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国军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八年抗戰敵我優劣之檢討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5期  作者:李宗仁 唐德剛 出版时间:2002-01-10
    关键字: 八年抗战 日本错误战略 蒋氏政府腐败 国军军事糟乱 国军战略错误

    在任何恶劣条件下,都可继续作战。但我方除上述少数优点外,其缺点亦复不少。例如官兵未受严格训练,军纪废弛,战斗力薄弱。因军队伤亡奇重,中央兵役司到处派员抓兵,阖闾骚然。新兵未经训练,即仓猝开赴前线应战,无异驱羊以喂虎口。粮饷待遇既微,致士兵恒苦营养不良,骨瘦如柴。医生、药品均极缺乏,受伤患病官兵境遇之惨,有不忍言者。所以中日战前,日人视中国军队如无物,亦不为无因。至于中央战时政治、军事措施的乖谬,更是数之不尽。若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则吾人首先便要自

  • 文章廣西與護國討袁運動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梁學乾 出版时间:1994-07-10
    关键字: 袁氏称帝 举国声讨 讨袁形势 护国军

    帝制产生的根源帝制问题的发生,表面上发生于「古德诺」的论文和「筹安会」。实际酝酿已久,而主动实由袁氏父子和其少数私人,完全与全国军民官吏无关。筹安会于民国四年八月十四日由杨度、严复、胡瑛、孙毓筠、刘师培、李燮和……等发起,八月二十三日成立,通电各省文武长官,请派代表晋京研究国体问题。是年九月初,各省代表尙未到齐,筹安会即促使代表们运用各省旅京人士组织公民请愿团,向代行立法院的参政院请愿改革国体。但参政院既无接受这种请愿的职权,参政梁士诒遂主使所有请愿团体组成

  • 文章在莒情懷 悠悠歲月(六)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李立初 出版时间:1991-01-10
    关键字: 艰难岁月 历史资料 美国军事顾问

    将士御寒之外,并在本岛各地修建了很多“克难眷舍”,同时,又创办了一所华兴育幼院(后因时代之快速改变与实际之需要,旋改为华兴中学),一所振兴复健中心及托儿所……等,济助伤残将士、军眷遗族,和救助贫苦妇孺,使国军将士,无后顾之忧,社会也得以安定与稳健的发展。在往后的数年中,这些措施,逐年皆有相当程度的进步和成长,不但克服了种种困难,也解决了不少当年军中及社会上一时间颇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譬如现在台北市旧日南机场附近那条“克难街」,就是当年在极度困难的环境之下所产生

  • 文章三十年前国军入越往事回忆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期  作者:覃惠波 出版时间:1980-07-30
    关键字: 国军入越 事件历程 日常生活

    管训。㈢成立留越国军管训总处,下辖三个管训处。1原第一兵团所属部队,编为第一管训处,以原十四军师长张用宾为处长。2谭军长何易所部,及后续入越广西部队统编为第二管训处,以该军副军长王佐文为处长。3彭佐熙中将所部,编为第三管训处,以彭佐熙为处长。4每管训处下辖三个总队,每个总队,下辖三个大队,至五个大队,每大队辖三至四个中队,每中队辖三个分队。5所有编余及不属于各管训处之官兵,另行编成军官队及军士队,直属于管训总处。6各管训处所属各大中队之官长,尽量择优安置

  • 文章入越四年(續完)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石碧清 出版时间:1992-01-10
    关键字: 国军入越 回忆录 越南往事

    之军中民主,四大公开,在对留越国军来说,并无太大影响,因为入越部队非常复杂,平时很多事,多是用协商的,物资,工作的分配,大都用抽签方式,官兵的待遇,完全一样每月三十元越币,大家都没有升迁的机会,其中个人最感遗憾的,官长不必说,只是那些弟兄,原是二等兵,四年后返台,还是二等兵,如果在返台名册上列为上等兵,我想国防部是不会核低的,谈到经费公开,眞是乏善可陈,但以本中队而言,要特别提出一点,本中队是以原属四十六军之部队两个分队,(排)、及原属四十八军一七六师的两个

  • 文章在莒情懷 悠悠歲月(七)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2期  作者:李立初 出版时间:1991-04-1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历史资料 美国军事访问团

    十三、迁库风波自从美国军事顾问团抵华并积极展开其工作后,我国自国防部以下所有各军种的各级指挥机构及后勤单位,一时间亦大为忙碌。每一单位,为配合该顾问团之作业,莫不对其本单位之业务性质及编制等,认眞加以检讨和采取必要的措施。诸如原来编制是否需要扩编或调整?以及连络(翻译)人员之遴选与储训等,都是刻不容缓必须积极进行的工作。我所掌管的单位——联勤工程器材储备库,虽然是一个最基层的后勤机构,但却是担任整个国军工程器材储备和补给的唯一单位。因而,也不能不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