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字共返回5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古玺文字印联选出版后记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8卷 第4期  作者:林劍丹  出版时间:2002-08-01
    关键字: 古玺文字 文字学界 文字研究

    青年时代师从介堪夫子学习金石书法。一次他偶然谈及三十年代在上海,尝试以古玺文字作联,受到书画界名公巨擘不约而同的赞赏,认为它既有金文遗韵,又无小篆俗尙,另辟一径,高古秀雅,清新可爱。只可惜古玺文字能够识读的不多,要加以变化运用,首先应当深知篆书篆法,要「遵修旧文而不穿凿」,笔笔须有来历,鼓励我们学生以后多在这方面下功夫。可是限于当时的条件与学力,我们还仅周旋于小篆,对先秦文字实在不是一时所能力及。何况战国时期六国文字错杂,不是轻易可以涉足的。近十余年

  • 文章恭喜不是恭禧及其他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1期  作者:王輔羊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文字 语言 恭喜

    急景凋年,臘鼓頻催,又到了歲暮時分。人們在新年出門見到親戚朋友的第一句話就是「恭喜發財!」這句新春期間人們常掛口邊,耳熟能詳的話,卻常被人誤說成:「恭禧發財!」余豈好正名乎?實在是不得已也!再不挺身而出,眞有積非成是,劣詞驅逐正字之憂矣!七十八年一月二十日的《民生報》第九(影劇新聞)版頭條標題是:「透過螢光幕,明星大拜年,紐約世界電視台代捎恭禧!」同日該報第十一版的頭題爲:「三星拜年,熱情洋溢,張雨生、王傑、米雪向您說恭禧。」台北的力霸房屋公司所出的七十...

  • 文章洪通與江僧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2卷 第1期  作者:江生 出版时间:1980-01-06
    关键字: 江僧 文字 著作

    几乎人人知道台南北门代天府前,有个绘画的洪通,却不太知道麻豆五王庙代天府后,静修院有个玩文字学的江僧,他是浙江人,眞是、人比人,气煞人。如今只好借洪通的大名,来说江僧的故事。何政广写鄕下画家洪通时说「艺术发生基于需要和创造,原始艺术朴实纯正,洪通的画土生土长就像民谣,从传统看他不是画家,但他所表现的都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连。」这番话也可用来说明江僧的玩弄文字文字的发生也基于需要及创造,原始文字朴实纯眞,只是尙未脱尽繁重的图画字,自篆而隶楷渐趋简易,不幸到

  • 文章中国文字的奥妙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119期  作者:亞仙 出版时间:2006-12-31
    关键字: 中国 文字 神奇

    「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順著唸跟倒著唸都一樣),不過現在已經不算什麼了,以下這個才是超强,這是一首丈夫寫給獨守閨房的妻子的詩:枯眼望遙山隔水,往來曾見幾心知;壺空怕酌一杯酒,筆下難成和韻詩。途路阻人離別久,訊音無雁寄回遲;孤燈花守長寥寂,夫憶妻兮父憶兒。有沒有發現一件事,從後面一個字一個字唸回來變成妻子憶夫的詩:兒憶父兮妻憶夫,寂寥長守花燈孤;遲回寄雁無音訊,久別離人阻路途。詩韻和成難下筆,酒杯一酌怕空壺;知心幾見曾來往,水隔山遙望眼枯。實在是太神奇了。

  • 文章林剑丹古玺文字印联选亭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8卷 第3期  作者:戴小京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林剑丹 《林剑丹古玺文字印联选》 篆刻 古玺文字

    标志着林剑丹先生书法篆刻创作最新成果的《林剑丹古玺文字印联选》终于脱稿了!作为林先生艺术的爱好者,也作为该作品集的编辑,在此前我曾多次面聆了林先生对古玺文字的研治和创作这一作品集的构思,也曾先睹了全部作品,可以说是感佩万分而且受益良多的。古玺是秦统一之前的官私玺印。其文字与金文小篆相异,属战国文字。对于这一文字现象,自宋代以来,就已引起人们注意,但直至清末陈介祺的《十钟山房印举》,才将战国古玺专门列为一类,嗣后吴大澂将古玺文字录入《说文古籀补》,遂开这一

  • 文章路漫漫其修遠矣——論「兮」與的用法「矣」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6卷 第2期  作者:王輔羊 出版时间:1990-05-01
    关键字: 文字研究 学者论述 “兮” “矣”

    年前偶从台北市重庆南路过,顺便到书店去看点书,欲增加点墨水。在书架上看到一本「联经出版社」民国七十六年十二月出版的「大陆探亲问题面面观」,翻开扉页,见到的是一帧彩色长城照片,下面写的却是这样的说明文字:「路漫漫其修远矣。」查此字出自屈原的《离骚》,原文应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两句的语尾所用助词不同,不可误用!,按楚辞离骚内有:「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脩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曼曼亦作漫漫,长远貌,脩与修通。兮是语助词,虚字,见广韵。孔脩

  • 文章四千年前夏代的匋文草書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1期  作者:永嘉馬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匋文 草书 考古 古文字

    永嘉馬 輔

  • 文章探文原字 「宁波」与「四明」文字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0期  作者:周羣力 出版时间:1967-10-28
    关键字: 宁波 四明 文字考究

    吾鄕明名「寧波」是因東臨太平洋,外環圍舟山羣島,致內海雖有淪波,亦為安定(寧)無慮,故名之曰「寧波」,原置為府名,轄鄞縣、奉化、慈谿、鎭海、象山等,時至民國則廢之。又名「四明」是因西依四明山,其山由天臺山脈向東北一百三十餘里,為二百八十峯,中有三十六峯綿亙奉化、慈谿、鄞縣、餘姚等諸縣境,山上有大方石一座,四面如牕,故曰「四明山」,按山上石形而立名。再將「寧波」與「四明」四字構成原義列左:一、寧寧、音凝、凝則固也,寧、甯本為方文之一,今通用。安定而心所願。...

  • 文章風雨樓隨筆(十九)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25期  作者:周啓範  出版时间:1978-12-01
    关键字: 风雨楼 文字 别字 成语 写法

    ㈠读别字和滥用成语的笑话中国文字之奥妙艰深,不但不易入门,就是在文字上的写法和读音,也经常出错。我们自以为能够写写东西的文人,实在也是鸦鸦乎者也。要是深入硏求一下中国的文字学,自己就会发现过去说写的错误百出,几乎有不敢落笔的惶恐。写「别」字,「错」字,在报章杂志上常可见到,可知敎授专家们,亦多学而无术,与一般人半斤八两。尤其是滥用成语,往往使人啼笑皆非,大为尶尬。试擧例言之:我国制宪时国大代表在南京开会,民意代表颇多有失言之处。最妙的,有某国代登台说明

  • 文章鄕音文字游戏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10期  作者:駱駝橋人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文字游戏 乡音 乡野趣闻

    少小离家老大囘,鄕音无改鬓毛催……」这首吟传久远的七言绝句唐诗——囘鄕偶书,毋庸我写出全诗,大家都已经比我更熟稔诵成烂熟了。前些时还有人在本刊中为了第二句末的「催」字与「衰」字质疑,讨论该催呢该衰?原字究属问题。笔者不懂诗律韵仄,无资格置喙,祇缘「读」懂一些「文字」中的感情句;尤其那浓浓的鄕情部份的廻荡,感触今昔同是离鄕人!未悉昔日里我们的贺秘书监,他诗中说的「少」「小」两字,到底离鄕时是多少?多小?是幼、是童、抑或少年?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也不必

共54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