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台湾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院士陳槃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 第108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9-12-31
    关键字: 台湾 陈槃 生平

    其谦敬前辈又如此。三十九年十二月,傅孟真师遽逝, 先生哭之哀,盖其学问之径涂,人生之蕲向,莫不受师之启导鼓舞;又其肄业中山大学时,尝为乡人之怙奸者诬陷为共党,赖师极力营救,始得昭白。师又察其窘于膏火,即由史语所拨款补助,使能卒学业。故其诗,有「微生公再造」、「孤寒有照临」之句。终身感念,莫或忘之。每见后生,辄以师之才学志行相告勉;至耄年,犹时时持师相片默然久对,其师弟肫挚之情有非恒人所及者。四十五年, 先生兼任台湾大学教授,讲授左传研究等课,共三年

  • 文章丘逢甲浩氣長存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2期  作者:曾翼程  出版时间:2004-04-30
    关键字: 丘逢甲 人物生平 保卫台湾 宣劳国事

    清朝战败割台湾,丘氏惊闻泪欲潸;号召同胞齐抗敌,兴师十万保江山。指挥义队守台中,血战频频浩气充;强弱悬殊军败溃,保邦义举遂无功。日军急索乃离台,收复河山志未灰;无力回天频洒泪,每怀宝岛有余哀。收复台湾志未伸,宣劳国事历艰辛;身虽逝世英名在,浩气长留大海滨。丘逢甲字仙根,号仓海。其祖先素居江西。其二世祖文兴迁于广东鎭平县(后改名蕉岭县)。其曾祖仕俊迁居台湾彰化,而留根于鎭平。其父龙章,知识广博,毕生从教。逢甲于清代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生于苗栗县,天资听颖

  • 文章丘念臺在廣東抗日珍貴一頁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3卷 第3期  作者:鄭弼儀  出版时间:2005-07-31
    关键字: 丘念台 丘逢甲 岭东同文学堂 东宁学会 台湾妈祖”

    前言丘念台,为丘逢甲之子,其第二世祖创兆公,南迁居至广东鎭平县(今蕉岭县),后由十八世祖仕俊公迁徙台湾。丘逢甲仓海公,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志士、教育家,一页因中日战争失败,满清辱国丧权,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澎,他愤而率领台湾民众,组义军保卫家园的史蹟,曾震惊中外。及后他返国创立岭东同文学堂,在蕉岭创办鎭平初级师范、县立中学,清末并曾出任广东总教育会会长。但仓海公始终不忘台湾,在自宅门眉横匾书字「念台」,在居室命名「念台精舍」。丘念台,诞生

  • 文章屏東西勢六堆忠義祠史略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期  作者:羅卓英 出版时间:1968-12-01
    关键字: 忠义祠 爱国人士 保卫台湾 民族精神

    亲参战役者,口讲指划,倍加亲切。事后绅民将死事英灵入祀本祠,是视昔之衞鄕有功,殁祭民社者,今更御寇有功,死为国殇矣。台省沦陷五十年间,我台民从事抗敌起义及革命运动者,屡仆屡起,不屈不挠,而牺牲之志士,不知凡几。民国三十四年八月,我国对日抗战,取得全面胜利,台湾澎湖随之光复,归还祖国版图,民心大振,薄海欢腾,地方人士目覩本祠之崩颓荒废,爰于四十年秋发起重修,藉以激发忠义,配合当前**抗俄国策,其间议事募款,鸠工庇材,煞费经营。四十四年八月,兴工修建,改为二栋

  • 文章忆往:怀念父亲——符志豪将军

    来源期刊:《海南文獻》 第37期  作者:符燕卿 池汝渭 出版时间:2012-01-15
    关键字: 符志豪 生平简介 怀念父亲 长沙会战 病逝台湾

    一、前言二〇〇八年返台投票后,燕卿与夫婿前往海南文昌「寻根」。站在椰子树下,面对汪洋大海,看到海鸥在天空飞翔,引发起对亲人的怀念。父母亲都出生于文昌,在抗日及内战的日子里,父亲身在军旅,母亲带着妹妹及我颠沛流离,走遍中国大陆及台湾,昔日生活的片片段段都重现在眼前,往事如烟!二、海南符姓按史料记载,海南文昌符氏家族原姬姓,黄帝轩辕嫡系,周公之后人,世代嫡直至雅公。雅公仕于秦,掌管印件和兵符,因官得姓;由此成天下符姓鼻祖,为中华民族最古老姓氏之一。自从唐代

  • 文章广东父老对台湾光复的贡献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鍾賢濱 出版时间:1992-06-30
    关键字: 粤籍人士 台湾光复运动 抗日行动 人物贡献

    大陆革命运动与台湾起义抗日结合满淸光緖二十一年(公元一八九五年)八月以至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公元一九四五年)八月,台湾是在日寇政府的帝国主义与统治之下,作为殖民地,台湾同胞一方面是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中,被迫作为日本的「下等臣民」,另一方面则千方百计的尽量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抗日运动,希望祖国给予援助,摆脱日寇的控制,重回祖国的怀抱。但是满淸光緖二十六年(公元一九〇〇年)有八国联军之役,祖国有被瓜分的危机,灭亡在即,祖国的仁人志士为挽救国家危亡,祇有推翻腐败的满

  • 文章台湾抗日英雄罗福星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2卷 第3期  作者:徐少同 出版时间:2014-07-31
    关键字: 罗福星 中国同盟会 黄花岗起义 台湾抗日 《致爱妻书》

    注:罗福星遗像)罗福星,字东亚,号国权,祖籍嘉应州镇平(今广东蕉岭)县大地村,一八八六年二月二十四日出生于印尼巴达维亚(雅加达)。周岁随父返广东故乡,接受中华文化薰陶,六岁乡受启蒙教育。十岁又随父返回巴城,就读于华侨中学学校。一九〇三年,十七岁的罗福星再随祖父来到台湾,居住在造桥乡丰湖村桃子窝。那时,日本已占领台湾十余年,殖民统治者暴虐、专横、肆意欺压、奴役台湾同胞,他目睹日寇的残暴罪行,又受孙中山伟大思想的感召,决心献身于抗日复台的事业。一九〇七年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