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道统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从易理窥见中国之道统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4期  作者:陈立光  出版时间:1989-01-16
    关键字: 易经 道统 宇宙 生命

    两月以前,本人曾在此讲堂中,答允诸位讲述一次有关中国文化中之道统,并先约略说明其与其他文化不同之处,曾谓资本主义文化,以英美为代表,其特征为「重财而轻德」,充其极,人为财奴;共产主义文化,以苏俄为代表,其特征为「重物而轻人」,充其极,人为物役;三民主义文化,以中国为代表,其特征为「重人兼重德」,充其极,人终是人.人能宏道,道能济世,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兹先从易经浅释说起,再言中国道统之形成,因此而认识中国,更信其能拯救世界。㈠易经浅释吾国祖先重视宇宙间

  • 文章中山先生与道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米至仁 出版时间:2014-07-01
    关键字: 孙中山 道统 孔孟之道

    民国十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桂林晋见 国父中山先生时曾问:「先生革命之思想基础为何?」中山先生回答说:「中国有一道统,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相继不绝。我的思想基础,就是继承这一道统,而要把它发扬光大耳。」当时并没有谈及道统的内容,但他的革命理论已经贯注在他所著的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以及三民主义。虽然当时他还没有在广州演讲三民主义,文言的版本已经发表。(一)道统的体系言及道统不能离开门徒追记的语论:一、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

  • 文章總统 蔣公悼辭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4期  作者:何志浩 出版时间:1975-04-30
    关键字: 悼辞 道统 民心 盛德 丰功

    道统继绝世,四维挽民心。盛德侔天地,丰功迈古今。

  • 文章人理學之硏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2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1995-04-01
    关键字: 人理学 格物致知 理学 道统

    我子孙黎民,尙亦有利哉。」我们在千古以下,读到这段话,仍会感到无比的鼓舞,无怪诗圣杜甫曾歌颂希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由于大学是「修齐治平之一贯大道」,主纲是「明明德于天下」,笔者以后知后觉的有利地位,以孔解孔,提出「格物」应是「人性」亦即「全人格」的正确规范与理解,「物格」就是思想贯通的境界,其间不必有「天理」、「人欲」之分,但凭人性同然之恕,「将心比心」,以求二人以至众人和谐相处之「仁」,其方法则为「允执其中」,此乃我国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的道统眞传

  • 文章認識中華文化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43期  作者:黃錦鋐 出版时间:1990-03-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道统 道德 宗教

    一般人谈到中华文化道统,都会历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而孔子集大成。而读书人也以继承中华道统为荣,韩愈论中华道统时就说:「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原道),隐约而以自己为继承孟子道统之传人。以后朱熹也说,孔子之道,传至孟子,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有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详见大学.章句序)而以自己私淑二程继承孔子之道统自居。然而孔子

  • 文章鄒豹君敎授致本刋編者函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90-12-20
    关键字: 禹贡时代 科学与道统 屈万里

    历史不敢提明。⒊长江与汉江处于平等地位,证明时代较早之时,还未搞淸楚汉江是长江的大支流,误认长江与汉江是两条独立的河,东流入流。⒋禹贡(尧时)的南界(指最南之地)是衡山。舜死在衡山以南,证明舜时中国南界比尧时偏南。这成书时代似在尧时而非帝舜。⒌九州之内不提粮食作物。那时候各州尙无固定的作物,不便载入。这些都是由比较而来的证据。商务是否付印我书,尙未接信。中国人相信有道统,这个不能成立。如了解科学,道统是假设的,是阻碍进步的。过去屈万里敎授力言朱熹好,我反对

  • 文章關學宗師張横渠先生的四語教闡微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6期  作者:曾守湯  出版时间:1981-07-15
    关键字: 张横渠 横渠四句教 阐微 中国文化道统

    【作者簡介】本文作者係中正大學民三三級校友,曾任軍政治部主任、軍團政戰部副主任、臺灣省政府參議、省立彰化學院副敎授,現任中小企銀專門委員,並兼世界新專敎席。

  • 文章中华道统表撰修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12期  作者:郝世昌 出版时间:1984-12-30
    关键字: 中华道统 中庸之道 王政思想 修撰记录

    一·缘起七十一年三月,笔者服务于台中明道高级中学,校长汪广平先生为加强民族精神敎育,拟设立「弘道馆一,并以「中华道统」为布置中心,嘱予撰表,予以玆事体大,未敢承命,经婉谢者再,惟情不可却,乃允以撰写初稿,再就正于高明,始敢动笔。二·溯源回溯民国十年 国父在桂林答复国际共党代表马林、曾说:「中国有一个道统,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相继不绝;我的思想基础,就是这个道统;我的革命思想,就是继承这个正统思想来发扬光大。」先总统 蒋公说:「三民主义的基本精神,就是

  • 文章先祖母心中的「天」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7期  作者:李盛菉 出版时间:1999-08-01
    关键字: 先祖母 人物事略 “天”思想 儒学道统文化

    余家三老皆天赋善良仁德认为有意志、人格公平正义之天,故强烈表现诸多善行事迹,亦足可代表故鄕兴国优良文化,易言之,即承传中华儒学道统文化。中庸云:「仲尼祖述尧舜(孔子远宗及称述尧舜仁德之道),宪章文武(近法与表彰周文王、武王的治政法则),上律天时(向上规模天时上的变化)。」、「天命之谓性(人秉天的动能而生、其本性乃善)。」论语,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上天赋予我高尙德性,恶徒桓魋能把我怎样?)。」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君子有三畏

  • 文章中道學説挽救危亡促進和平統一建立大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3期  作者:陳有聖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中道学说 和平统一 中国道统 儒家思想

    中道者,乃「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简言之,无礼乐,人心微妙,礼主别易,分析至精,乐主和固,综合为一,礼乐兼施,乃得中庸。尙书此十六字,为尧、舜、禹,三圣传授心法。为中国道统之渊源。人心为何?道心为何?去人欲,存天理,所谓人欲天理,正为人心道心恰切注脚。人心即人欲充斥之心,道心乃存天理之心。人均有人欲,人亦有天理,然人欲与天理不能平衡,人欲常掩盖天理,故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所以虽有人心道心,但一则以危,一则以微。危为危害,人欲充斥之心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