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年画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年画撷趣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1卷 第1期  作者:鄭傳良 出版时间:2009-01-10
    关键字: 春节 年画 民俗 民间艺术

    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里,文化气氛最浓厚、热烈的是春节。在二千一百多年的春节发展史中,国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学形式和绘画艺术,使春节饶有风趣的习惯,变得别具一格,轰轰烈烈。春节文化习俗,民间喜闻乐见的主要表现,有迎新年十余件事:贴春联、剪窗纸、送贺卡、扫庭舍、打灯谜、张门神、印年画、黏福字、点红灯、守夕夜、包饺子、放爆竹、悬结饰、舞龙戏狮(灯)、拜年等。本文仅谈年画一节,供读友观赏。年画艺术 始于门贴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也是汉族民间的传统绘画,历史悠久,流行于

  • 文章春節風俗談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8卷 第6期  作者:張永壩  出版时间:1992-12-01
    关键字: 春节 除夕 炮竹 年画 风俗

    唐宋时,春节放爆仗极其风行,陆游有诗:『老人喜时节,良宵有爆竹。』温州人除夕要打『关门炮』,大年初一起来要打『开门炮』。而现在,大都于子夜燃放。春联,古称门贴、春帖、斗对,别称桃符。王安石有诗:『总把旧桃换新符』。《宋史·蜀世家》载,公元九六四年,后蜀主孟昶命学士辛寅逊题桃符,以其非工,就自命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是最早的一副春联。宋代时,始用大红纸书写春联,一直流传至今,尤其在鄕间盛行不衰。年画,始于远古时贴门神,意在『喜庆祈年』、『避凶

  • 文章年景雜憶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7卷 第1期  作者:張成芳 出版时间:1991-02-10
    关键字: 祭灶 年画 鸡日 风土习俗

    有数千年历史。论语有「与其媚奥,宁媚于灶」记载,具见春秋时,已有谢灶之习俗,但并非今之年杪。而在孟夏,抱朴子云:「孟夏可以祀灶,灶神晦日上天,言人罪状,大者夺纪,小者夺算。纪三百日,算一百日」自春秋迄汉,从无间断。祭灶改为腊月,起于东汉,据后汉书,阴兴传「阴子方腊日晨起,灶神形现」,以黄羊祭之。此后阴氏世蒙福佑,家至钜富,民间竞尚,原以此故。亦含谨愼将事之意。二、皇帝绘年画年画与春联,同步起行于明清。明宪宗皇帝,某年画一帧,钟馗像,右手执如意,头微昂,眼前

  • 文章臘月與年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8卷 第1期  作者:麗英 出版时间:1985-01-10
    关键字: 腊月 年俗 腊八粥 贴春联年画 团圆饭

    对准某伙计,暗示明年不再要他了,他可不必囘来,另找发财的地方去。此项情况一如台省的最后一次打牙祭。⑦冻肉—是准备新年初飮食之物,材料用有筋肥肉的猪肉,切成三寸长方形的条块,经红烧煮熟后,以交错方式排在一种瓷缸里,让其在寒冬下自然结冻,然后反倒出来,如圆型小屿,飮食时即可吃现成的冻肉,或与其他菜肴共煮吃,亦可口而方便。⑧贴春联年画—除夕当天或数日前,即须贴好春联年画。春联起源于五代的桃符,古时相信桃木可以避邪,过年时用桃木板挂在门上,后来逐渐变成用红纸代替,并

  • 文章己丑齊鲁行㈣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2卷 第1期  作者:張馬可 出版时间:2010-01-10
    关键字: 潍坊 古车博物馆 风筝 年画 民俗技艺 游记

    潍坊之宝—风筝、年画古车博物馆的参观,因为受到潍坊杨家埠民俗大观园的行程挤压,无法在有限时间之内,细赏中国数千年前遗留的文化遗产,甚是可惜。不久,游览车随即转入高速公路系统,向西奔驰于青银高速公路前进。这时隔窗而望,广阔平坦的农地,农人们纷纷忙着替农作物及仓库,搭棚覆蓋透明塑胶布,作好寒害预防措施。结冰的河面,偶见学童或情侣,追逐嬉笑或翩翩起舞。树林里则可见到优哉悠哉的牧羊人,手持鞭,叼著菸,哼著小曲,一路引领羊群觅食,以便于夕阳西落之前回到温馨甜蜜的家

  • 文章談臘月話春節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3卷 第2期  作者:洪炳爐 出版时间:1991-02-10
    关键字: 春节习俗 腊八粥 腌年菜 送灶 大扫除 送长工 冻肉 贴春联年画 上神纸 团圆饭 满堂红 守岁

    上并有一规矩,如鸡头对准某伙计,暗示明年不再要他了,他可不必囘来,另找发财的地方去。此项情况亦如台省的最后一次打牙祭。冻肉——是准备新年初飮食之物,材料用有筋肥肉的猪肉,切成三寸长方形的条块,经红烧煮熟后,以交叉式排在一种瓷缸里,让其在寒冬下自然结冻,然后反倒出来,如圆型小屿,飮食时即是现成的冻肉,或与其他菜肴共煮吃,亦可口而方便。贴春联年画——除夕当天或数日前,即须贴好春联年画。春联起源于五代的桃符,古时相信桃木可以避邪,过年时用桃木板排在门上,后来逐渐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