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东北青年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泰顺青年东北最大建材市场投资一亿五,盐滩变金滩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6卷 第4期  作者:劍鳴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建材市场 东北 创业 泰顺青年

    泰顺县三魁镇青年张益林、张益利、金细芳、邱锦鑫、刘银斌等五人,在三年前投资近四千八百万元创办东北最大陶瓷批发市场的基础上,最近再投入九千八百余万元,创办东北最大建材市场,使之成为东北地区最大建材集散地。这五位青年原是地地道道的山区农民,经过艰辛创业,一九九六年他们均已成为全国最大陶瓷批发市场——「南通陶瓷世界」中有名的经销大户。同年八月,他们再创大业的雄心「不谋而合」;在距大连市区八十余公里处的金州城外一片荒凉的盐咸滩上,投入四千八百万元,用八个月时间

  • 文章一二九运动与东北学生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張馥  出版时间:1993-12-01
    关键字: 一二九运动 爱国行动 东北大学 青年学生 大游行

    民国二十四年十二月九日,近千名北平学生眼见日人对我的侵凌日甚,在爱国心的强烈驱使下,不顾当时寒冷的气温及政府当局的百般劝阻,终以反对华北特殊化为名,发动了一场示威游行,抗议「冀察政委会」的成立;更以此开启了其后近两年的学运热潮,史称「一二九运动」。无可讳言,共党分子在其时确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因势利导将学运转向为反政府的斗争,然究其始,史家仍不得不以「爱国的民族主义」(Student Nationalism)称之。其中,流亡至关内的东北青年,身遭

  • 文章四十年代的風雲人物 生死有命險象環生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蕭培麗 出版时间:1990-09-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王大任 东北大学 青年救国团 教育委员会

    刚强和凛然未曾磨灭。二度大难不死,生命在冥冥中亦见定数。青年铁汉投炸弹抗日救国九一八事变时王大任才十七、八岁,因东北沦陷,所以转入北平知行中学就读,王大任及青年学生们眼见家园被占领、义愤塡膺,于是由他发起成立「中华青年抗议救国团」,带领团员赴前方慰劳抗战将士,他们将寒暑假时间完全贡献出来,集结爱国青年们的行动未曾停止,因此团员中除了知行中学的学生还包括东北中学和国立东北中山中学的学生。王大任自知行中学毕业后,考入东北大学就读,继续参加国民党发展「中华青年抗议

  • 文章憶五二三捐國忠魂往事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0卷 第1期  作者:魯樵  出版时间:1979-08-01
    关键字: 东北爱国青年 “五二三事件” 民族革命时代 “忠党爱国”

    五二三,这个苦难的日子,那是于民国三十四年五月二十三日午夜,所发生之惨事。东北爱国靑年,因不屈服于倭寇之淫威压制,纷纷抗敌,时无间歇,朝夕不辍,竟于此日惨遭敌寇逮捕,非刑拷打,严刑审问,因而蒙难者,伤亡残废者,无以计算。惊天地,泣鬼神,溅鲜血保山河悲壮之日也。时光飞逝,转瞬间,巳三十四年矣。血腥的往事,沈痛的敎训。如今,又河山变色,国土蒙羞,遥望云天,无限感慨,祖国,祖国,多难的祖国。此日,敌寇阴谋计划,于我东北全境,伸出魔掌,四出捕杀爱国靑年志士。因之

  • 文章遙望南天憶鄕賢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鄧闌儒 出版时间:1994-09-01
    关键字: 九一八事变 国联 东北青年学社 东北中山中学 抗日战争

    几个以辅导,帮助东北流亡学生茁壮成长为宗旨的圑体,东北青年社(以后简称学社)就是其中之一。那些乡贤、长者,关心桑梓事业的东北宿老,竭尽全力为东北青年学生谋求安心读书,迅速成材的条件。他们把「打回老家去」的希望寄托在这些家乡子弟身上。一九三四年春,国立东北中山中学在北平成立。专门收容东北籍的青年学子,为将来收复东北失地造就有用之材。学校实行军事管理,除一般中学的智识传授功能外,更重视体育与德育的培训,要学生们懂得「学以知耻,打回老家去」的特殊责任。我是一九三四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