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丰县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北伐後豐縣縣政興革瑣憶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4期  作者:李誠修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北伐时期 丰县 县政 庶政 革新

    吾丰僻处苏省西北边陲,毗连鲁豫两省,自来民性温顺,习保守,乏创意,农耕赖以天时,商旅不行,兼以敎育未能晋及,民智不开,风气闭塞,以致县政不纲,豪强虐民,盗匪时起,富者勉可温饱,贫者难以为生。迨民国十六年梢,海属同鄕王公璵先生出任丰县县长,王公虽系海属人,但在丰有亲戚,有同学,有朋友,对丰县的情形颇多了解。王公为当时的靑年才俊,且富有革命精神,作事勇敢果断,不畏艰险,兼有地方党员志士王公香山,黄公玉山,董公玉玨等鼎力赞助,锐意兴革,为丰县创新猷,为人民造福

  • 文章田賦徴收制度的改進與田地註册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期  作者:李誠修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田赋征收制度 田地注册 丰县

    吾豐田地,共一萬五千六百八十二頃,除去鵝鴨場柳園地及死亡逃戶外,實際課徵一萬四千頃略弱。爲了彌補徵收之不足,每戶農民買賣田地時,每畝(二四〇積步)外加三厘空,也就是是說甲賣乙一畝地,在開差過之時,甲要接收乙一畝零三厘的銀糧,每年每畝徵收芒銀一分三厘,(漕糧二合九約六)先繳上芒,再繳下芒,最後徵收漕糧,其催繳方式,在民國二十一年以前沿用舊制,每屆開徵時,由原差涯戶分送糧單催繳。我縣分苗城、司馬、力村、辛召、忽城、丁蘭、襄田、萬安、載城、在城、永安七級,安請...

  • 文章本縣的黄金時代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期  作者:杜志儉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丰县 种树 挖河 公共设施 交通 经济

    那眞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日子—民国十七年至二十七年—不论食、衣、住、行、工商、交通、建设等,都有可观的成就。虽然有些事,业经鄕贤们谈过,但我仍想把那些事梗槪的说出来。其实北伐时我才是个六七岁的孩子,一天到晚,混吃混玩,到二十七年我仍是个未成年的大孩子。在记忆上差三落四,在所难免,还请诸鄕长鉴谅。大槪是民国十七年吧!我住在里南关,我在火神庙读一年级。记得在我家墙壁上就有两张标语,一张是:「丰县要想富,必须多种树。」另一张是:「丰县要想好,必须挖河道。」这大槪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