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出处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蓬萊十景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71期  作者:金禮門 出版时间:1973-10-01
    关键字: 蓬莱 由来 景观 出处 故乡

    资欣赏之处,故每当风和日丽之时,月明星稀之夜,在骚人墨客心目中,均堪游目聘怀,以征吟诵歌逐之雅。蓬莱十景由评选而命名,想亦经前辈同鄕,下过一番品定功夫,而后才赋之以诗,笔之于书,以供后进同鄕游览欣赏之乐。岱山居民,大都以渔盐为业,终年辛勤,为生活而奔波,对故鄕产物,极少欣赏机缘,且本地风光,朝夕接触,犹如处身于大自然,而不知大自然之可贵,至诗词歌赋之韵味,亦仅限几数老一辈先进同鄕及士子学人。有些同鄕——尤其旅台后起同鄕,连故鄕的名胜古蹟,地名出处,究竟

  • 文章鄉諺脞談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5期  作者:湯強 出版时间:1968-08-01
    关键字: 宁波 宁波风俗 谚语 方言 俗语出处

    小酌,结果不欢而散,或吃出意外事情来,就深悔不该偷嘴,酒食不是吃到肚里,而「吃拉背脊骨」去哉!正是同上海人说话,「吃得勿落胃」一般。至于这句俗话的出处,我想一定是根据,众所周知,吕纯阳和铁拐李二仙,戏弄一个吃白食专家的老笑话而来。头颅反置,腹背易位,那不是「吃拉背脊骨」里去吗?好笋出笆外种竹生笋的人家,园地内遍植修竹,当春冬两季,为产笋旺令,园主戒备綦严,以防宵小偷窃也。但是竹园广大,园内可以防范,外围四周,则有鞭长莫及之虞。「好笋出笆外」,这句俗话,原系

  • 文章談父親節與父親花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3卷 第8期  作者:楊仁初 出版时间:1991-08-10
    关键字: 父亲节 “爸爸”出处 节日由来 父亲花 石斛兰

    因为一般人大都叫父亲为「爸爸」,所以现在先来谈谈这「爸爸」二字的出处。根据明朝张自烈所写的「正字通」一书上所载:「南夷之语对老成者称为巴巴或八八。」后人则加父字于巴巴二字之上,以致传承今日称父亲叫「爸爸」。同时又以「八八」引伸为八月八日,因极易记忆,而建议于该日定为父亲节,至其经过详情如下:关于女人在一年中已有两个专属于她们的节日,即妇女节与母亲节。在民国三十四年抗战胜利后,上海各界的闻人名流如杜月笙、李石曾、吴稚晖、潘公展等人,为了发扬为人父者对子

  • 文章三江考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65期  作者:袁定華 出版时间:1972-10-31
    关键字: 三江 出处 宁波 县志 文献

    阅本刊上期旅日京滨三江公所函询「三江」出处,兹将所知者详述于下,希公诸本刊,俾抛砖引玉,并请吿知该公所,以作参考乃盼。查三江之名,因我国幅员广大,水道如网,凡遇江流交汇之处,类皆名之,其范围之广,诚如吾郡鄕贤全祖望经史问答中董秉纯所谓:「古之言江者极多,以沈存中之该博,亦云莫知孰为三江者,故前辈以为按今所行大江以求三江,犹按汉所行大河,以求九河,必不可得」。就以地段距离言,与吾甬最近者,莫若水经注沔水下篇,引郭璞曰「三江者岷江(古代以岷江为长江正源故名

  • 文章五馬街糖炒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2卷 第11期  作者:張成芳 出版时间:1990-11-10
    关键字: 温州特产 嘉兴檇李 糖炒栗子 制作方法 名字出处

    有霄壤之判。听说檇在产地,每每也有兼金难求之时。诚所谓:出处不如聚处也。每当秋风起、河蟹肥,黄花竞秀时,另有一样应时食物「糖炒栗」接踵上市。只要行旅众多街衢,处处可见「天津糖炒栗」摊位,最获食客靑臌是五马街口摊挡。来自道地良鄕栗,品质细拣精选,不参劣品,相当严格。尤其炒栗技师,有独祕配方,手艺与众不同,是故炒出来的栗子。味甘带淸,甜而不腻,格外芬芳。入夜以后,摊挡若市,争相购食。一镬方起,倾刻立尽,气氛不逊于今日台北西门町或顶好市场。此是重阳节前后,食谱中独覇

  • 文章劉海撒金錢從寧波撒向全球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71期  作者:蔡貴三 出版时间:2000-02-10
    关键字: “刘海撒金钱” 形象出处 历史演变 宁波习俗 刘海蟾

    老传统,工商界和住家常供奉吉庆图轴或雕塑,如福禄寿三星、和合二仙、天官赐福,以及刘海撒金钱等等。所谓「刘海」,体形与衣着类似和合二仙,娃娃脸矮胖子,披发,亦有绾双髻者,额上垂发齐眉(此发式即被称作「前刘海」),足边蹲一个三脚大蟾蜍,双手甩舞一索,索上串有金钱多枚。此图像虽系传统民俗之一,但现今中年以下者恐怕大都不曾见过。更莫明其来历了。其实,此「仙」及其形象,全属乱话三千、子虚乌有,而且缠到那里就那里;可是事却皆有「出处」,还存在一个逐步演变充实过程

  • 文章求解「貪心不足蛇呑象」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4卷 第5期  作者:大銖  出版时间:2008-10-01
    关键字: 冯梦龙 成语出处 贪心不足蛇吞象 传说故事

    人们对贪心不足者往往以「贪心不足蛇吞象」来譬喻之、指责之。近读明·冯梦龙著《喻世明言》第二卷「陈御史巧勘金钗钿」中,也有「贪痴无底蛇吞象,祸福难明螳捕蝉」之句,可见「贪心不足蛇吞象」之说至少也有数百年历史了。但我始终不明白这句话的来历,人的「贪心不足」是怎么跟「蛇吞象」扯上关系的?其次,一句成语往往出自某个典故,涉及的事项必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是査了多本成语辞典、成语故事,都査不到「贪心不足蛇吞象」的典故或出处,颇感纳闷。回想六十多年前上小学时,暑假都在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