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镇志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岱山镇志》编纂人汤浚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01期  作者:陳雨信 出版时间:2003-12-30
    关键字: 岱山镇 汤浚 追悼词 编修

    还珍藏着一帧祖父七十一寿辰当时驻东沙的浙江临海县渔会邢炳旦等向他祝寿时拍的合影。合影照上有一行字:「甲戌四月岱山泰斗遁盦汤先生七旬晋一河山幷寿 临海县渔会邢炳旦、金寄桴、项寿鹏敬祝」。泰斗,泰山、北斗之简称,堪称「泰斗」者,足见先生在岱山是德高望重的老人。于其去世五十年时,其婿沈立恭作挽诗一首,诗曰:「蓬山苍苍,浙海茫茫,我公之风,山高水长;我公之德,热爱家乡。手编镇志,海岛风光。旧闻轶事,有美必彰;采访摭拾,期使莫忘。存先民之遗迹,张后起之宏网。懿欤盛

  • 文章岱山古祭台溯源與遐思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15期  作者:金立高 出版时间:2006-04-30
    关键字: 岱山 祭台 溯源 遐思 《岱山镇

    祭台即祭坛,祭祀用的台。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吿天地。据传夏、商、周三代即有七十二个君主前去祈祷,此举自秦始皇以下始见记载。《史记·封禅书》其事。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为我国五岳之一。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泰山主峰在山东泰安县城上,海拔一、五四五米,次于华山和恒山,居五岳第三位。古人以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世事无独有偶,有的甚至惊人地相似。山东有泰山,东海也有

  • 文章神奇的巨鱼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52期  作者:金國祥 金立高 出版时间:2012-06-30
    关键字: 岱山 巨鱼 《岱山镇

    之事非同小可,一旦东海龙王发了怒,说不定这里会发生可怕的事情。」在场众人听了都目瞪口呆,将信将疑地怏怏离去,其中那些小青年情绪低落,且产生了恐惧感。据民国《岱山镇志》卷「渔」记载:「十二年阴历癸亥十一月廿外有巨鱼汆至水浡峧青黑山外之笔架山巖内其身长三十六部无鳞甚腥口巨可容一人其头部有骨黑色如牛角其坚如铁边有毛如棕榈或曰是鱼之腮其腹内有一骨大可迳尺则是他鱼被其所食而未化者其皮肉厚逾一尺取以熬油可以点灯可以擦铜铁越三四日观者如堵取未及半又被大风卷去亦一也或曰

  • 文章菱湖和《菱湖镇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4卷 第10期  作者:陳學文 出版时间:2012-10-10
    关键字: 《菱湖 菱湖 凌波塘 水市 夜市

    菱湖和《菱湖镇志》:明清时期江南蚕桑丝绸重镇。菱湖位于湖州城偏东三十六里(亦有说四十里或四十四里),是水网密布的渔桑丝的专业市镇。菱湖古名秀溪,凌波塘、龙湖等。唐代湖州刺史崔元亮开凌波塘,植桑养菱,以多产菱芡闻名,故名菱湖。宋时多筑桥梁,交通便利,民多聚居,并设税课司。至明隆万间遂成为「东南巨都」。清乾隆间,「商贾繁辏,丝尤甲一邑」。有说「宋始名,阅千余年矣。」(光绪《菱湖镇志》杨岘序),亦有说建于「明洪武初立为菱湖,迄今不改。」但查宋嘉泰

  • 文章浙北水鄉六鎭(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4卷 第7期  作者:朱惠勇 出版时间:2002-07-10
    关键字: 乌镇 《乌青 塘栖 菱湖 桑蚕

    四、两省三府界乌鎭水鄕乌鎭地处浙北的桐鄕县北端,与江苏省吴江县毗鄕,地界两省(江苏、浙江)、嘉兴、湖州、苏州三府及七县。乌鎭古名乌墩、乌戍,乌鎭名始见于唐咸通十三年(八七二)的《索靖明王庙碑》。明万历十九年(一六〇一)李采《乌青鎭》述:「鎭,周属吴,吴戍兵备越,名乌戍。」王雨舟《二溪编》说:「乌鎭古为乌墩,以其地脉坟起高于四旷也……青之说,恐与乌接壤,故以青为别。」清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鄕贤张园眞《青乌文献》载:「乌墩、青墩之名,其从来远矣……大都

  • 文章《沈家门鎭》出版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60期  作者:謝永根 出版时间:1996-12-20
    关键字: 《沈家门 舟山 沈家门

    沈家门历史上第一部地方——《沈家门鎭》,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编纂,最近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沈家门位于舟山岛东南端,东南环海,北面靠山,全国最大渔港——沈家门港横贯东西,处我国南北海岸线中点,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交汇处,面临浩瀚东海大洋,具有良好的区域位置和独特的经济优势。北宋时即有「四山环拥,对开两门,其势连亘」记载,史称「东控日本,北接登来,南亘瓯闽,西通吴会」之地,历为我国海防要地、中外航运要道。又处舟山渔场中心,海洋捕捞业发达,为国家

  • 文章舟山第一部鄕鎭《白泉镇志》出版发行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58期  出版时间:1996-08-20
    关键字: 舟山 编纂工作 概述 出版 《白泉

    舟山市第一部鄕鎭——《白泉鎭》,最近由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白泉鎭历史悠久。据一九七八年十字路古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考证,早在五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舟山先民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开始种植水稻。嗣后,又相继发现苦竹岭新石器晚期和战国时代文化遗址,以及汉代玉璧、北宋古窰等等。至淸代,以十字路街为中心,形成规模集市,成为定海东鄕诸庄主要集市贸易区。近半个世纪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白泉的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舟山市农村工业重鎭

  • 文章千年望族 與縣同輝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56期  作者:竺桂良 出版时间:2007-03-01
    关键字: 宗谱 人文历史 象山 宗族文化

    为编纂《石浦镇志》,承月楼岙黄氏宗亲及族长黄孝毛和黄宗孝先生鼎力相助,打开祖堂,请出宗谱赐借。为报答黄氏深情,笔者与俞明鲁先生合作,制《崛坡黄氏宗谱》电子版相赠。《崛坡黄氏宗谱》记载颇详,发现其世系传承,与县同庚,计三十余代,名人辈出,许多事物是历代县所未载,难能可贵的还记有清顺治十八年迁遣沿海居民的苦难遭遇。《崛坡黄氏宗谱》对研究象山以至宁波的人文历史多有裨益,为象山人文历史增添光辉一页。兹列黄氏十最以飨读者。一、文献记载,邑在唐七姓:黄(月楼岙、珠

  • 文章中國唯一的海島古漁鎮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5卷 第5期  作者: 出版时间:2013-05-10
    关键字: 古渔 东沙 《定海县志》 横街鱼市

    蓬莱乡念母涂岙。清道光二十一(一八四一)年乡以下改为庄,东沙属岱二庄。清光绪《定海厅》始称东沙角。清宣统二(一九一〇)年岱山建置为,东沙属岱山。民国二十三(一九三四)年东沙始建置为。一九三九年日寇侵入东沙,设「自治会」,内称「东沙特别市」。一九四九年建立翁洲县,东沙列为甲级。一九五〇年五月岱山解放后隶属定海县岱山区,建立建制。一九五三年四月建立岱山县,东沙为县政府驻地,直至一九五六年一月,称直属。一九五八年十月属舟山县,改为东沙人民公社

  • 文章明清江南榨油业中心石门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4卷 第5期  作者:陳學文 出版时间:2012-05-10
    关键字: 榨油业 石门镇 《嘉兴府 《瓯香集》

    石门位于嘉兴府荣德县(清改为石门县)治北二十里。春秋时为吴越两国交界,垒石为门为国界,故名石门。又名石门港、垒石、石夷门。唐设石门驿,宋置瞻军监库廨,榷酒务,元设巡页司,称石门市。明初分之半,东属桐乡县称石门市,西属崇德县称石门。清改为玉溪。石门素为交通要津,运河经此转弯南下。「地当南北孔道,舟车骚扰,彻昼夜勿绝。」,光绪《石门县》为「浙闽通衢」。人口稠密,商业繁荣,「民物阜蕃,贸易尤盛。」明人钱梦得:「石门故商贾薮地。」,载光绪《嘉兴府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