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難忘虎中歲月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7期  作者:吳裕旋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虎中公学 教育 文化

    我在高陂黄家祠小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在家,我无可奈何在中药店当药童。我常看到高陂中学的学生抗日游行,浩浩荡荡的队伍,又叫口号又唱歌,慷慨激昂,我羨慕极了,特别想做一个中学生。一九三八年罗卓英将军和热心教育的乡贤,经过百般努力,终于在家乡湖寮创办了一所中学:虎山公学。使许多无力去远方读书的同学,可以就地得到读书。我得到母亲的支持,考进了虎山公学第一届就读。我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入学后便非常用功读书。虎山公学不但校舍宏伟,设备先进,学风严谨

  • 文章粤政念 慈公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吳克英  出版时间:1995-09-30
    关键字: 肃清奸宄 广辟粮源 振兴教育

    民國八十四年歲次乙亥,農曆三月十九日為羅故上將慈威卓英先生百齡冥壽,哲嗣偉郞弟數次促余撰文,余固學乏識淺,惟緬懷一代偉人,或揮軍沙場,或膺任疆寄,運籌帷幄,對國族之貢獻,其豐功偉績,令人無限景仰!爰為申記。慈公出身耕讀世家,弱冠胸懷報國大志,棄文習武,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砲科,畢業後,應鄕衆之請,返回原鄕,初任敎於縣立中學,旋受聘縣立官學校長,致力敎育、培植人才,靑年學子受其訓導獲益良多,鄕人同深感佩,此為渠對敎育事業立下深厚重視之基。民國肇建,不...

  • 文章追思百龄人瑞黄裳元老教育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0卷 第1期  作者:陳本昌  出版时间:2002-01-31
    关键字: 黄裳元 教育家 生平简介

    百粤教育家黄裳元先生,原名衍钧,别字仲吉,原籍广东罗定巿附城南永平村,出生于一八九〇年,其父黄文华,别号庚云,原名黄增庠,为清末秀才,世居城南大夫第,广厦连楹,屋宇巍峨,两侧开阔,周围朝拱,门前池塘环绕,美景怡人,向有「宝鸭落池塘」胜地之称号。先生出身书香门第,潜缨继世,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青年时期,负笈省垣,在广州广雅书院攻读,地邻港澳,与欧美接触最早;得西洋文明风气之先,仰慕维新,向往西学,赞成科学文明,学别人之长,补自己之不足,故于一九一七

  • 文章纪念「七七」抗戰今時的意義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5卷 第3期  作者:林雄  出版时间:2007-07-31
    关键字: 七七事变 纪念抗战 教育意义 蒋介石

    今時紀念「七七」抗戰,在「去蔣化」之際,特別予人有「刻意分割族群」的話題。首先,「七七」抗戰紀念在臺灣,到底意義何在?可以說:其精神就在於「沒有抗戰勝利就沒有臺灣光復」!當然,也由於國共內戰失利,因政府遷臺而引起另波移民潮。但是否「七七」時至今日,即等同已貼上了「標籤」?畢竟,「臺灣光復不能忘」這是我軍民抗戰期間在蔣公領導、曾犧牲傷亡三千多萬生命所換來的,臺籍青年及原民更因日閥征調充軍而陣亡、失蹤,也約達六萬人之多!爲人尊敬的丘逢甲先生,其子丘念臺也曾在...

  • 文章一代學入——故臺灣師大校長孫亢曾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3-04-30
    关键字: 孙亢争 人物生平 教育贡献 投身革命

    福建厦门大学师范科、上海大夏大学教育科。先是民国十三年六月一日厦门大学学生遭殴事发生「学潮事件」,时值国民革命展开之初期,百多师生愤然离校出走上海。此一批有理想、有正义、有勇气、有热血之师生,通力合作创办大夏大学。「大夏」两字意蕴「光大华夏」。去厦为夏表示更能自由发展不受局限。「大夏即是迎革命潮头在上海绽出之一枝自由花朵」。先生是时尚为大二学生即参与创校行动,其豪情与胆识已露其头角。十五年夏毕业。任教于江苏省立徐州中学。时徐州是北洋军阀控制地区,先生粤人又常有

  • 文章陸軍中將林柏森先生傳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2期  作者:林華 出版时间:1987-10-01
    关键字: 林柏森 工兵教育 抗日战争

    柏森先生家名貴棠,蕉嶺藍坊鄕峯口人;幼聰敏,性孝友。藍坊宋代有藍奎登進士,人稱藍夫子,今存古蹟讀書坊;文風特甚,人才輩出。父舜卿公家敎嚴正,閭里尊之。先生兄弟六人,序仲。民國二年讀蕉嶺中學堂,精數理,深獲陽明知行合一精要。旣卒業,入淸河陸軍預備學校,再升保定軍校九期工兵科畢業。十二年囘粤,任大本營講武學校區隊長。調國民革命軍第一師參謀,隨師第二次東征佐何應欽將軍底定粤東,親率特務連智勇破敵,升參謀處長。迨十六年北伐,東路軍成立,任參謀處長,參與閩、浙乃至...

  • 文章台山概況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雷飛鴻  出版时间:1997-12-31
    关键字: 台山 概况 历史沿革 教育文化 物产

    目前第二区已分设公益、大江、水步三个镇,而今大同乡与毗邻之井水坳乡合并为井冈乡政府,属水步镇政府所管辖。现在水步镇政府所管辖的计有十七个乡或管区。教育文化台山因获得侨胞之资助,故教育普及,文化水准颇高。抗日战争时计有公立中等学校:台山师范(内设初师及高师)。 台山女子师范、台山中学(初、高中部)三所。私立中学则有培英中学、培正中学、任远中学、胥山中学、端芬中学,县立小学只有设在台山城一所,其余各小学均是乡公所所设立,地方面积较大的乡公所则设有二所以上,小

  • 文章賢妻良母——周善興太夫人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3卷 第3期  作者:周達武 出版时间:1983-09-30
    关键字: 贤妻良母 人物传记 子女教育 品行

    我們有五千餘年的歷史文化,聖賢豪傑忠臣義士出了不少;但是,可曾有多少是女人的名字?好像這改變歷史、扭轉乾坤、造福人類社會、與復興國家民族的,都只有男性的份兒?朋友提出這個疑問,我答覆他說:女人雖在歷史上很少有聖賢豪傑忠臣義士,但,造就聖賢豪傑忠臣義士的就是女人,她們的榮耀頭銜,應該是:賢妻良母。孟子-亞聖,他的亞聖,是孟母三遷其居造成的,否則,孟子可能是泥水匠,怎能成爲亞聖。岳飛盡忠報國,誓志痛飮黃龍,豪氣干雲,如果不是岳母刺背敎誨,怎能成爲忠臣義士。樂...

  • 文章当代教育家廖英鸣先生传略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5卷 第1期  作者:林子健  出版时间:2007-01-31
    关键字: 廖英鸣 生平事迹 抗日救国 振兴教育

    廖英鸣先生,广东省兴宁县人士,于公元1912年生(民国元年),幼秉庭训,天资聪颖,事亲至孝,事兄至恭,幼时在家乡新墟阳阁小学接受启蒙教育,嗣转读泰安小学、兴宁县立第一中学及梅州东山中学等校就读。于公元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高中毕业,考入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英文学系,成为吴康博士之入室第子,于公元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获文科学士学位,因在学成绩优异,故留校服务,自助教、讲师,升任副教授、教授,乃至兼任文学院教务主任等职,襄助吴敬轩(康)博士处理院务

  • 文章敬悼故上將羅卓英將軍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8期  作者:羅鼎 出版时间:1971-12-01
    关键字: 罗卓英 人物传记 战功累累 兴办教育 琐事回忆

    广州参加革命行列,任党军第一师砲兵营第三连上尉连长。此后参与二次东征、完成北伐、江西剿共、抗日战争诸役,大小不下数百战,训练干部曁靑年军逾数十万人。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参谋长、师长、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副司令长官、远征军司令长官、军令部次长、驻桂干部训练团教育长、督训总处主任、知识靑年军编练总监等职。三十四年八月抗日胜利,任复员后首届广东省政府主席。三十五年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三十六年十一月任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副主任,因战功晋升为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