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日交流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憶橫濱中華學院九十週年校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11期  作者:曹世昌 出版时间:1988-11-30
    关键字: 横滨中华学院 校庆感忆 中日交流

    参加,足证我朝野人士对 贵校之发展的重视,这不仅是侨校之光,也是我华侨之光。贵校在民国六十七年获颁赠 国父纪念校之称号,乃极为光荣之事,如今已成为在日本**的坚强堡垒。」尤其特别强调该校师生每年热烈参加双十国庆横滨大游行,中华街人山人海,青天白日满地红大小国旗迎风飘扬,为庆祝行列中的主流,日本各地庆祝活动中最受注目的庆祝活动,因此激起海外各地侨胞之爱国热忱。张资政致词从 国父创党创校的历史回顾,勉该校朝向「传承中华文化,增进中日友谊」两大目标迈进。华侨教育

  • 文章弘扬孙武传统文化结中日友好之花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7期  作者:王保漢 出版时间:2003-07-10
    关键字: 孙子兵法 孙浩 大久保尚武 服部千春 中日交流

    先生还以「孙子兵法」竹简奖励公司优秀员工,以弘扬孙武文化,缔造中日友好之花。孙浩先生在苏州期间,还与日本著名《孙子兵法》研究学者服部千春博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服部千春博士是国际著名的《孙子兵法》研究学者,是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最高顾问,也是中国南开大学的客座研究员、名誉教授。自称是「孙武子门徒」,著有《新编孙子十三篇》一书,曾呈献给毛泽东主席。此书经战国兵法研究学者吴如嵩、谢国良的帮助下,改作《孙子兵法极解》一书,由郭沫若题写书名,由中国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

  • 文章楊守敬與日本訪書志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53期  作者:黃得時  出版时间:1979-10-10
    关键字: 杨守敬 《日本访书志》 中日学术交流 文化交流

    中央日报副刋黄教授所撰:「杨守敬与日本访书志」 一文,更了然于杨氏之伟大。吾乡贤不仅为金石、书法、蒐藏大家,抑且为近世中、日文化交流之巨人,实我同乡之光荣,有足式者。爰洽得黄教授之同意,(黄氏早年留学日本,现为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教授曁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委员)将原刋寄奉,俾供转载。张恭德谨志 六八、五、二十九、台北

  • 文章上國衣冠一水帶 睦鄰卓識女王高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95期  作者:桂心儀 出版时间:2002-02-10
    关键字: 海上丝绸之路 中日关系 文物考古 古文典籍 学佛交流 日本政事

    入唐时祈祷的地方,他曾赴天台山留学,回日本时携去十一面观音像和铜钟,今留在岛上的大宝寺中,柏崎则是「八大家」中另一位海空大师候风之地,留有其《辞本涯》石刻。两位大师的全身塑像石刻,并立于福田岛上,供后人瞻仰、崇礼。奈留岛上盛传明州人张支信的故事。他既是著名的造船匠师,又是一位杰出的航海家。他离鄕背井,来到奈留岛落户,建造大型海船,经营海上运输,对中日物资交流作出很大的贡献,他的船帮往返于明州港与値嘉岛之间,号称明州商帮。张支信造船技艺精湛;航海驾驶操纵自如

  • 文章萬年春秋話海州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2期  作者:紀達凱  出版时间:1993-06-01
    关键字: 锦屏山 桃花涧 文物发掘 石器时代 南京大学 地质专业 中日学者 文化交流

    在桃花涧侧的黄土堆积上开了一个2×3米的采方,经试掘,获取一百余件细石器标本。在此之前的一九七八年,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曾在连云港市东海县大贤庄作地质现象调查,无意中采集到了旧石器标本,从此翻开了连云港地区旧石器考古的篇章。一九八四年夏,笔者参加大贤庄旧石器考古调查,在十余天的调查中,采集到各种旧石器标本数百件。这些造型各异、形制不一,制作精细的古代先民的劳动工具,在漫长的社会进化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距桃花涧东南约一〇〇〇米的酒店村,在露天采磷矿井的地层中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