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敦煌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敦煌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3卷 第7期  作者:三毛 出版时间:1991-07-10
    关键字: 敦煌 莫高窟 散文 三毛

    ——本文係三毛女士去(七十九)年去大陸訪問敦惶莫高窟後所寫,刊載在大陸出版的某刊物上,此係「三毛」自縊後,由大陸親戚寄來給三毛之父陳嗣慶先生者,據陳父説:此文臺灣還未見過,本刊茲商得陳父同意,特轉載以饗愛護三毛的鄉長們。——編者識。

  • 文章(艺术掠影)敦煌——艺术宝库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62期  作者:文/俞金鳳 出版时间:2016-01-10
    关键字: 敦煌 石窟 壁画 艺术宝库 传说

    提起敦煌,便直觉的让人想到敦煌的石窟壁画。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古代往来的旅客,都会在敦煌石窟停留,焚香祈求佛祖保佑旅途平安。敦煌石窟实际上包括了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三处。这三处共有石窟五百五十二个之多,洞窟内有彩塑两千多尊,历代的壁画达五万多平方米,它是世界上壁画最多的石窟群。而其中又以敦煌的莫高窟,备受尊崇,被推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还荣获了一九九一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文化遗产」証书呢!莫高窟位于敦煌城向东

  • 文章参观佛光山敦煌古展归途作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75期  作者:何志浩 出版时间:1992-02-01
    关键字: 佛光山 敦煌古展 诗词

    敦煌古展佛光山,遐迩来观人逾万。牌楼高榜莫高窟,飞檐张翼壮僧院。精心构建状原貌,气象雄伟峙佛殿。缅想往昔通丝路,中原文化令人羡。莫高窟中藏宝库,前秦时代开始建。历刼不坏金刚石,世界犹存古文献。丁氏中江战略家,偕同道友来欣赏。冠盖云集一时盛,文彩风华见闻广。敦煌艺名满天下,难得一见精神爽。大型壁画开长卷,心领神会指掌上。宋国夫人出行图,年代最早引神往。旧图新摹费思量,古今绝艺成绝响。现实生活写巨画,画长数丈通灵窍。杂技乐舞首出现,衞队车队扬大纛。宋国夫人蹬

  • 文章絲路紀行(上)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25期  作者:丁才 出版时间:2004-08-10
    关键字: 丝路之旅 南山牧场 千佛洞 敦煌

    其中第三三窟弟子举哀图,人物身着各民族服饰,形象生动,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可惜因为国家重点文物,禁止拍照。它写尽了佛教在西域中的风光,但渐渐退色的历史。甘肃—河西四郡之敦煌搭乘火车经过戈壁大沙漠,由于人多加上吵杂声,天没亮就醒了,刚好可以起来拍日出景象;火车突然在没有预警的状况下,停了约两个钟头,后来问了随车服务员,原来是有沙尘暴,风势强劲,恐有翻车之虞,火车不敢走了。清晨抵达有『丝路明珠』之称的敦煌市。在前往『中国三大石窟』之首的莫高窟的途中,沿路都是稀疏

  • 文章参观佛光山敦煌古展归途作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9卷 第10期  作者:何志浩 出版时间:1997-10-10
    关键字: 敦煌古展 诗歌 佛光山

    敦煌古展佛光山,遐迩来观人逾万。牌楼高榜莫高窟,飞檐张翼壮僧院。精心构建状原貌,气象雄伟峙佛殿。缅想往昔通丝路,中原文化令人羡。莫高窟中藏宝库,前秦时代开始建。历劫不坏金刚石,世界犹存古文献。丁氏中江战略家,偕同道友来欣赏。冠盖云集一时盛,文彩风华见闻广。敦煌艺名满天下,难得一见精神爽。大型壁画开长卷,心领神会指掌上。宋国夫人出行图,年代最早引神往。旧图新摹费思量,古今绝艺成绝响。现实生活写旦画,画长数丈通灵窍。杂技乐舞首出现,卫队车队扬大纛。宋国夫人蹬

  • 文章敦煌神话故事之四)割肉喂鹰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70期  作者:俞金鳳 出版时间:2016-09-10
    关键字: 敦煌神话 割肉喂鹰 尸毗王 老鹰 鸽子

    前言有关「尸毗王本生」「尸毗王本生」故事,在敦煌莫高窟第275窟的北壁,也是莫高窟留下来最早的佛本生画。这个故事是以单幅画来呈现,描写的是释迦牟尼前世的善行。整个故事以尸毗王为中心,尸毗王割自己身上的肉喂老鹰,来救鸽子一命。画中主要人物是尸毗王和他的两位随从,尸毗王正伸出他的左腿请他的卫士割一块肉。在人物的背后画著不同姿态飞翔的飞天,还有老鹰和鸽子,虽然是割肉喂鹰,听起来有点血淋淋的感觉,然而尸毗王神态安祥,飞天在天空中悠闲的舞著,让人有种仙乐飘飘的感觉

  • 文章敦煌神话故事之一)九色鹿(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64期  作者:俞金鳳 出版时间:2016-03-10
    关键字: 敦煌 神话故事 九色鹿 国王 鹿王

    (五)溺人也不顧臉上會痛的小瘡,還是四處打探國王和皇后出城狩獵的日子,然後,他等候在山路上。當國王和皇后乘著白色駿馬拉著的豪華馬車,馬車前後都簇擁著士兵和宮女。溺人在山路間攔截國王的馬車,跪著向國王告密:「偉大的國王啊!世界上有一隻美麗的九色鹿啊!是唯一的一隻啊!」「咦!你見過九色鹿嗎?」國王有些懷疑的看著眼前這個人。「見過呀!」溺人撒謊:「我因爲打獵而追逐過九色鹿呢!」「那麼,你也知道牠住在哪裡囉!」「這個……這個……」國王看溺人說話忽然呑呑吐吐起來,...

  • 文章九色鹿(上)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63期  作者:俞金鳳 出版时间:2016-02-10
    关键字: 九色鹿 传说 佛金 故事 敦煌壁画

    有关「鹿王本生」「九色鹿」原是佛经故事中的「鹿王本生」故事,在敦煌洞窟第257窟的洞窟壁画上。根据佛经中的记载:当鹿王与国王相遇时,鹿王就长跪,问国王是谁告诉国王牠在这儿的?在古代的壁画或是雕刻,都把鹿王的形象按照佛经来处理,因此鹿王都是双膝跪下,但是在敦煌的壁画中,鹿王可是理直气壮的昂首挺胸来控诉溺人的忘恩负义。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的画家在画壁画时,已经倾注了他们丰富的感情在壁画的故事中了。(一)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深山里住着一群性情温和的鹿。由于这座

  • 文章絲路旅遊見聞多㈦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10期  作者:鄧晴文  出版时间:2003-05-01
    关键字: 敦煌 莫高窟 张大千 壁画 丝路旅游

    敦煌壁画佛像,古代艺术宝藏敦煌古称沙洲,有高低起伏连绵的沙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鎭,汉唐时代,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形成灿烂的敦煌文化,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蹟,有莫高窟、大佛寺、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嘉峪关等,供人们游览观光。依据敦煌硏究院一九九四年八月一日简介: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敦煌市东南,鸣沙山东麓,岩泉西岸,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三六六年),迄今保存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历时一千多年,多种

  • 文章參觀張大千先生紀念館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4卷 第6期  作者:沈國楨 出版时间:2002-06-10
    关键字: 张大千 摩耶精舍 台北 敦煌莫高窟

    字季爰,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生于民前十三年,民国七十二年辞世,享年八十五岁,早年曾远赴日本学习染织,返国后一度入寺为僧,对日抗战时期民国三十年夏,大千先生自筹川资,携子心智排除万难抵达敦煌的莫高窟。在敦煌以半年期间,详细纪录莫高窟的形式、尺寸、壁画彩塑位置,并逐窟编号。三十一年春,大千先生又常领子心智,姪心德、门生刘力上、萧建初、孙宗慰以及五位靑海藏族画师,再访敦煌,在艰困环境中展开了长达一年余的大规模的临摹工程,将佛像和人物绘制。三十二年五月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