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武昌起义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辛亥革命掌故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30期  作者:許家煉 出版时间:1983-10-07
    关键字: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黄守瑾 八一九 历史

    四个字的口号,最足以团结人心,而且涵义也很深,数百年民族世仇,就是排满,数千年专制推翻而成共和政体就是革命。革命排满的思想,因口号而深入人心,又有严密组织,各标营都奉有行动的命令,只等时间,发枪擧火,依照命令行事。可见武昌起义成功,不仅不是仓猝,更非偶然。白布畅销辛亥革命时,鄕民不大明了,知识分子便对鄕民讲说革命是拿囘祖宗之物,不是造反,大家不但不要怕,而且应该帮助。鄕下人听了都捐出工钱以助革命军饷。在上海,商店伙计每日争买报纸,买不到的,便几人一张,或由

  • 文章武昌起义前后 国父之行踪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梅喬林 出版时间:1971-06-01
    关键字: 武昌起义 孙中山 行踪 临时大总统

    梅先生爲廣東臺山縣人,父與兄及弟均爲美國華僑,戊戌年赴美,追隨 國父奔走革命,曾充三藩巿少年周刋及少年中國晨報通訊記者,常著文鼓吹革命。民前三年十月由 國父介紹在美芝加哥加入同盟會,並任會長。民元年元月回國任臨時大總統府秘書兼美洲華僑飛機隊助理,蒙臨時大總統頒旌義狀一紙,隨自參加討袁諸役。民十年十月隨同 國父出發桂林,十一年奉 國父命留守後方代理桂全軍路局局長,民廿二年進中國民黨黨史會,任職纂修迄今已三十年矣,自三十八年來臺定居臺中,五十九年在中逝世享壽九十...

  • 文章國父力行「天下為公」例證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38期  作者:倪文達(本會理事) 出版时间:2003-10-01
    关键字: 孙中山 武昌起义 国父思想 孙科 张载

    国父最伟大的精神表现,和他的人格最富吸引力的地方,是他的「大公无私」。他生平最欢喜替人写「天下为公」四字。有时还把礼运大同篇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整段文字写出来。宋儒张横渠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可描述 国父的涵盖宇宙大气的磅礡人格气象。武昌起义后,各省次第独立,各省代表在沪上会议组织革命政府, 国父自巴黎致电民军政府,电文中有下面这样的话:「今闻已有上海会议之组织,欣悉。总统自当推定黎君,闻黎有拥袁之说

  • 文章辛亥武昌起义的趣闻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7期  作者:關照祺 出版时间:1981-10-07
    关键字: 辛亥武昌起义 趣闻 金钱 武力

    民国前一年(辛亥岁)的十月十日(农历八月十九日),是武昌起义,推翻满淸专制政体的伟大日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在起义成功之前,有些极有意义的趣闻,恐怕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的。要引发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行动,金钱和武力两方面,可以说是主要的条件。我们知道,当时统筹大局和策动革命工作的两大开国元勋,就是 国父孙中山先生和黄克强(兴)先生。国父在美洲,奔走各地,向华侨募集款项;克强先生在香港,负责国内外的联络工作,并且派谭人凤等分赴上海、汉口等地传达命令。虽然有

  • 文章孫逸仙傳記——中國的偉大鬥士(十)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Arnulf & Sterer 汪錫鐸 出版时间:1982-03-31
    关键字: 孙中山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袁世凯复辟 革命斗士

    的限制取消。换言之,孙可以自由进出任何英属殖民地,英国政府也同意了孙原先的要求,不贷款给满淸政府,并同意说服日本,不要再支持满淸政府。但国际银行财团,尙未允许贷款给孙逸仙,因为这个财团对各项投资方面的贷款,都抱着十分谨愼的态度。但这个财团对孙保证,一旦中华民国政府,正式组成之后,贷款的谈判,将会立即展开。武昌起义成功后,孙首先拍了一个电报给他的参谋长荷蒙李(Homer Ies),要他到伦敦与孙相会。当时荷蒙李和他的妻子,正在德国,因为荷蒙李的肾脏病情恶化,以致

  • 文章議會能庇從義起昌武到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08期  作者:政莊 出版时间:1990-10-07
    关键字: 孙中山 武昌起义 庇能会议 中国同盟会 共进会

    有人认为孙中山先生与武昌起义扯不上关系,理由是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公元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那天,武昌起义,一擧功成。当时中山先生正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旅途中。次日(美国时间:十月十二日)他在旅馆里吃早餐,偶尔翻阅报纸,才知道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这是事实。然而,如果单凭这件事就判断武昌起义跟中山先生没有关系,那祗能说是皮表之见,并未做全般性的观察,切入问题的核心。诚然,辛亥年的武昌起义原系「偶发事件」比革命党人预定大擧的时间至少提前了两年。连中山先生都承认

  • 文章辛亥革命前後二三事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9期  作者:林宛靑 出版时间:1982-10-08
    关键字: 辛亥革命 黄克强 张竹君 武昌起义 青天白日旗

    黄克强与张竹君辛亥武昌起义,原定十月七日发难的;因淸廷当局,防范甚严,革命军不能有所行动,不得已乃改在九日起事。谁知九日那天,革命党秘密机关被淸吏破获,乃不得不改在十月十日仓促起义。所以在起义之初,党中重要首脑,皆不在场,弄得羣龙无首,困难重重。后来,才有人想到新军协统黎元洪来。但当革命党人走到黎之寓所去请他时,黎早已避到一位属员的家里去了。终于给革命党人寻着,大家逼他出任都督,否则枪毙。黎不得已,乃勉强答应,军心始得安定。黎以后一帆风顺,做到总统,可谓

  • 文章辛亥革命時的民心士氣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9期  作者:吳必先 出版时间:1982-10-08
    关键字: 辛亥革命 民心士气 武昌起义 红十字会 上海租界

    辛亥年双十武昌起义成功,不久各省光复,于元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迄今已经七一年,当年经过,史书已有记载,现在只记一些琐事,以见一斑。响应革命双十之夜革命军占领武昌之后,淸吏瑞澂、张彪等狼狈而逃,淸军无主,革命军遂收复汉口、汉阳,后来淸廷派廕昌率军反攻,革命军以众寡不敌,而且隔了一条长江,补给困难,便退出了汉口、汉阳。淸军占领汉口,迁怒百姓,大事焚掠,大火不熄,冲要繁华之境,化为革命之热烈观之,则又是一段可歌可泣的事蹟。淸军反正当时汉口租界人士,为了

  • 文章(紀念革命先烈暨慶祝青年節特輯)黃花岡烈士事略序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24期  出版时间:1992-03-29
    关键字: 黄花岗烈士 青年节 武昌起义 三民主义

    滿清末造,革命黨人歷艱難險巇,以堅毅不撓之精神,與民賊相搏,躓踣者屢,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吾黨菁華,付之一炬,其損失可謂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顧自民國肇造,變亂紛乘,黃花岡上一坏土,猶湮沒於荒煙蔓草間,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脩,十年始有事略之編纂;...

  • 文章(嶺南先烈先進革命事蹟値得緬懷追憶)馬超俊冒死招降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9期  出版时间:1982-10-08
    关键字: 马超俊 岭南同乡会 先进革命事迹 广东华侨敢死队 武昌起义

    民前一年八月十九日(即国历十月十日)武昌起义发难后,当时年方廿七的马超俊先生正在广州,即接获革命军总司令黄克强的密电,邀集各路革命党人驰援武昌。马超俊先生遂由广州赶赴香港,发动海外归国侨工及外国商船上海员同志参加支援的行列。未及半旬,即有凌定邦等七十多人参加,同时各自醵资购置短枪械具,于九月九日首航赴沪。到了上海之后又邀约华侨海员马伯麟、马福麟等廿余人参加,于是便组织一支「广东华侨敢死队」,并公推马先生为队长。沿途一切开支均由各人自行负担。九月廿日由上海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