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革命共返回3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辛亥革命前后的长沙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童梅岑 出版时间:1981-07-15
    关键字: 辛亥革命 长沙 革命实录

    本文敍辛亥年間事,娓娓道來,令人忘倦。寫梅植根一段,尤為壯濶奇絶。

  • 文章辛亥光復南京史話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22期  作者:蔣鑫  出版时间:1964-10-25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南京 光复

    我在淸末宣统元年入伍,是南洋第九鎭,卅四标的士兵。统制(师长)徐绍祯,下分协统(旅长)标统(团长)管带(营长)队官(连长),虽有一、二、三、四连之编制,但曰前、左、右、后队,如一营前队(即一营一连),个人在三营后队(四连)后排当兵。辛亥起义时,士兵不知,因过去有民立报宣传革命,但被禁止阅读。后革命党派人来拉兵,不论官兵,皆可保持阶级,故士兵纷纷逃亡,我部即调至秣陵关。在赴秣陵关之前,营长宣布出发,我们每人只有五发子弹,并谓是前去接防,不是作战,但已将淸

  • 文章挽回辛亥革命功败垂成之一役 南京天堡城攻战记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5期  作者:朱全性 出版时间:1979-02-01
    关键字: 辛亥革命 革命军 武昌起义 南京

    国父提倡革命,矢志推翻满淸,拯救中国。但自乙未年(淸光緖廿一年)防城之役起,频频失败,尤以辛亥年黄花岗之役,全党精英损失惨重,革命大业几为之中断。幸武汉方面同志,在满淸新军中的工作非常成功,各标各协中,均有党人参加。在汉口宝善里十四号及武昌小朝街八十五号,均设有机关。辛亥年阴历八月十八日中午,党人孙武、潘善伯、邓玉麟正在宝善里十四号配制炸药,不愼爆炸,声震四隣,被俄国巡捕发现为革命党机关,搜去名册、符号、旗帜,立转解督署。湖北总都督瑞澂得讯大惊,立即下令

  • 文章黃克强長沙脫險珍史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33期  作者:曹文錫  出版时间:1974-10-10
    关键字: 起义 黄兴 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

    黄克强(兴)先生,策划革命,为中山先生之左右手,功勋载在国史,其在一九〇四年(光绪三十年)于长沙策动推翻满清一事之经过,海内外各书报多有刊载,惜多语焉不详,昨捡旧笥,得此事真相方悉乃武昌黄吉亭先进所营救,因亟录之,此一民国前夕之革命珍史,想亦读者诸君所乐闻也。

  • 文章梁啓超的二次武漢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43期  作者:田子渝  出版时间:2002-04-10
    关键字: 梁启超 武汉行 政治改良 革命

    梁啓超(一八七三—一九二九),字卓如,號任公,廣東新會人。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年)中舉人,後拜康有爲爲師,頗得康賞識。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他赴京,與恩師一起聯合在京會試一三〇〇餘舉人上書光緒,要求變法強國,時稱「公車上書」。次年(一八九六年)在上海擔任《時務報》主筆,鼓吹變法不遺餘力,因觀點新潮,語言澎湃激情而名聲大噪,成爲一代名士。民國建立後,又擔任北京政府內閣的成員,爲護國運動的旗手。他在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年)兩...

  • 文章太原發現趙戴文的兩件遺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9期  作者:李文選、趙鵬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赵戴文 追随革命 遗物发现

    赵戴文(一八六七—一九四三)字次陇,晚号清凉山人,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人,早年留学日本,期间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他是山西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历任山西省督军公署参谋长,察哈尔省主席,国民政府内政部长、监察院院长、国民政府委员、太原绥靖公署总参议、山西省政府主席等职,是民国时期富有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他一生曾身居要职,却淡泊名利,在逝世前自撰墓碑:《中国国民党党员赵戴文之墓》,显现他一生矢志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坦荡襟怀。他自幼熟读孔孟经典,常常以史

  • 文章革命的新都——武汉(下)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5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2000-04-10
    关键字: 革命新都 武汉 追忆历史

    一九二七年四月初,时局紧张起来,武汉反蒋行动与长江下游的**行动,已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就在三月二十二日,革命军克服上海的那一天,蒋介石要求鲍罗廷归国的电报,也到了武汉。武汉政府已决定对南京采取军事行动。人事动荡得厉害,蒋系人物,大都离武汉东下。十一军军长陈铭枢,也离开部队。而由第四军副军长张发奎兼代十一军军长,显见一种临时措施。第四军已奉到兼程东下的秘密命令。由十二师师长黄琪翔率军部,先头部队出发。其华他们政治部的人,也全部在武昌徐家棚上了轮船。只候

  • 文章吳祿貞被刺,閻、溫由太原南北分進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刺袁方案 吴禄贞被刺 三镇兵入晋 晋南革命

    武昌起义之初,北京清政府曾经派遣陆军第六鎭(即师)全部沿京汉路南下,原拟参加进攻武汉。六鎭的鎭台是吴禄贞,湖北人,系同盟会员。嗣因山西近在北京肘腋,已先发生起义行动,遂又令吴鎭留驻石家庄,停止南下;并派吴禄贞为山西巡抚,带兵入山西,鎭压革命。吴到石家庄后,与阎、温等互相派人联络,约定娘子关会面,共商北方革命大计。当时山西方面,前往参加娘子关会议的有阎锡山、温寿泉、赵戴文、黄国梁、姚以价、马开崧、乔煦等。当经会议决定:组织燕晋革命联军,吴任大都督,阎为副

  • 文章受邀囘武汉,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13期  作者:李志新  出版时间:1994-10-1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八十周年 十八星联九角旗

    因为两部电影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一部「国父传」,在武昌首义一段出现四次画面一分钟,一次武昌起义成功了。三次有三马并行黄兴在中,出现黄兴到了四字,三马之内边几面靑天白日旗幌动。一部「辛亥双十」,在武昌起义革命成功之后,全场欢声雷动,靑天白日党旗飞扬,好不热闹。不知观众中之湖北人,武昌首义者之后裔,有何感想?实际上, 国父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中「武汉首义,各省景从」说得明白,没有武昌首义那有中华民国?武昌首义使用的旗帜,只有共进会的会旗九角旗。临时政府成立,参议院开会

  • 文章淞滬抗日戰爭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上官志標功垂不朽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6期  作者:盧元駿  出版时间:1983-05-01
    关键字: 淞沪会战 抗日战争 革命烈士

    日本對華侵略向具野心,自發動蘆溝橋事變後我國因奮起抗戰,爲此它乃同時攻擊、平、津、淞滬等地,擴大戰區。淞滬方面,日軍計派軍艦三十二艘,陸軍三十萬人,以海空軍掩護,進犯吳淞、洌河一帶,我軍參戰者達五十餘師,奮勇抵抗,敵軍死傷慘重,日寇乃採迂迥戰術,進攻金山、松江等地,其中尤以寶山、四行倉庫之爭奪戰爲最著名。所謂「四行倉庫」者,爲我國政府所設大陸銀行、金城銀行等之聯合倉庫,址近上海火車站,時爲我軍駐紮,作掩護撤退之用也。此守四行倉庫者爲八十八師第五二四團謝普...

共33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