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红豆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名冠江苏的常熟古红豆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33期  作者:朱良鈞 出版时间:1998-02-01
    关键字:红豆 常熟 白茆红豆山庄 曾园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以《相思》为题咏红豆的千古名诗,历代相传,脍炙人口。红豆树,原产于岭南,春季开花,蝶形花冠,呈白色或淡红色,其果豆荚状似鸡心,每荚有子一至二粒,形似扁豆,色泽红艳,光亮夺目,经久不变,此即为红豆。因红豆树开花、结子无一定规律,有的要数十年才结实一次,故古人称之为相思子。自古就为亲人相赠,寄托思念之佳品,并为收藏家所特别重视。江、浙一带因气候较寒,不易栽培,故历来此树生长甚少。江苏现有古

  • 文章记述曾园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20期  作者:黃道蘊  出版时间:1994-11-01
    关键字: 曾园 红豆 曾虚白 白皮松树

    湖石为主,叠有假山,山径曲折,玲珑耸秀,池边植有参差有序的十多株白皮松树,挺秀天表,又有多株曲枝(枝状如美女烫过的长发弯弯曲曲)垂柳婀姿多娜,随风轻舞,不同凡响。沿角里街的一边,建有一条长廊,在壁中嵌有数十方石碑。在厅堂向阳的花台里植有二棵红豆树,每届秋日,状如蚕豆般的果实悬垂在树稍上,由其家人先用长竹竿击实,使其打落在地,然后如剥蚕豆般,把每一结夹中的二粒或三粒白嘴红身想思豆剥出来,聚拢集成包,送往上海曾府,以报平安,以慰思鄕之情。唐代大诗人对此相思豆,有首

  • 文章「錢柳姻緣」之由來(下)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45期  作者:蘇懷一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柳如是 钱谦益 姻缘 抗清 红豆山庄

    在嫁于钱谦益后,对时局的忧患和夫君失节,又有多首反映心声的佳作。如钱谦益降清北上前夕,正是中秋佳节,两人泛舟南京秦淮河上,柳如是怀着悲愤惜别的心情,吟诗一首献给钱谦益:「素瑟清樽迥不愁,拖楼云雾似妆楼。夫君本志期安乐,贱妾宁辞学归舟,灯下鸟笼看拂枕,风前鹦鹉唤梳头。可怜明月三五夜,度曲吹萧向碧流。」丈夫一心功名利禄,甘作新贵,而自己则耻为清廷命妇,决不同行。此外,柳如是居白茆红豆山庄时,曾写过一副对联。上联曰:「日毂行天沦左界」下联为「地机激水卷东溟」。横匾

  • 文章常熟市詩詞協會成立十週年慶典紀盛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38期  作者:李克爲 出版时间:1999-05-01
    关键字: 常熟 红豆诗社 十周年 徐安徐

    协」倡导风雅,成绩显著,预祝奋跨世纪,再创辉煌。会长李克为作了题为《品重青山常共勉,诗吟红豆尽相思》的主体讲话,检阅队伍,展示成绩,并深刻阐述了人品与诗品之关系,以及诗词之社会功能问题。顾问瞿果行和理事高扬、周云华、李思奇分别用传统吟诗调、京剧调、越剧调和歌曲调配以音乐,吟唱各自的诗词,充份表达了广大会员热烈庆贺之情。常熟素以植、产红豆而闻名于世,「诗协」因又名「红豆诗社」。顾问吴大梁教授即席朗诵所作《沁园春》词,中有「名红豆,为思民思国,洗炼吟魂」之句

  • 文章常熟市诗词协会(红豆诗社)成立十年庆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37期  作者:朱惠宗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常熟 红豆诗社 十年庆 诗词

    韵律谱诗情,十年树木苍松劲,绿满青山荫后人。贺词:浣溪沙诗吟红豆赏秋光,十里虞山披盛装,七弦琴水向东方。云会楼高人未老,石梅园秀桂飘香,十年磨剑不寻常。

  • 文章白茆鎭重建红豆山庄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52期  作者:蘇毅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白卯镇 红豆山庄 景点 文化旅游 重建筹备

    红豆山庄』、位于白茆鎭西侧,二〇四国道与苏嘉杭高速公路交汇点附近的芙蓉村内。它是一个闻名于海内外的历史景点。『红豆山庄』,原名芙蓉庄,又名碧梧红豆庄。庄内有一株长江之滨罕见的红豆树、(又名相思树)据史料记载:红豆山庄始建于宋末元初云和令顾松庵别业。明嘉靖年间裔孙顾玉柱(山东按察史)扩建、植芙蕖数百株,名芙蓉村。其子顾耿光添植梧桐,并从海南移来红豆两株,改称碧梧红豆庄。后归钱谦益,名「红豆山庄」。河东君柳如是与钱长住庄中,文采风流,传为佳话。红豆又名

  • 文章虞山雜詠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41期  作者:袁建球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虞山 景观 兴福禅寺 尚湖 红豆诗社

    桃源春瀑肥雨漫幽谷,叮咚惊鸟魂。乱红喷涧底,泻出武陵源。维摩旭日寺古藏山谷,栖低望海平。一轮磅礴出,寰宇大光明。兴福禅寺古寺依山破后兴,空心禅影佛前灯。静穿竹径闲飞鸟,初日浮云冉冉升。尙湖山前千顷漾,渚里百花舒。垂钓银钩直,湖中可放鱼。北郊秋菊南山霜叶透,北郭稻香闻。闲步东篱下,黄花醉白云。湖甸烟雨泄水朦胧态,西山烟雨暝。湖桥云夜月,渔火两三星。顶山栗子甘心藏玉质,紫屋满针芒。金粟常相伴,窨来遍体香。红豆诗社移来南国相思子,吟得骚坛一派晴。共向七弦琴上泻

  • 文章廣國詩稿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4卷 第1、2期  作者:曹廣國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咏春 月下梅香 红豆 咏雪 云海寻亲记

    ●咏春东风不吝带春来,一树新芽细细裁。游兴来时大江畔,诗花叠叠感君才。●月下梅香星星伴月玉穹悬,疏影横斜梅最妍。雪里浮香香万里,海角天涯皆有缘。●红豆南山坡上缀香枝,得意春风轻抚肌。揣度郎心几时醉,笑眸一展惹相思。●咏雪梨花曼舞素装妍,壮丽由河银色添。万户小家甜入梦,三江春水喜迎年。尘间总把太平唱,玉阙常将温暖牵。五谷丰登人尽寿,天飘瑞雪润坤乾。●云海寻亲记万里寻亲云海路,梦圆明月桂花香。茫茫宇宙友朋笑,滚滚风雷雨雪藏。磨剑十年终结果,飞娥千载喜还鄕

  • 文章柳如是墓和红豆山庄遗址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35期  作者:吳正明 出版时间:1998-08-01
    关键字: 红豆山庄遗址 柳如是 墓地 《寒柳堂集》

    近几年来,写柳如是的作品逐渐增多。无论是由『柳如是别传』引发的学术研究,还是描写钱柳姻缘的文艺创作,新品不断涌现,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柳如是的后半辈子是在常熟度过的,她的坟墓就在虞山西麓,原来的拂水山庄附近;她居住了八年之久,并且跟好些著名的抗清人物频繁交往的红豆山庄,是在常熟东乡通向长江口岸的白茆塘畔。很有些文史学界朋友关心,并问及这两处的现状,兹将近访所得略加介绍。怀着深情并以极大毅力完成八十多万字皇皇巨著『柳如是别传』的陈寅恪先生,抗战期间在昆明

  • 文章常熟詩壇概貌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9期  作者:李克爲 出版时间:1994-08-01
    关键字: 常熟诗坛 常熟市诗词协会 红豆诗社 发行刊物

    苏南常熟,带湖滨江,山青水绿,鱼米之鄕。历史悠久,文化名邦,诗词传统,源远流长。明清之际,虞山诗派曾光耀文坛;本世纪初,虞社继立而影响深广。卌载以前,政协首创,吟风不歇,广拓诗疆。戊辰中秋,盛会虞阳,石梅园秀,云会楼昻,「常熟市诗词协会」于焉诞生;古虞红豆,植冠全省,缘斯韵事,遥播馨香,因又以「红豆诗社」为名。会员百五,男女少长,来自各界,散处城鄕。多人理事,有序有章。此则全市性之团体也。另外,离休老干部,敎育、工商界,政协联谊会,浒浦旧渔港,各按系统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