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黄花岗起义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图片中華民國革命聖地—黃花岡

    出版时间:1990-03-29

  • 文章黃花後死者的東莞黃俠毅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卷 第3期  作者:陳士誠 出版时间:1974-09-01
    关键字: 黄侠毅 人物事略 黄花岗起义

    黃花開,黃花落。花開花落年年在,斯人一去不復囘。嗚呼!論功行賞客,不記昔人頭刀推,黃花開,黃花落,花開花落年年在,斯人一去不復囘。這篇悼念三月廿九黃花節的詩,我已經記不起是那一位革命同志所作的了。這篇詩章當然是有感而發,令人低徊不置。可是有參加三月廿九日攻督署之役,而沒有殉難,却並不都是「論功行賞客」,因爲擧義之初並沒有「論功行賞」的觀念,猶之介之推之隨重耳出亡十九年,而囘晋之後,隱居綿山,終身沒有言祿,却說:「不敢貪天之功以爲己功」,這纔眞是一個頂天立...

  • 文章驚天動地永垂不朽的革命史篇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梁甲榮 出版时间:1983-03-31
    关键字: 黄花岗起义 烈士 中华民国 革命战争

    一、中華民國的歷史,就是 國父孫中山先生畢生革命與遺敎所締造的奮鬥史, 國父致力國民革命起初僅以志同道合寥寥可數的志士,推翻了數百年專制腐敗喪權辱國的滿淸,所憑藉的不過是對自由民主的信念,和革命的決心與勇氣,終能創造摧枯拉朽旋乾轉坤的光榮歷史,因此 國父在孫文學說中說,「吾心信其可行,雖移山塡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雖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又說:「誠者成也,精誠所至,金石爲開」,由此可知「誠爲革命的動力,力行就是革命的要訣」 國父又...

  • 文章黄花之役 國父行踪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梅喬林 出版时间:1976-05-01
    关键字: 黄花岗起义 孙中山 行踪 演讲 电文

    今天是靑年節,囘首辛亥革命的偉蹟,已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當年革命先烈們起義廣州時, 國父不在國內,適在海外奔走籌款及鼓吹革命。關於 國父當時的確切的行蹤及事蹟,想必爲世人所關心,喬林是時適巧隨侍國父左右,對當時情形知道得比較淸楚,今日趁着黃花崗紀念節日,將見聞所及略加記述,以作爲編纂黨史時之一助。自庚戌年元旦,先烈倪映典在廣州鼓動新軍擧義失敗後,國父卽步出國門,奔走海外各地,籌集公餉,以圖再擧,在一年左右的時間中, 國父足跡遍紐約、倫敦、南洋、日本等地。...

  • 文章革命元勛黃俠毅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陳士誠 出版时间:1992-03-31
    关键字: 黄侠毅 革命元勋 黄花岗起义 人物生平

    黃花開,黃花落。花開花落年年在,斯人一去不復回。嗚呼!論功行賞客,不記昔人頭刀推,黃花開,黃花落,花開花落年年在,斯人一去不復回。這篇悼念三月廿九黃花節的詩,我已經記不起是那一位革命同志所作的了。這篇詩章當然是有感而發,令人低徊不置。可是有參加三月廿九日攻督署之役,而沒有殉難,卻並不都是「論功行賞客」,因為舉義之初並沒有「論功行賞」的觀念,猶之介之推之隨重耳出亡十九年,而回晉之後,隱居綿山,終身沒有言祿,卻說:「不敢貪天之功以為己功」,這才真是一個頂天立...

  • 文章廣東同鄕聯合擧行紀念革命先烈暨青年節大會請黎嘉潮教授專題演講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02期  出版时间:1990-03-29
    关键字: 同乡会 纪念黄花岗起义 黎嘉潮 革命先烈

    【本刊訊】本(79)年三月廿九日是國父領導國民革命在廣州第十次革命起義先烈殉難的日子(稱黃花岡之役)又是我國第四十七屆靑年節,對於當前靑年活動的正確導向,實具有雙重重大的意義。辛亥黃花岡之役的震撼爲同年雙十武昌起義創造了銳不可當的倒淸情勢,終於達到推翻滿淸,建立民國的偉大目標,今天仍有其永垂不朽的意義與深遠影響。本會爲紀念黃花岡革命先烈暨慶祝靑年節,特聯合北部粵籍各同鄕會於是日下午三時在本會二樓禮堂擧行大會,屆時由梁甲榮理事長主持,並請僑選立法委員,香港遠...

  • 文章廣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烈士考實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費廣生 出版时间:1973-03-01
    关键字: 黄花岗起义 七十二烈士 人物考实

    硏究三月二十九日之役烈士之傳記是去年春開始的。這件事的困難有似大海撈針,我雖然發動了幾百位同好去尋覓史料,而他們均因無所獲而放棄了搜訪的念頭。因此,卽令得到很少的傳記資料,亦宜沾沾自喜了。通常以爲廣州之役殉難的烈士只七十二人,故有七十二烈士之稱。那七十二人呢?通常以民國十二年勒石建立的黃花岡烈士墓碑上的七十二人爲七十二烈士。可是,分明葬在黃花岡的七十二烈士的眞實姓名並不全在碑上。民國十年鄒魯先生撰了黃花岡烈士事略一文,請 總理賜序, 總理在序文中指出這事...

  • 文章黃花崗之役始末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8卷 第1期  作者:倪文達  出版时间:2000-03-30
    关键字: 黄花岗起义 七十二烈士 名单资料

    國父孫中山先生手創三民主義,領導國民革命,其目的,在求民族獨立,民權平等,使人民生活的自由樂利。我革命先輩雖經多次的失敗,仍於崇高志節,不屈不撓,勇往直前;三月廿九日,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不惜洒熱血,拋頭顱,掀起了澎湃的革命高潮,武昌義旗一舉,全國響應,終於推翻了三千年來的專制政體,使中國歷史開創了新的時代,也開了亞洲的民主先河。惟建國迄今近九十年,國家多難,磨劫重重,致擁有世上最多數人口及錦繡河山,仍未臻於至善之境。緬懷先烈締造民國艱辛,對於先烈的崇高志...

  • 文章廣東青年暨華僑與黃花岡之役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陳士誠 出版时间:1991-03-30
    关键字: 黄花岗起义 广东青年 粤籍华侨 周年纪念

    今年三月廿九日,是黃花岡七十二烈士殉國八十週年紀念日,台北巿廣東同鄕會與廣東各州縣同鄕會聯合舉行紀念廣州黃花岡七十二烈士曁慶祝靑年節,更具有深長的意義。國父孫中山先生肇建民國,歷經十次失敗才成功,這艱辛的建國之路,都是靠熱血靑年共同攜手開創出來的,當年,國內的年輕知識份子,有感於滿淸政府的腐敗無能,淪為列強環伺下的俎上魚肉民族尊嚴已斵喪無遺,國家機運也因內腐外蝕,而積重難返,非革命無以重獲新生,非民主無以振衰起敝,於是無數的靑年菁英,不計一己的得失,放眼...

  • 文章紀念辛亥三二九廣州之役的意義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沈旭步 出版时间:1992-06-3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黄花岗起义 纪念意义 革命精神

    前言革命一辭,源出於易經:「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其「疏」解是:「革其王命,改其惡俗。又曰:王者相承,改正易服,皆有變革。而獨舉湯武者,蓋舜禹禪讓,猶或因循;湯武干戈,極其損益。故取相變甚者,以明人革也。」辭源的編者再闡釋說:「蓋古者謂天子受命於天,故王者易姓曰革命,言天命既改也。今謂政治上或社會上之大變革,亦曰革命。」對革命的意義,有了淸楚的闡釋。國父孫中山先生立志推翻滿淸,採用了革命一辭,以為號召,但他特別標明是「國民革命」,以...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