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台湾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梁启超到台湾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 第107期  作者:慶文  出版时间:1998-12-31
    关键字: 梁启超 戊戌变法 台湾

    仅免于难,但国家在慈禧专权肆虐,为所欲为之下,民不聊生,水深火热,正在加大,其忧国忧民之心情,自可想像。其时台湾赴日本留学生,由蒋渭水、吴海水、林丽明、林献堂、蔡培火及陈逢源等,筹组台湾文化协会,其目的为抗日运动,因仰慕梁启超系大政治家,就在日本由蒋渭水、林献堂等多人,晋见梁启超,并将在台湾发起民运,用武力来实行抗日等行动,向梁启超陈述一遍,梁启超听完之后,认为所谓「武力」抗日,并不妥当,因民间以有限之「武力」,如何敌得过日本的军队?而且反抗的力量愈高,其

  • 文章故院士陳槃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 第108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9-12-31
    关键字: 台湾 陈槃 生平

    其谦敬前辈又如此。三十九年十二月,傅孟真师遽逝, 先生哭之哀,盖其学问之径涂,人生之蕲向,莫不受师之启导鼓舞;又其肄业中山大学时,尝为乡人之怙奸者诬陷为共党,赖师极力营救,始得昭白。师又察其窘于膏火,即由史语所拨款补助,使能卒学业。故其诗,有「微生公再造」、「孤寒有照临」之句。终身感念,莫或忘之。每见后生,辄以师之才学志行相告勉;至耄年,犹时时持师相片默然久对,其师弟肫挚之情有非恒人所及者。四十五年, 先生兼任台湾大学教授,讲授左传研究等课,共三年

  • 文章癸丑國父過臺之史實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曾迺碩 出版时间:1974-12-01
    关键字: 孙中山 台湾 “二次革命” 台湾光复运动

    日国父发表宣言,并电劝袁世凯辞职,以息战祸。上海讨袁举事。廿三日今总统 蒋公率师随陈其美攻江南制造局,不克。廿五日湖口讨袁军败退,湖南独立。廿七日上海讨袁军退往吴淞。南京讨袁军失败,黄兴离开南京,赴粤。八月二日 国父偕胡汉民离沪赴粤,舟次马尾,改来台湾,转赴日本。三日袁世凯以龙济光为广东都督。五日广东取消独立。六日安庆讨袁军失败。九日福建讨袁军失败。十三日湖南取消独立。十八日江西讨袁军失败。九月一日今总统 蒋公自沪抵长崎。袁军张勋攻占南京。四日袁世凯解散

  • 文章越南抗法·台湾抗日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0卷 第3期  作者:黃國珍  出版时间:2002-07-31
    关键字: 刘永福 越南抗法 台湾抗日

    陆军在越南避黑旗而攻大原谅山,入镇南关。于是有冯子材镇南关大败法军之大捷。黑旗军亦在临洮歼灭敌红裤军以应之。奈清廷囿于李鸿章之主和派以见胜利败收,法人以降款成和,而订立中法天津和约,承认越南独立,法军更据澎湖胁逼清廷,谓刘永福不退保胜,法军亦不退澎湖,永福因此无奈,率兵归国。越南自此不复为中国有矣!肩起抗日保台责任永福归国后,粤督张之洞著永福集黑旗军三营于广州燕塘训练以备用,清廷并派永福摄南澳镇总兵,赐简任提督衔,以固南疆。至中日构衅,台湾为中国东南

  • 文章原籍广东的台湾革命志士罗福星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2卷 第4期  作者:王紹通  出版时间:1982-12-31
    关键字: 罗福星 革命志士 抗日斗争 台湾

    善于谋事策划。每喜与人谈革命抗敌的故事,娓娓不倦,和他接触的人,都觉得他是个和易近人的靑年人,都乐意和他接近,受他薰陶。他父母到印尼谋生,他于淸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诞生侨居地—印尼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城。六岁时,他祖父耀南(超六)带他囘国启蒙,一八九六年,他十三岁,再赴巴城,就读华侨学校。光绪二十九年(一九〇三年),他十九岁,随祖父来台湾,卜居苗栗一堡牛栏庄(今苗栗丰湖村)。他祖父来台可能有所筹划。因为苗栗一带,是客家的居住区,所以他特别到那裏寻亲访友

  • 文章台湾抗日英雄罗福星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2卷 第3期  作者:徐少同 出版时间:2014-07-31
    关键字: 罗福星 中国同盟会 黄花岗起义 台湾抗日 《致爱妻书》

    注:罗福星遗像)罗福星,字东亚,号国权,祖籍嘉应州镇平(今广东蕉岭)县大地村,一八八六年二月二十四日出生于印尼巴达维亚(雅加达)。周岁随父返广东故乡,接受中华文化薰陶,六岁乡受启蒙教育。十岁又随父返回巴城,就读于华侨中学学校。一九〇三年,十七岁的罗福星再随祖父来到台湾,居住在造桥乡丰湖村桃子窝。那时,日本已占领台湾十余年,殖民统治者暴虐、专横、肆意欺压、奴役台湾同胞,他目睹日寇的残暴罪行,又受孙中山伟大思想的感召,决心献身于抗日复台的事业。一九〇七年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