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发展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武漢從塌陷中崛起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56期  作者:仇佩芬 出版时间:2005-07-10
    关键字: 武汉发展 交通 经济发展

    華中商業的重鎭也是唯一金融中心 沒趕上沿海開放也未畫入西部開發

  • 文章武漢化學工業區——石化產業的基地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5期  出版时间:2010-04-20
    关键字: 化工区 区域条件 空间布局 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 发展展望

    「乙烯」由英文Ethene所直譯,是一種無色、無臭,略帶甜味的氣體,也是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合成塑料(聚乙烯及聚氯乙烯)、合成乙醇(酒精)的基本化工原料,在工業上被廣泛利用。尚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劑,是一種已證實的植物激素。

  • 文章民国四年至廿七年,武汉棉纺织业发展总体观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85期  作者:劉岩岩  出版时间:2012-10-10
    关键字: 武汉棉纺织业 发展概况 同行对比

    本文榮獲《湖北文獻》研究生論文獎學金,作者劉岩岩,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博士、貴州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經濟史研究;導師為武漢大學敖文蔚教授。

  • 文章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武漢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5期  出版时间:2010-04-20
    关键字: 武汉 发展前景 政治经济概况

    的城池,学者研究认为是长江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文明融合的突破口。三千五百年间,因水运发达,物产丰富,这里从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并由军事中心进而发展为区域性政治商贸中心,武汉因此拥有融汇多元文化的优势和特质。辛亥革命的首义文化铸就了武汉人「敢为天下先」的人文精神。历史上,武汉商业发达,汉口曾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武汉还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廿世纪以来,先后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心、国民革命中心和抗战初期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一九一一年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

  • 文章臨港工業城——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5期  出版时间:2010-04-20
    关键字: 武汉阳逻港 区域定位 发展方向

    注:新洲阳逻港江海直达)伴随武汉城市建设的发展,阳逻的区位优势日渐彰显,长江阳逻港,拥有长江中上游最佳的天然深水岸线,具有建设华中地区最大的、以货柜(集装箱)江海直达为主的外向型主枢纽港口的自然条件;开发区与106、318国道紧密相连,穿越开发区的武汉遶城高速公路和建成通车的阳逻长江大桥与沪蓉、京珠高速公路一线贯通;京广、京九铁路自南而北夹境而过,京九铁路新洲旧街车站距开发区仅卅公里,京广铁路专用线已延伸到阳逻港区,正在规划沿江拓伸;阳逻距武汉天河

  • 文章國父心目中之武漢三鎭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9期  作者:本社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6-04-10
    关键字: 武汉三镇 发展形势 国父游鄂

    湖北爲全國神經中樞,長江漢水貫通東西,平漢粤漢綰轂南北,素稱九省通衢,農產殷富,商賈輻輳,漢冶萍煤鐵,質優藏富,實爲重工業之母,引三峽水利爲動力,亦爲世界水利之冠,益以浩渺烟波之洞庭,輔以大別桐柏之淸幽,風物蓋世,景色宜人,人性機智幹練,刻苦冒險,剛柔相濟,尤爲我中華全國最具領導作用之首府。國父於民元四月遊鄂之時,曾謂:「武陽夏三鎭,宜聯成一氣,漢口爲商業區,漢陽爲工業區,武昌爲政治文化區。應在長江上建築大橋,或鑿隧道,聯絡武漢,再從漢口後湖上通襄河,下...

  • 文章武漢日報小史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7期  作者:宋漱石  出版时间:1978-04-10
    关键字: 武汉日报 创办始末 发展历史

    武漢日報創刋於民國十八年六月十日,起初社長一職由中宣部長兼任,下設經理、編輯兩部;總編輯與總經理平行,實際負責編務及社務。民國二十年後始正式設置社長,首任社長爲王亞明先生。武漢日報改爲公司後,宋潄石先生任社長、王亞明先生任董事長。武漢日報設在漢口特別市,原日出兩大張,繼續出三大張至四大張半不等,視當日新聞與廣告的多寡,調整篇幅。民國廿三年後,業務日漸上昇,發行三萬餘份,並空運南京、上海、北平、天津等大都市,不僅銷行範圍如此廣大,而且空運南京的報紙,八時以...

  • 文章歷史悠久的太原琉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王劍霓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琉璃始于山西 太原琉璃 唐三彩 历史发展

    介休附近出土北朝时绿釉菩萨三躯,以灰白坩泥掐造,衣纹敷以绿釉,头脸手足则利用底胎本色,分外醒目,工艺发展到相当高度。一九五八年六月,太原南郊金胜村南之唐墓出土陶瓷器百余件,出现有唐三彩瓶、香炉、粉盒、小瓶等。唐三彩为琉璃艺术之精品,出土于太原,是山西琉璃最早显于于太原之实物,也是太原为山西琉璃早期主要产地之物证。唐之后,太原琉璃,多存实物及记载。宋熙宁二年(一〇六九年),创建于太原马庄的芳林奇,以琉璃建筑著称,存有宋建釉瓦大殿,为了安全保藏,八〇年代移于

  • 文章建都前的南京憶舊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7期  作者:朱沛蓮  出版时间:1981-02-15
    关键字: 南京记忆 南京发展 人物回忆 南京物产

    庸中佼佼,说得上差强人意。但因距离上海不远,上海申报、新闻报、时事新报、时报等大报的报纸,当日下午三四点钟,便可与读者相见,形成看当地报为应酬性而看上海报才是眞看报的说法。因此据统计顚示,上海各报在南京的销数,远超出当地各报所销之数,所以当地报纸欲谋改进发展,眞是谈何容易!民国成立了十几年,街上拖着长辫子彳亍摇摆的男子,随处可以看到。其中大半是旗人,汉人拖辫子的,则以在前淸时代做过官,受过朝廷的恩典,或是有过功名,如翰林、进士、擧人、秀才、贡生之类居多,也有部分

  • 文章腾飞中的大武汉生态发展新区——东西湖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5期  出版时间:2010-04-20
    关键字: 武汉市东西湖区 区内产业介绍 发展前景

    注:武汉亚东水泥公司鸟瞰)五十亿元财政收入凸显「东西湖速度」东西湖区二〇〇九年全口径财政收入以五十点一八亿元收官,同比增长百分之卅一点五,增幅居全市第一,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从二〇〇七年的廿七亿六千一百万元增加到二〇〇八年的卅八亿七千万元元,再到二〇〇九年突破五十亿元,东西湖区全口径财政收入每年都以两位元数的速度平稳增长。尽管在二〇〇九年初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但该区始终坚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破解发展难题,适时调整战略,经济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