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科举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淸末科擧考試記趣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4卷 第1期  作者:何元文 出版时间:1986-01-15
    关键字: 县考 道考 制度 清末科举趣事

    我国自汉、唐设科取士,初称「科甲」,后名「科举」,历代相传,以考试选用人才,原为良法美制。迨至明、清,限考八股文体,不重义理,拘于格式,遂无以选拔真才,其弊益甚,至清末始废。然其考试之制度如何?办法怎样?今人已莫能详。何元文先生年逾九旬,为前清参与最后一次考试之人物,所述「科举考试记趣」,足供吾人今日参考,所谓温故知新,弥足珍贵。本文经征得先生同意,特转载于此。 ——编者志

  • 文章明清湘籍歷科進士名籍纂錄(上)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2卷 第4期  作者:蔣勵材  出版时间:1984-10-15
    关键字: 明清时期 湘籍进士 人名辑录 科举取士 进士考试

    前言我國科擧取士,創制最早。溯自隋煬帝大業丙寅進士立科,訖淸德宗光緖乙巳廣學停科,幾歷千三百年,未曾中斷。唐宋益隆其選。降及明淸,則嚴密無比。兩代續擧,亘五百三十餘載,得人之盛,遠邁疇昔。前後科目,雖迭有損益,終以進士一科爲首要。蓋進士取之以文,原屬詞科。上重此而下羨之,國貴此而民榮之。尤以鼎甲出身最受光寵,故世稱翰林爲「玉堂仙」。朝廷奬掖備至,士子企望彌殷。以此羣尙科名,孜孜汲汲,寢饋斯文,力爭上進,所謂「三更燈火五更鷄」,無待宣導,足以蔚成讀書風氣,...

  • 文章明清湘籍歷科進士名籍纂錄(下)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蔣勵材 出版时间:1985-01-15
    关键字: 明清时期 湘籍进士 历代人名录 明清史料 科举进士

    (乙)清代湘籍進士淸代共行一一二科,取進士二七四一九名,湘籍六八六名。一、世祖朝 在位十八年(順治),計八科取進士二八八二名(湘二一)。査淸順治三年丙戍科,共取進士三七三名,(一甲三、二甲七七、三甲二九三)未殿試者三十名。多爲北部冀、晋、魯、豫等省人,我省無名。査順治四年丁亥科,共取進士二九八名。(一甲三、二甲五七、三甲二三八)多爲江南各省人,我省無名。査順治六年己丑科,共取進士三一五名,(一甲三、二甲七七、三甲三一五)江多爲南江北各省人,我省仍無名。黃...

  • 文章「鐵掌黃鳳『岐』奇人奇事」的商榷——兼釋明、淸的「殿試」和「翰林」——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5卷 第3期  作者:謝浩 出版时间:1977-07-15
    关键字: 《湖南文献》 《铁掌黄凤“岐”奇人奇事》 文章商榷 明清科举

    、博(博士);或外改知县、敎职。谭文勤公之所以授「编修」,则因其为咸丰六年(一八五六)丙辰科的二甲第十名进士。以「朝考」绩优而「入馆选」。九年「散馆考试」;又因积优「留馆」而授「编修」。同年秋「大考翰詹」因文宗特别赏识而擢列二等[2]。所以清史稿谭文勤公本传谓其「充会试同考官不由考差」而是「异数」。由此可见,谭文勤公授「翰林院编修」,乃系基于当时科擧制度的必然过程,没有所谓「补授」的「制度」或说法。因为在科擧制度中,除唐、宋两代的「征为翰林学士」之外。翰林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