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雩都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文天祥在雩都的传说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9期  作者:高嵐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文天祥 历史传说

    雩都一、澄江投亲雩都澄江(今属葛坳鄕),是一个四面环山,景色秀丽的山村。这里世居著百十户谭姓人家。村子四方,高耸著四根巨大的红麻石柱子,上有东门、南门、西门和北门的题刻。据说这是南宋末年丞相文天祥赐写的,至今还留下一根「南门」的半截柱子。当地人流传着这么一段佳话。文天祥出身贫寒。父亲文国斋是一位半生潦倒的穷秀才,为生活所迫,从庐陵(今吉水县)飘泊到澄江,当了谭家私塾先生。有一年,小文天祥从家鄕出来寻找父亲。他路远迢迢,沿途求乞,好不容易来到澄江村。父亲

  • 文章雩都曩昔之习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38期  作者:易烈相 出版时间:1989-10-20
    关键字: 风土习俗 学者观点 民间礼仪

    如其所说,用特志之,以儆世人。当今世风式微,民意议坛,败类充塞其间,争权夺利,信口辱骂,施暴打斗,目无尊长,与禽兽何异。又如窃盗之猖獗,公然抢刼,杀人纵火,肆无忌惮。似此人心日下,皆系礼敎放荡,有以所致,殊堪痛心。故应急切提倡,重修礼制,以挽目前之颓风;此则笔者提出本文之用意,藉资惕厉。雩都历经先贤之治理,如宋儒周濓溪[2]文天祥[3],及明儒王守仁[4]等;足使顽夫廉,懦夫有立志,周茂叔曰:「雩都之风俗,前有千古,后有万年,吾不胜臆度。」他因常来雩都,访其

  • 文章別饒風味 名聞遐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0期  作者:高嵐  出版时间:2000-05-01
    关键字: 地方特产 梓山酱油 来木 特产供销

    雩都 高岚梓山酱油香飘万家驰名全省的雩都传统特产梓山酱油,相传已有两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据说,最初酿造梓山酱油的是一位姓邱的师傅。他从祖籍万载县来到雩都梓山村,在那里娶亲成了家,开始从事做酱油的生涯。因为他做的酱油味美色佳,芳醇可口,大家争相购买,很快就在全县出了名。后来,这手艺在当地流传下来,酱油就成为梓山的传统特产,不仅畅销全县,而且在全省享有盛名。梓山酱油,色纯黑,气芬芳,味香醇,浓度高,黏性强,久不沉淀,鲜美可口,开胃助食,是烹调佳肴,设宴待客

  • 文章成立雩都縣同鄉會的構想與説明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2期  作者:丁迪  出版时间:1985-10-15
    关键字: 同乡会 谚语 捐款 奖助学金 公墓 敬老院

    雩都 丁迪去(七三)年住在台北市郊的雩都同鄕们很热心的成立一个期望已久、众望所归的『雩都县同鄕会』,无不鼓舞欢欣!第一次开成立大会时,到会人数非常踊跃,多达二百多人。热闹非凡,交相庆贺。会后,常有雩都同鄕问到:『成立雩都县同鄕会,对同鄕有甚么好处』?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价値、很有意义的问题;也是所有雩都同鄕最关心、最切身的问题。我身为雩都人,是同鄕会之一分子,义不不容辞,应尽我一己智力,有感而发。拟具一个『雩都县同鄕会开展会务实施计画』。曾经提交在今(七四

  • 文章雩都人不会遗忘的两位乡贤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9期  作者:鍾岳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丁心普 钟起衡 先贤 人物传略 留学日本 教育事业

    雩都 钟岳一、丁心普先贤:国史馆现藏民国人物传记史料汇编第十八辑、第一名就是我雩都丁心普先生行略(民前十年十月二十八日—民国八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先生讳国萃,号序吾,字心普,民国前十年九月二十七(农历)出生于南新陂鄕之圳背村,家世以耕读为业,忠厚传家,富而好礼,故誉满鄕邑,封翁炳南公,幼习制艺,中年弃儒从商,继创实业,鸿图大展,蜚声南赣,平生乐善好施,有陶朱风,晚年典封五品衔直隶州大夫,追封及于前代,光耀门庭,荣及鄕党。先生昆玉六人,序列第五、长二早逝

  • 文章雩都旅台同鄕之溯源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0期  作者:陳傳興 出版时间:1985-04-01
    关键字: 历史沿革 地方风情 日据时期 同乡会 捐赠

    岛任何角落,都有雩都人。亦因此种发展潜力之原因,时间逾久而陆续由旅台的亲友亦逾多;迄至民国十七年朱毛**为祸赣南时,避难**而来台湾的人,更不知其数了。囘忆民国十七年以前,绝大多数旅台者,都在农历十二月要返囘雩都老家过团圆年,过完新年正月再来,(按:雩都距厦门约七百余华里,十日左右可到达,渡海至台南安平、布袋,费时较难确定。若顺风三五日可到。)自民国十七年后,因匪祸猖獗祇有来者就没囘去的。自此开始,有部份人在此娶妻成家,衍生第二代了,总人数究有多少,无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