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黄花岗革命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黄花冈革命的伟大民族贡献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376期  作者:青年委員會主委 林家鴻 出版时间:2015-04-01
    关键字: 孙中山 黄花岗革命 武昌起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中华民族精神

    三民主义救国救民的国父孙中山先生,认为满清已腐不可救,乃在中日甲午战败,下定决心革命推翻满清拯救中国于危亡之际。光绪廿一年(一八九五年)国父在香港成立兴中会革命总部,旋即发动广州之役失利;光绪廿六年(一九〇〇年)八国联军大败满清,国父发动惠州之役再败;光绪卅一年(一九〇五年)国父在日本东京扩编兴中会为中国革命同盟会,革命行动风起云涌,两年之间发动潮州黄冈之役,惠州七女湖之役,钦州防城之役,镇南关之役,钦廉上思之役,云南河口之役。第九次一九一〇年广州新军之役,革命

  • 图片中华民国革命圣地—黄花冈

    出版时间:1990-03-29

  • 文章黃花岡烈士中的廣東人和華僑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鄧飛鵬  出版时间:1971-12-31
    关键字: 黄花岗烈士 广东人 华侨 革命资料

    黄花冈烈士中的特点:——粤籍者五十一位,占绝大多数。其中有三十位是海外华侨,占全体烈士人数中三分之一强;粤籍烈士中,花县籍者十八位,花县徐姓占十之九。黄花冈烈士革命起义殉国事实,史书记载甚多,不必赘陈。兹节录邹鲁先生「广州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记」,以见槪略。——「民国纪元前一年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黄兴率领革命同志起义于广州,攻两广总督署不克,死者骈罗………诸烈士遗骸,四月初三日,(按:指辛亥四月初三日。)淸吏始令善堂检拾,以次移于咨议局前,多折臂破脑,血肉糢糊

  • 文章惊天动地永垂不朽的革命史篇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梁甲榮 出版时间:1983-03-31
    关键字: 黄花岗起义 烈士 中华民国 革命战争

    一、中华民国的历史,就是 国父孙中山先生毕生革命与遗敎所缔造的奋斗史, 国父致力国民革命起初仅以志同道合寥寥可数的志士,推翻了数百年专制腐败丧权辱国的满淸,所凭借的不过是对自由民主的信念,和革命的决心与勇气,终能创造摧枯拉朽旋干转坤的光荣历史,因此 国父在孙文学说中说,「吾心信其可行,虽移山塡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虽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又说:「诚者成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由此可知「诚为革命的动力,力行就是革命的要诀

  • 文章關於「廣州三二九起義」及「黃花岡烈士」的幾點考訂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83期  作者:張希哲 出版时间:1997-04-3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黄花岗 历史资料 学者观点

    致公堂一万九千元,满得科(montreal后来译为满地可或蒙特娄)一万一千元,而都朗度等地捐款未有列入。而据冯自由先生所撰「黄花岗一役之美洲筹饷记」所述:加拿大华侨对是役助饷,总数不下十万元,均先发汇至香港机关。冯氏当年在加协助孙中山先生筹饷,其所记加拿大部份,当较为接近事实。此外,三二九一役失败后,革命志士退至香港及安南者较多。在港善后安排之费用,无统计资料;惟退至安南后转赴新加坡者六百余人,因担保居留及购买日用品等费共十余万元,亦系由陈楚楠、张永福先生等

  • 文章紀念辛亥三二九廣州之役的意義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沈旭步 出版时间:1992-06-3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黄花岗起义 纪念意义 革命精神

    前言革命一辞,源出于易经:「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其「疏」解是:「革其王命,改其恶俗。又曰:王者相承,改正易服,皆有变革。而独举汤武者,盖舜禹禅让,犹或因循;汤武干戈,极其损益。故取相变甚者,以明人革也。」辞源的编者再阐释说:「盖古者谓天子受命于天,故王者易姓曰革命,言天命既改也。今谓政治上或社会上之大变革,亦曰革命。」对革命的意义,有了淸楚的阐释。国父孙中山先生立志推翻满淸,采用了革命一辞,以为号召,但他特别标明是「国民革命」,以

  • 文章革命元勋黄侠毅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陳士誠 出版时间:1992-03-31
    关键字: 黄侠毅 革命元勋 “黄花岗起义” 人物生平

    黄花开,黄花落。花开花落年年在,斯人一去不复回。呜呼!论功行赏客,不记昔人头刀推,黄花开,黄花落,花开花落年年在,斯人一去不复回。这篇悼念三月廿九黄花节的诗,我已经记不起是那一位革命同志所作的了。这篇诗章当然是有感而发,令人低徊不置。可是有参加三月廿九日攻督署之役,而没有殉难,却并不都是「论功行赏客」,因为举义之初并没有「论功行赏」的观念,犹之介之推之随重耳出亡十九年,而回晋之后,隐居绵山,终身没有言禄,却说:「不敢贪天之功以为己功」,这才真是一个

  • 文章广东同鄕联合擧行纪念革命先烈暨青年节大会请黎嘉潮教授专题演讲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02期  出版时间:1990-03-29
    关键字: 同乡会 纪念黄花岗起义 黎嘉潮 革命先烈

    本刊讯】本(79)年三月廿九日是国父领导国民革命在广州第十次革命起义先烈殉难的日子(称黄花冈之役)又是我国第四十七届靑年节,对于当前靑年活动的正确导向,实具有双重重大的意义。辛亥黄花冈之役的震撼为同年双十武昌起义创造了锐不可当的倒淸情势,终于达到推翻满淸,建立民国的伟大目标,今天仍有其永垂不朽的意义与深远影响。本会为纪念黄花冈革命先烈暨庆祝靑年节,特联合北部粤籍各同鄕会于是日下午三时在本会二楼礼堂擧行大会,届时由梁甲荣理事长主持,并请侨选立法委员,香港

  • 文章黃花岡之役對中華民國建立的影響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7期  作者:蕭濤英 出版时间:1993-01-31
    关键字: 辛亥革命 黄花岗之役 中华民国的建立 影响 历史资料

    七十二烈士,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这是广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墓前,黄兴先生的挽联。国父又在墓前题「浩气长存」,镌石树立,以纪念先烈之伟大精神,永垂不朽。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广州起义的黄花冈之役,是 国父亲自领导的第十次起事。规模比历次都大,参加此役的革命志士,都为一时英杰,计画也较历次周密。虽因中途事泄而终致失败,但其行动豪气干云,石破天惊,震动了全世界。使淸廷为之震慑,革命志士为之奋起,革命风潮,激荡全国,因而导致了十月十日

  • 文章三二九祭祀祖先、悼念忠烈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會刋》 第6期  作者:吳卓祥 出版时间:1996-12-31
    关键字: 祭祀祖先 悼念忠烈 风土习俗 辛亥革命 黄花岗之役

    内尚有忠烈神位,乃改定三二九青年节,祭祀祖先与悼念烈士同日举行。三二九是国父孙中山先生,领导国民革命推翻满清皇朝第十次的起义。同乡会订定是日祭祖和纪念先烈为国牺牲的伟大精神,是有双重意义。黄花冈之役,发生于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是国父领导的同盟会,成立以来最壮烈的一次起义,也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起义。宣统二年,倪映典领导的新兵起义失败后,国父和黄兴、胡汉民、赵声、孙德彰等在槟榔屿开会决定,再在广州起义,这就是黄花冈之役的起源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