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琴河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從州橋到跨塘橋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29期  作者:倩子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县桥 州桥 学道名邦 跨塘桥

    老县场」与县南街之间,即在旧县署大门前,原有一川支流,东从柳沿而来向西去,宋代建署时,因此水流经署前,乃以南北向跨架石桥一座,坡度不高,仅三数级,因在县署前名县桥,到元代元贞元年(公元一二九五年),常熟县升为常熟州,此桥改名州桥,今有人以「周桥」名之者实误,历七十四年至明代洪武二年(公元一三六九年),常熟复为县,此桥亦复名县桥,自宋治平年间以来,历经元、明、清到民国,改朝换代,兵燹火灾,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已有九百余载,此时笔者尙在幼年目睹此桥尙存

  • 文章回復舊時風光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74期  作者:周文新 出版时间:2008-08-01
    关键字: 常熟 整治工程 历史沿革 燕园

    在炎炎烈日下,室外温度已达三十九度,保护带的整治工程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记者至施工现场,见到施工单位有的在修缮房屋,有的在舖设管线,有的在改造桥梁。为了确保在规定时程内完成,以附市民们的期望,全体施工人员干劲十足,全力拼抢。常熟的古城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部分,城内两侧街廓形成于明清时期,不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而且至今保存得比较完整,历次城市总体规划均规定为重要历史文化而加以保护。随着时光流逝、社会发展,街区内也有着:传统民居老化

  • 文章我眷恋虞阳的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41期  作者:楊大琦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虞山 文化名城 横港 七弦

    常熟,古称海隅。其西北有一乌目山,海拔二百六十一米。相传西周虞仲葬于此,故名虞山。此山之东南,晋置海虞县,南朝梁改为常熟县。一九五一年城区设市,一九五八年撤市并县,一九八三年改设常熟市。因其在虞山之阳,所以又以虞阳称之。我小时候曾就读于虞阳小学。虞阳县治前后,有七条横港,形似古之弦,故常熟县又名川。三十年代,我家就住在五弦三号。嗣后,于一九四四年迁居六弦侧孝友中学对岸,背倚七弦,直至一九四九年。那时六弦河河水清澈,游鱼群集。夏、秋黎明,睡在

  • 文章玉和詩詞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3、4期  作者:華玉和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游天柱山 雨后乡村 洋河酒 脚趾弹琴

    ●游天柱山感受激情漂流潜水逶迤狭谷流,竿推竹筏竟漂流。怪岩激浪飞花溅,亲女放歌音韵悠。两岸青山辉日月,一条碧水诉春秋。人间多少悲欢事,化作激情染绿洲。●夏日雨后鄕村雨后鄕村万物兴,苍山碧水抚清风。蛙鸣鸟叫田园绿,燕舞莺歌玉宇澄。柳暗花明莲吐翠,牛肥马壮草萌青。生机勃勃农家喜,又是秋来五谷丰。●赞洋酒玉泉天赐酿琼浆,海运陆装飘异香。国宴酬宾当首选,洋盛誉五洲扬。●咏冬青相依紧紧护园林,甘为繁花献爱心。四季常青枝干壮,风吹雨打见精神。●有感于脚趾弹(玉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