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香港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香港回归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鍾百秀  出版时间:1997-12-31
    关键字: 香港 回归 中国

    一、村姑变贵妇—东方之珠香港是广东珠江口东侧一小岛,为中国南端边陲领土,形如憩息在枝头的小鸟,头向西尾朝东,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因南京条约订立而割让与英国(一八六〇年,香港对岸九龙亦割让与英,一八九八年,英国又强租九龙于北大片土地为新界,为期九十九年。)香港在沦为英国殖民地一百五十年间,因地理位置的优越,它由令人不起眼、形如乡村贫妇的渔村,变为雍容华丽盛装贵妇,世界最大之一自由贸易港——东方之珠。岛上除了极少数的统治者英国人之外,绝大多数住民,仍是

  • 文章策叔突圍記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卷 第1期  作者:簡又文 出版时间:1972-03-31
    关键字: 陈策 香港突围 抗日战争

    在抗战初期,香港总督罗富国爵士因病离职。回国时,官绅各界在娱乐戏院开会欢送他。赴会的人,无论尊卑,踏足入会场,向台上一望,无不惊异。因为上面列席的、非文武大员,就是中西绅士,而端坐在总督之右边者,不是别人,却是中华民国海军中将陈策将军。为甚么一个表面上避难蛰居海隅的独脚将军,居然可以得受那样最尊最高的敬礼呢?这个大秘密,当时港九一百六十万中西居民中,除了陈将军自己之外,只有两人知道:一是香港总督,次是英军总司令。原来「策叔」这时在港的任务和名义是国民政府

  • 文章香港脱险记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陳濟棠 出版时间:1971-10-31
    关键字: 陈济棠 往事回忆 抗日战争 香港历险

    本文為陳濟棠將軍,於民國三十年日人偷襲珍珠港時(時任國民政府農林部長)自港脱險返渝後所撰,當時僅供慰問親友瀏覽傳觀,迄無流傳。將軍字伯南,廣東防城人。生於民前廿二年,早歲畢業陸軍速成學校從事革命,加入同盟會。歷任總指揮、總司令、西南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農林部長等職。抗戰勝利後,奉派為兩廣宣慰使;三十八年春出任海南行政長官;來臺後任總統府資政及戰略顧問委員。四十三年卒於臺北。將軍一生奔走革命,其忠貞節操,於顛沛流離中最能見之。

  • 文章东方明珠香港能否依然亮丽?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許承宗  出版时间:1997-12-31
    关键字: 香港 繁荣 多元化 长期稳定

    英国文学家吉勃林感叹说,东西方永远合不到一起(The East and the West Will Never Meet),这句话在香港可是不适用的。香港,这颗亮丽的东方明珠,在近半个世纪以来,正以它多元的文化社会和繁荣的经济成就,向世界骄傲地展示,东西方在香港的相遇,可以开出全球惊羨的洋紫荆。在香港,是没有族群问题的,在楼上,可能住的是用手抓饭吃的摩罗差(印度人),在对门,可能是捞松(北方老兄);在楼下,可能是碧眼金发的英国洋行大班。在香港,你可以看到

  • 文章叶恭绰在香港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魏彦才 出版时间:1994-09-30
    关键字: 叶恭绰 香港 广东文物展览会

    叶恭绰(一八八一—一九六八),是国家元老,广东番禺人,靑年时代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会任交通总长,财政部长等职。他擅长诗词书法,热爱国家民族,一生关心文化事业,收藏文物甚丰,而且善于鉴赏。民国二十六年″七、七″事变后,沿海地带相继沦陷,南京伪政府已经粉墨登场。叶恭绰从上海到香港,与香港许多文化人和国民党上层人士组织″中国文化协进会″共同为抗日救亡而宣传鼓动。当时香港已成为对外的主要通道,地位显得很重要。为了激发香港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爱国心和民族精神,他们筹备

  • 文章协助香港抗战及率英军突围经过总报告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陳策  出版时间:1971-12-31
    关键字: 陈策 抗日战争 香港突围 呈报原文 战斗经过

    策反工作。八月,敌军投降,首先进入广州,就巿长职,致力善后工作,嘉惠全巿。因积劳成疾,胃溃疡旧病复发,不能从公,乃辞去本兼各职,专心调养。至卅八年(一九四九)七月二十七日溘然长逝。元配司徒,早卒。继室梁,先三月病殁。遗女八,各适人,子二:曰安邦、安国,均留学英伦,今已学成,卓然自立矣。(上文资料采自「陈策将军逝世十周年纪念会」印行之「陈策将军事略」及袁良骅:「陈策先生传」)本文本文、系陈将军于香港突围返国后、在曲江尽先呈报中央原文,从未公开发表,实至有历史价値之

  • 文章高擧三民主义旗帜的香港华南中学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8期  作者:蕭乃文 出版时间:1981-12-30
    关键字: 香港华南中学 创建始末 师资教育 优秀学生

    昂扬的学生队伍,步伐整齐的进入会场,一群群的工人羣众,也雄赳赳的散布在会场四周,香港的武装和秘密警察也夹杂其中,气氛显得异常热烈、紧张、凝重。九点钟,唱国歌揭开了大会的序幕,郭兆华先生担任大会主席,慷慨激昂的陈词,颂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牺牲奉献的爱国情操,激励大家效法先烈,贡献智慧能力,善尽救国的责任。接着学生和工人代表演说,大家提到国难当头,有的诉说陷区同胞在水深火热中受苦受难,有的主张从军报国,有的提议踊跃捐输,群众的情绪悲愤交集,当歌声唱起白云苍苍的时候,点燃

  • 文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军救援香港之回忆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8卷 第2期  作者:張澤深 出版时间:1988-06-30
    关键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救援香港 余汉谋 战争回忆 英军投降原因

    十一月 攻占上海一九三七年十二月 陷我南京一九三八年十月廿一日 陷我广州一九四〇年秋 登陆越南一九四一年冬 进占曼谷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廿五日 占香港一九四一年冬 空袭珍珠港一九四二年春 占领菲国一九四二年一月 占领马来西亚一九四二年二月 新加坡英国投降一九四二年三月 占领缅甸仰光一九四二年五月 占领缅北密支那一九四二年夏 占领印尼全境 德军(一九三六年前整军完毕)一九三六年 德国撕毁凡尔塞和约一九三八年 攻占奥地利一九三九年

  • 文章永懷兆華宗叔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2期  作者:郭善惠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郭兆华 香港华南中学 百侯体育场 教育 家乡建设

    郭兆华先生遗像名教育家郭兆华(一九〇七至一九九四)大埔县枫朗镇芹彩洋村人,是我同房的宗叔,他虽然离开我们十一周年了,他的音容、笑貌、慈祥的教诲仍在我脑海萦怀,记忆犹新。现将兆华叔的二、三事叙述,以表怀念之情。格守孝道的楷模抗日战争时期,兆华叔把其创办的香港华南中学迁至梅县,家中有年迈的母亲,一只脚残废的胞兄和侄孙媳。兆华叔是远近有名的孝子,平时除汇款瞻养年老的母亲和胞兄外,在梅县办学期间,每逢春节,他们夫妇都会携儿带女回家看望年迈的母亲,他的长子宗浩还与

  • 文章香港自由粤剧团专程来台十月二日盛大演出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65期  出版时间:1995-09-30
    关键字: 香港自由粤剧团 粤剧公演 抗战胜利五十周年 红棉粤剧团

    委托红棉剧团主办,安排一切演出事宜。该团全体演职人员一行三十余人,音乐、布景、衣箱皆属一流。两年来香港粤剧未曾来台演出,为求「抢标夺魁」,演员遴选尤为重要,列计六大台柱武生莫醒伦,文武生何志成、正花梁虹、二花旦黄秋萍、小生林群翎、丑生伍卓忠,其他有龙剑英、冯志明、何云、黄伟雄等,皆属港九时下优秀青年演员。演员正花梁虹,她原是大陆一流青衣,曾获「百花奖」,到香港已多年,班运极佳,声色艺俱全。此次为满足观众需求,首场特别选演白玉堂当年最具叫座之首本名剧「海瑞十奏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