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浜滃荡滩的民域文化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78期  作者:蘇禹 出版时间:2009-08-01
    关键字: 民域文化 常熟

    古往今来,地因人名,人以地名,这种流传在江南一带的农村地域文化,也算是源远流长。就拿常熟一带水乡村落来讲,有一首民谣概括:「七路难走,三十六浜都是水,九个荡滩浪推浪,七十二滃鬼见愁」。从中体会到,水在这里的权威,一切离不开三点水。。这里有漕、泯、小、耿、徐六、大小六、湖、香介、葑等。漕并于常熟虞山之东,因出产水红菱(又叫紫熟菱)而闻名,有五百年历史。泯是一条南北向的河港叉湾的大河,这里有闻名的润欣花园别墅群、红枫花园、新世纪

  • 文章上海俗語介紹之一:那摩温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2期  作者:漢生 出版时间:1978-08-10
    关键字: 上海 华洋 浜话 那摩温

    上海是一个特别区域,一切行政习惯,都与世界各地不同。这特区之所以能存在于世间,就根据那几条洋浜章程,所以『洋浜』三字,是与上海历史最有关系的地名。因为上海是一个特别区,所以样样东西都带几分特别色彩言语是媾通人类意见的工具,除非是哑吧,人生不可以一日无此君。而特区之所以形成,就为了华洋杂处的原故,既然杂处,就不能不通言语。但是中国话,洋人不懂,洋人说话,中国人不懂,华洋之间,欲交换意见,不能不特备一种特别言语,专在特区通行。而那时既无英语专修学校,又无

  • 文章浦東瑣談(續)

    来源期刊:《浦東》 第8期  作者:陸志明 出版时间:1977-04-15
    关键字: 故乡回忆 浦东教育 中学 往事追忆

    口,绰乎有余,那时一个佣人的工资只二至四元,一个普通店员还赚不到十元,泥水木工的工资每日只有三、四角,和现在的敎育人员比较,似乎强得多了!我和洋中学浦东的上海市区,有个洋鎭,民国十九年秋,上海市敎育局在浦东设立了一个洋初级中学,可是并不在洋鎭,只附设在杨家渡的市立正修小学中,到民国二十一年才只有三班学生。抗战以前,上海虽已是仅次于纽约、伦敦、东京的世界第四大都市,但全市只有五个市立中学,敬业(男)务本(女)算是完全中学,新陆师范(也在浦东)只有高中

  • 文章我来同乡会

    来源期刊:《浦東》 第32期  作者:傅心織 出版时间:1983-04-15
    关键字: 故乡浦东 上海人 老家

    以东的地区,并不是一个都市,地图上当然不会标明。」「那浦东比上海市大吗?」我问。「当然呀!上海只是一个都市。」「那为甚么我是上海浦东人呢?」「谁告诉你,你是上海浦东人。」「我的身分证上的籍贯是上海市,可是,你又带我去浦东同鄕会,我以为浦东是上海市里的一个小城鎭。」爸爸笑着囘答:「你的籍贯是上海市,因为我的籍贯也是。不过上海市只是爸爸读书、工作的地方,我们的老家在浦东,浦东的洋才是我们眞正的老家。」我很高兴地打开上课使用的地图,但是,我只看到川沙、南汇

  • 文章我的故鄕——漕河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58期  作者:張永鈞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漕河泾镇 黄家花园 张氏宗祠

    上海西郊漕河鎭,是我的故鄕,旧属松江府上海县,相传唐宋间已有市集。西面邻近鄕鎭有泗泾鎭,相距水路约二十华里,七宝鎭约十华里。各鄕鎭贡赋漕粮,全经由漕河运往上海县城然后北运,故鎭名漕河。本鎭自民国肇建后,常为兵家必争之地,因地当沪杭铁路及沪杭公路交错点,其东一公里余为上海军事最高司令部所在地之龙华鎭。上海县治,东南北三面均为黄浦江所环绕,漕河在其西南郊,有公路,铁路经过,谁占了漕河,即对上海县城及旧英法租界形成了外线包围态势。民国元年先烈陈其美

  • 文章常熟拓宽书院弄、西岸南北通道的宏伟规划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0  作者:朱良鈞 出版时间:1995-11-01
    关键字: 西 书院弄 重点工程 三块板式 建筑规划

    随着常熟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与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老城区的主要交通道路已很不适应,为此,从去年开始,对西岸——书院弄的道路进行拓宽改造。该工程系实施常熟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解决老城区南北交通卡口,改善古城环境的重点工程。西岸至书院弄路段的南端接前些年新辟建的元和路,由元和路接上沪宜公路可达无锡、南京等地,北端接原有的北门大街,再接虞山北路,可通张家港、江阴等地,因此,全路是城区南北向最长的主干道之一,西岸与书院弄则居中部,西

  • 文章無錫三白西瓜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6期  作者:郊農 出版时间:1979-12-10
    关键字: 三白西瓜 无锡三白西瓜 东乡张 台湾的西瓜

    台湾的西瓜,因为地处亚热带的关系,一年四季都有。故鄕吃西瓜的时节,一定要到夏天,交了小暑节才有,最好吃的时候,在大暑里(农历六月),小暑里的西瓜,皮厚味淡,故鄕俗称「霉壳子」,一到大暑,皮薄味美,而且水份多了。故鄕最著名的西瓜,为东鄕张桥,黄土塘所产的三白瓜,所谓三白,就是皮白,瓤白,和子白,三白瓜的皮薄肉脆无渣,子小而少,甜味鲜美,水份又多;惟瓜个很小,每个只有四五斤重,但是比较这里台湾的小西瓜,还是大不少;台湾的小西瓜,虽然比较好吃,可是比起故鄕

  • 文章憶春申看高雄

    来源期刊:《浦東》 第12期  作者:金勝蘭 出版时间:1978-04-15
    关键字: 人工河 太平天国 高雄市 仁爱河

    上海浦东有洋鎭,浦西有条洋泾滨,何时被塡平成为爱多亚路,因年幼勿晓得了。洋泾滨上几座桥名还能叫得出,外洋桥(外滩),二洋桥(四川路),三洋桥(江西路),三茅阁桥(河南路),郑家木桥(石路福建路),东新桥(浙江路),南泥城桥(西藏路),洋泾滨到此为止,再往西是长滨,西藏路是泥城滨塡平的。该滨是人工滨(上海人称河曰滨)据老一辈人讲咸、同年间,太平天国图攻占上海,先头部队到达徐家汇,当局日以继夜干筑一条泥城以防之。地面泥土被挖成为一条泥城滨,可行

  • 文章细说洋

    来源期刊:《浦東》 第11期  作者:潘光建 出版时间:1978-01-15
    关键字: 烂泥渡 保安团 地方教育 宣和遗书 诗词作品 桃花 抗日战争

    一、洋鎭与洋庙说到洋,似乎在台湾省的浦东人中还找不到我们小同鄕,实在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虽然倪耐冰大哥可以算是我洋小同鄕,但他究竟不是洋土生土长的,祗可算是「一块土上的人」而已。洋的位置介于高桥与烂泥渡之间,她对外的交通情形留在以后「洋泾滨」一节中再谈,是十足一个破落的小鎭,鎭为洋泾滨中分为东鎭,西鎭,有一洋桥连贯东西,东鎭是洋的住宅区,文化区,政治区,因为东鎭有两家大姓,一家是我们荥阳郡潘氏,一家是江夏郡黄氏,这两姓门户相当,数世以来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