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436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选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張秀亞 出版时间:1979-11-01
    关键字: 买书 逛书店 “爱书的人” 读书

    从前读的时候,常喜欢去逛旧店每每逢星期天或假日,上午出去,下午总是踏着一地的斜阳,大包小裹的带着好多本囘来,还顺便在街头买几串当地的名产—脆枣,囘到宿舍,一起放在迎窗的那只小几上,泡上一杯菊花茶,将脆枣连同的内容,一并囫囵呑下,眞觉趣味无穷。我逛旧店的癖好,在我读时代一直延续了好几年,直到有一天在一家旧店的架上发现了自己高中毕业时,由家中「资助」出版的那本薄薄的文集,想不到才出版两三年,就被人家拿去当旧卖了,当时年少好强的我,心中眞觉得

  • 文章孙过庭谱双绝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9期  作者:岱宗 出版时间:1975-09-25
    关键字: 孙过庭 谱》 书法 草书

    唐代孙过庭谱,为历代论名作之一,不特笔法精妙,风神洒落;且立论正确,写作俱佳,允称双绝。

  • 文章悼念藝壇好友侯傳勛先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張俊傑 出版时间:1993-10-01
    关键字: 侯传勋 悼念 书法 楷书 隶书

    人生的价値,不在荣华富贵位高名显,而在于有生之年,为社会贡献多少心力,为文化建树多少成就,为敎育提供多少服务,为群伦造就多少幸福,以及为宇宙注入了多少永恒的生命。侯传勋先生,虽然已经离开这个社会,也随着他的逝世,放下了艺术敎育的担子,但他的人格修养、法作品及其对法敎育的影响,仍然活在艺坛同道好友以及曾经从游学者的心目中。多年来,在行政院同仁画社里,侯先生敎法,我敎国画,其实并非敎,而是像兄弟姐妹和好朋友一样,各就相关画方面的专业知能,提供同仁

  • 文章蘇雲峯教授簡介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3期  作者:李志新  出版时间:1982-04-10
    关键字: 苏云峰 书目

    七月十八日参加辛亥武昌首义同志会理监事会,讨论今年出事宜。见刘韵石先生带来了一包资料,我对其中「淸季武昌学界的革命运动」、「湖北新军」两最有兴趣。刘先生深知我心,说:这是苏先生的著作,你去信他就会寄给你。三十年来,我搜硏的就是湖北首义文物,五十四年辛亥武昌首义同志会在台北成立,是我一人花十年时光泡出来的。六十年中国地方文物展览,湖北文献社、首义史蹟类之一一十张精彩照片,也是我珍藏提供的。六十九年国庆在金瓯的湖北党国名人画展、七十年六月台南、十一月

  • 文章、读、买(上)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80期  作者:黄炳麟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读书 回忆 书籍 诬陷

    一、楔子「中自有黄金屋,中自有千钟粟,中自有颜如玉。」这是科擧时代勉励士人努力读的最大诱因。人总是有欲望的,金屋藏娇与高官厚禄,是读人梦寐以求的最大欲望。因此很多人孜孜不倦的十年寒窗,磨穿铁砚,沉浸在本之中;甚至白首穷经,死而后已!当然亦有不求闻达的隐逸之士,为修身养性怡情,寻求眞理正义而读,那是一种超脱的境界,非功利中人所能望尘。虽然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是挖苦士人、鄙视读人的隐讽,但是读毕竟是修业进德、增益知识的不二法门。即使是已有

  • 文章名山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18期  作者:錢名山  出版时间:1978-07-15
    关键字: 武进 书论 书画

    江南大儒钱名山先生,其生平行谊在吾鄕几于家喩户晓,毋庸多赘。先生生前每遇水旱灾,辄鬻赈灾,活人无算。香港恽茹辛鄕兄收藏邑人画,硏究鄕先贤文献,特以先生于民国卅一年在上海万象旬刋论一文影印寄来请重行刋出,藉以纪念一代宗师,并为后学者之楷模。 ——编著识

  • 文章王軼猛其人其事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2期  作者:正良  出版时间:1974-07-10
    关键字: 王轶猛 书法

    四十年的王轶猛,谈到他在法上的成就,很谦虚的表示:如果他能有一点成绩,那都是得益于四十年从未间断的习生涯,王轶猛认为法不仅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支,同时更是和中国人空灵高远的哲学思想相结合的,为之道,在恒在勤,在无所冀求,在自强不息。王轶猛的盛名,在我国坛响起,是件很突然的事,但是在那背后灌注的工夫,却是绝不突然的。多少年来,王轶猛一直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是大顺水泥制品公司的董事长,同时他是一位法热爱者,在每天忙完了工作之后,他总要抽出两个

  • 文章圣画禅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6期  作者:梅峰  出版时间:1969-06-10
    关键字: 宋珏 书画

    明末莆人宋玨,字比玉,为诸生时,不屑屑于帖括,初负笈入太学。(即国子监。明代国子监有二,一在北京,一在南京。)侨居武林、吴门,交顾梦余谭元春诸人。尝见程嘉燧茘支酒歌,击节叹慕,求得其人,与结交。宋工八分、行、草诸体,善飮酒,每飮以斗计。求者待其酒后,出绫绢,听其挥洒,疾持去,墨沈淋漓,人以为张顚再世。(唐张旭善草。性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疾,人号张顚。)人得玨片札只字,珍藏若拱璧。宋玨亦工诗善画。作诗凭其意兴,未尝留稿。诗集十卷,乃心赏者

  • 文章浅谈王轶老坛魁首,翰苑奇葩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11期  作者:李超哉  出版时间:1994-04-10
    关键字: 王軼猛 書法

    王轶猛先生,为余流寓台员数十年来精诚无间之至友。他自幼获其长兄法名家王遐举先生之教导,勤习法数十载,但其来台之初从不轻易以其作品示人。就余所知,轶猛展露其法之始,系于民国三十九年三月,由左营海军官校调至台北市交通部工作之际。当时交通部迁台不久,该部长沙街办公处大门上急需以「交通部」三个大字作标帜。交通部同事中,知道轶猛长于法,于是写「交通部」这块招牌的责任,遂落在他的肩上。斗大的招牌字,写了挂在交通部的大门口,可是除了少数同事外,知道那三个字是谁

  • 文章王轶猛访问记以一人而兼企业家、法家、及文化事业推动者,在国内颇为罕见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9期  作者:許燕 出版时间:1983-10-10
    关键字: 王轶猛 书法

    在台湾这么一个经济繁荣的社会里,自然有不少卓然有成的企业家;在台湾这么一个自由安定的社会里,自然有不少深厚内蕴的法家;在台湾这么一个祥和富裕的社会里,自然也有不少孜孜不倦致力于文化事业的推动者。可是,能集这三者于一身的人,毕竟为数不多。王轶猛可算是其中的一位。打电话给湖北籍的王轶猛预约访问的时间。想像中,电话里的声音该带着浓重的湖北鄕音,浊重而难懂。可是,线接通后,从那头传来的竟是一口极爽利的标凖国语:「我是王轶猛。」吃惊的不仅是王轶猛标凖的国语,更是

共4363条记录 1/43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