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根雕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艺术焕生命 根雕著爱心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31期  作者:張德和  出版时间:2005-02-10
    关键字: 艺术 根雕 审美观 道法自然 象山 根雕之乡

    ㈢审美观是根艺提高与创新过程中的首要问题。早在一九八五年,中国根雕美术学会名誉会长雕塑大师刘开渠先生说过「七分自然,三分人工」这句话,这七分三分并非如化学配方般的刻板,只是槪略说明:一件完美的根艺作品要尽量保留根材的自然美,勿加斲丧,奏刀要适度,要顺其自然,否则,为什么对根材要精挑细选呢?所谓「七分三分」,只是强调加工要适度。这个「度」,就凭根艺人的妙悟与奏刀功夫去掌握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运用之妙,在乎一心,根雕何独不然。进一步探讨,还有两个问题

  • 文章願彌勒笑容長駐人間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5卷 第9期  作者:徐華鐺 出版时间:2013-09-10
    关键字: 弥勒 嵊州根雕 雕刻 笑容

    替代,使外来的弥勒成了中国式的大肚布袋弥勒。人们对这尊袒胸露腹、慈眉善目、笑口常开、携带布袋的大肚弥勒寄予无限的信任和期望,把他当成中国的「吉祥物」。弥勒是嵊州根雕作品中最常见的题材,根雕艺术家们往往把心力倾注在弥勒头部的刻划上,特别是弥勒无尽慈爱的笑容上,而其他部位则尽量保持其自然的根材纹理,使原材料中那些固有的树根纹理、疤痕、根瘿及扭曲的形态,转化演绎为弥勒的衣衫、布袋、佛珠及动作,并让头部的精雕与躯体的粗雕和谐的统一,使天工的自然美与人工的艺术美

  • 文章赞竹根雕大师张德和乡长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42期  作者:陳昂 出版时间:2006-01-10
    关键字:根雕大师 张德和 赞词

    竹雕大師張德和,精工細啄變化多。奇形怪狀竹籐根,變化多端合民情。展覽精品眾出神,連連讚美好藝品。壽星彌勒佛手雕,贈我鄉親情義深。衷心感激何可銘,永保精雕留永馨。藝術原來無價寶,揚名四海顯藝名。

  • 文章藏魂於天然 納靈於神工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3期  作者:徐華鐺 鄭劍夫 出版时间:2003-03-10
    关键字: 根雕 根艺大展 根艺类型 作品特点

    和雕刻造型两大类。雕刻型根艺是把大自然赐予的奇巧材质与人工的雕琢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求「天趣」与「人意」的和谐统一。浙江多雕刻型人才,广大根雕工作者利用虫蚀腐朽之枯根朽木,遵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之法则,创作出大量内涵深刻、意境兆凡的艺术作品,为陶冶人们情操,美化人们生活,提高浙江的文化品味,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这次举办的浙江省首届雕刻型根艺大展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这些作品均是我省广大根艺家及爱好者的新作,它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其一是作品数量多,创作题材广

  • 文章象山竹根雕获「浙江名雕」称号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45期  作者:肖工 出版时间:2006-04-10
    关键字: 象山竹根雕 浙江名雕 象山竹根雕精品展 浙江老三雕 民间手工艺人

    三月十日上午,《象山竹根雕精品展》在宁波美术馆开展。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工艺美术学术委员会主任、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都一兵,代表参加象山竹根雕全国专家论证会全体成员,宣读了论证结果:继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青田石雕「浙江老三雕」之后,象山竹根雕已成为新一代「浙江名雕」。中国竹根雕艺术起源于南齐,兴盛于明清,清后逐渐衰落,民国后几近绝迹。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起,经张德和等一批象山民间传统手工艺人的不懈努力,不仅继承了中国竹根雕的优秀传统,而且开创并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