郭清玉,郭氏家产亦颇富有。郭清芳身材高姚,常年戴水晶墨镜,相当潇洒飘逸,随身三号卜壳手枪镶有玉蝉蜍,拥有枪枝人马两千

  • 文章今日孝都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81期  作者:朱蓮芳  出版时间:2000-07-15
    关键字: 武进 孝都 工业 经济 文化事业

    明显,交通便利,一〇一省道贯穿本鄕,距常州市火车站、飞机场、沪宁高速公路一五公里,距德胜港仅一公里。社会业发达,基础设施良好,邮电通讯发展快捷,传眞、程控电话直通世界各地,文化业蓬勃发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荣获常州市文化先进鄕称号,教育、卫生、金融、商业等机构设施完备,社会秩序安定,生活环境优美,集鎭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正在兴建中的长江大堤初见雏形,漫步江堤,水天一色,江水浩淼,成为该鄕一条新的风景线。改革开放中的孝都,在快速高效的良性循环上

  • 文章今日坊前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70期  作者:蔣兆平  出版时间:1999-08-15
    关键字: 坊前 农业 水产 工业 社会事业 地理

    位于武进市南部的坊前鄕,西濒滆湖,是太滆湖区平原腹地之一,这里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是典型的「鱼米之鄕」。全鄕总面积一八·一四平方公里,人口一〇二八〇人。坊前人民素有「勤耕善渔」之美称。改革开放以来,坊前人民更是意气奋发,开拓求进,经济建设社会业得到全面发展,农业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万亩良田全面实现机械化操作,粮食稳产、高产,为坊前经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是「常州市农业十强鄕鎭」之一。坊前鄕凭借滆湖水网地域优势,淡水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经过近

  • 文章回味家夜间抓泥鳅

    来源期刊:《浦城鄉親》 第4期  出版时间:1988-06-10
    关键字: 抓泥鳅 回味 夜间 工具 家乡趣事

    他会精神百倍,乐此不疲,把这种变成了休憇消遣活动了,而今家鄕是否还有这种的抓泥鳅活动呢?根据探亲囘来的人说,泥鳅已经绝迹了,一方面是田里普遍使用化学肥料,使泥鳅无法活命。另方面泥鳅也看作共产,私人不可以侵占抓捕,因此这种活动将失传,只能留作老一代人作为讲故的内容了。

共39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