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凉亭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雲高海深思親恩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19期  作者:徐金土 出版时间:1978-06-01
    关键字: 母亲 台湾 白岩凉亭 难产 兄弟

    为了抚养我俩,确是太辛苦,太劳累了;孩儿记不得是在何年何月何日的一个黄昏,那时孩儿年约七八岁,弟弟五六岁,我俩在是日下午读书放学后,囘到家,邻居伯叔婶们说:「你妈下午上山去砍柴,还未囘来,大概快囘来了……」,适巧,爸亦有事外出不在家,因此,我和弟弟二人实在耐不住家里的寂静,又害怕逐渐黯黑的天光,我就和弟弟俩出来,去到凉亭路口,等候吾妈担柴囘来,然愈等天空越黑,望远处已看不淸楚路上行人是妈否?晚风吹来,身上感觉一阵寒意,我和弟弟四眼圆睁,焦急地张望着前面归途

  • 文章(鄕情采風)銜著鄉風的「聽濤亭」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28期  作者:吳孝治 出版时间:2013-03-01
    关键字: 听涛亭 万弓塘 民俗 乡情 凉亭

    镇海湾塘,紧靠亘古绵延的「万弓塘」。这条自镇海至岚山的海塘上,一座座为路人遮挡风雨的凉亭依塘傍路而建,根据儿时的记忆,靠近镇海的有「洪福凉亭」,靠近余范的有「余范凉亭」,靠近湾塘的有「听涛亭」,靠近核心村的有「马脚凉亭」等。成为当时社会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它既体现以人为本、关怀他人的精神品格,更突出了乡民广行善事的民俗风尚。据查考,「亭」是一种内部结构相对简单的小型建筑物,最早出现在东周时期。起初建在诸侯国的边境线上,十里一亭。是士兵嘹望敌情与站岗放哨

  • 文章凉亭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85期  作者:李佐良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凉亭 抗日战争 安定中学 外婆

    傍晚方才到达,两足酸痛得坐下去都不想起来。好玩的日子容易过,花灯高潮元宵节第二天就要回家,为赶上乡里小学每年十五夜[2]一过,十六就是春季开学的日子。回程的路上缺少了去时的兴奋,好像漫长了许多。起初沿着江边公路走,到陈山埠就改向东北走一条石砌的乡村道路了。仅只走了二十里人已觉累足就酸了,同行的大人说前面不远就是瑶津岭凉亭,到那边休息下。一路上碰到凉亭就坐下来休息,再心不甘情不愿最后一个离开凉亭跟随人后继续前行。经过一个个村庄时,许多次心中总在想,如果这里就是

  • 文章象山凉亭联评说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64期  作者:吳國華 出版时间:1999-07-01
    关键字: 象山 凉亭 楹联 评说 民风

    象山境内多凉亭凉亭,亦称路廊,行旅可入内憩息,避雨挡日,飮茶解渴,造福甚多。《民国县志》载有亭一八五座,《象山县交通志》一九八五年查得二二五座。随着交通的发达,凉亭正逐渐失去其原来的功用,但亭中留下的许多楹联依然不失其文化价値。凉亭楹联有丰富的文化涵蕴,表达了这一地区的淳朴民风。象山的亭联中,有较大一部份是就其功用而抒发的,写得情味十足,如石浦盐厂路廊中联云:「倦客到来暂且歇,行人归去不须忙。」出语浅白,口气亲切,如迎送自家客人。昌国西门外武牙峻亭,内

  • 文章談對聯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2期  作者:於建勳 出版时间:1994-02-10
    关键字: 春节 对联 书法 凉亭联

    儿依严父悲哉!小孩子终当有母,但日后得蒙抚养,须知继母即亲娘」。以下各联,系以笔者所知所闻,层次不计,范围不拘,加一纂缀,如吾浙杭垣灵隐寺,有冷泉亭与飞来峯名胜,亭前有董其昌联云:「泉自几时冷起?冷从何处飞来」?以上均系两个问句,后来又一老僧,增补一联:「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淸左宗棠游西湖又补书一联:「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入世为幻,峰从天外飞来」,以上三联,确是名家手笔,阅者如有余兴,亦可补书,使名泉名山更为增色。如凉亭联:吾鄕淳邑,市外郊道

  • 文章定海三江港今昔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01期  作者:倪吾芳 出版时间:2003-12-30
    关键字: 三江港 交通 秀山凉亭 定马公路 定海

    。三江港,位于定海北部马岙鎭的东北角,与秀山、岱山、长涂诸岛隔海相望。清康熙《定海县志》:「三江浦,县北四十五里,马岙」。时从定海至三江浦,必须翻越河岭、长春(青)岭及平石岭三座山岭。在此三条山岭上,筑有一条用碎卵石铺成的大路,长约十余公里,宽约六米,谓之「驿道」。过岭的花轿和商贩摩肩接踵。清光绪年间(公元一八七五—一九〇八年)长春岭巅建有一座凉亭,名「止善亭」,置有长条石凳,供过往行人歇担休憩(此凉亭保留至今)。清末,三江与秀山、岱山、长涂各岛已通航船,浦前

  • 文章囘憶寧波故鄕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05期  作者:莊市人 出版时间:1994-08-10
    关键字: 宁波故乡 返乡探亲 十里凉亭 路头小店 堰坝故址

    钓靑蛙……历历往事犹似昨天,顿时感到无限惆怅,继而我发觉,祖先及父母的坟墓悉已折毁,老屋倾圯,村内道路破碎,同辈份的堂兄弟,也已先后凋零……凡此种种,益增我内心感伤,迨后暂居下来,再去各鄕各村看看!又再发觉,现今各处的风貌与我儿时的光景,差异很大,由之,更令我神情木然,不克自持,兹且就我在脑海中,最具深刻的四项事例,分条抒述如后:一、十里凉亭:当年阿拉宁波鄕亲们,多数是信奉观世音菩萨,更笃信佛敎的因果轮廻,所谓今世多积德,来世定然富贵荣华,积德的方法很多

  • 文章何处凉亭可蔽风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92期  作者:葉元章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半路凉亭 修亭碑 大河 宁波大学 孔浦桥

    宁波江北岸孔浦附近河边,原筑有一座凉亭,俗称半路凉亭。亭小,名气却很大。凉亭尽管早已毁圯,但作为地名、站名,至今仍时常挂在人们嘴上,也留在许多老一辈人的记忆中。此亭不知建于何时?也不知最初是什么样子?我仅是知道,民国庚申年即公元一九二〇年,因亭已年久失修,不蔽风雨,故由地方士绅集资重修,颇有增益。全部工程费用为银圆一千元,先岳父陈兰荪先生(庄市菱漕头人,时任宁波元亨钱庄经理)是该项工程发起人之一,曾捐助银圆二百元,以为倡导。这件事他老人家生前曾说起过

  • 文章秀才人情紙半張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2期  作者:胡遠齡 出版时间:1993-02-10
    关键字: 书法 对联 儿童英语 官塘凉亭

    余自幼饱经战乱,历尽沧桑,鲜读诗书,不学无术,戎马半生,一介武夫、公余,喜爱游戏笔墨自娱,「秀才人情」,班门弄斧,难登大雅,兹将年来已撰写之「冠首嵌字」联集句于后,并就敎高明先进:永康陈怡声鄕长,自军旅解甲后,则于台北中华路开设「伟人英语」补习班,从事培育儿童英语工作,时称「一枝捧」,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客岁特为其撰写一联,联曰:「伟」业传薪「英」才多博士;「人」文接棒「语」法贯中华。永康山西兴建「官塘」凉亭,来函募款索书,余以「官塘」为名,并中嵌「山西

  • 文章縉雲縣翠屛山景觀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1卷 第10期  作者:李模 出版时间:1989-10-10
    关键字: 缙云县 翠屛山 双龙抱珠 古朴凉亭 飞瀑腾空

    又名郭公,形似杜鹃,谷雨后始鸣,夏至后乃止。其叫声像「割麦揷禾」,画夜不停,农家以为候鸟。㈧猫头鹰:又名鸱鸺,俗称鹞鸟,头似猫、嘴钩曲、眼大爪利,昼伏夜出,能在黑暗中捕捉食物。这些动物,由于生存在天然森林中,各有其自由天地,以及活动的空间,因此,神态活泼,十分可爱,游人有如置身野生动物园内。古朴凉亭:翠屛山地势陡峻,沿东方边陲地带小径蜿蜒而上,中间有凉亭乙座,建筑简陋古朴、有柱无墙,内置石凳,可供憇息,由于群山环抱,天然景色,尽归眼底,且有水声、鸟声、虫声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