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武昌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開國紀念日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15期  出版时间:1995-01-10
    关键字: 纪念日 武昌 南京

    宣统三年(民国纪元前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成功,继而汉口、长沙、西安、九江、云南等各省市先后响应,接着上海、杭州、贵州、苏州、广西、福州相继光复。于是武昌都督黎元洪通电各省,请派全权代表赴武昌,组织临时政府。十一月三十日,在汉口召开第一次会议,推谭人凤为议长,并决议推举雷奋、马君武、王正廷起草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十二月三日议决宣布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二十一条,并决议以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各省代表需于七天内齐集在南京,选举临时大总统。十二月十三日,各省代表

  • 文章高山仰止 其情如昨敬悼鈕師惕生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2卷 第13期  作者:錢大鈞 出版时间:1969-03-25
    关键字: 逝世 钮永建 敬悼 武昌起義

    革命耆宿鈕惕生永建先生於五十四年十二月以九十六萬齡在美逝世,今逢百歲冥慶,各方集會紀念。鈕先生任總統府資政及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早年追隨國父革命,培植革命力量,不遺餘力,其所造就之人才,均服務黨國,爲民效命。本文作者錢大鈞先生,卽係鈕先生早年培植靑年之一,自本文中可窺見鈕先生培養革命力量之誠。見微知著,鈕先生之偉大處,係生前爲革命而愛人,故能受人愛戴,逝後受人思念,良有以也。(原文載五十五年三月自由談) 編者

  • 文章武昌起义创建中华民主共和国苏省无锡光复经过,及努力建设的远大规模!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期  作者:談明華 出版时间:1969-05-20
    关键字: 武昌起义 秦效鲁 辛亥革命

    辛亥武昌首义,上海于十一月四日(农历九月十四日)经陈英士率民军攻克制造局,宣布光复。并派军赴苏州,会同地方人士联络苏抚程德全,于五日宣告苏省光复。无锡县遂于次日续告光复,由秦效鲁为新建共和政府之首任县长。至在我幼年时所住的鄕村中,则到农历辛亥年的岁尾,与壬子年的新年中,城鄕亲友间来往结账或拜年时,始普遍传扬起改朝换代的新消息——由二千一百余年来世代相传的帝王政府,改成了民主共和的新政府。孙中山先生已在南京就任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首先在无锡县由

  • 文章辛亥話揚州(上)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包明叔 出版时间:1971-03-16
    关键字: 辛亥 揚州 武昌起義 申報 哈爾濱

    六十年前的辛亥岁,是逊淸宣统三年,时余方二十,中学才毕业。中秋后三天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次日上海的申报到扬州,即登出消息,并刋出武汉三鎭地图,及烟囱林立的汉阳兵工铁厂照片,气势夺人。扬州虽僻处江北,但为南北运河之枢纽,北通直隶(今之河北)山东,南贯江苏达浙江杭州,风气早通。扬州先烈熊成基,于光緖三十四年十月,继徐锡麟之后,借安徽太湖县新军秋操,以礮兵起义未成。在宣统元年十二月北上哈尔滨,谋刺方自西欧囘国淸海军大臣载洵,事泄遇害,为黄花冈之役前导,开

  • 文章辛亥革命揚州學生軍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2期  作者:包明叔 出版时间:1978-08-10
    关键字: 武昌 革命军 辛亥 扬州 学生

    现在距辛亥革命已五十三年,我这年是二一岁,记得那年武昌起义的双十节,是在阴历八月底,扬州城内有三个中学,一是扬州府中学堂,二是两淮中学堂,三是两淮师范学堂。府中学以江甘仪高宝兴泰东八州县为范围,两淮中学及师范,范围较广。府中学经费出于八属,名誉监督是扬州府;两淮学堂经费出于两淮运者,名誉监督是两淮盐运使。三校学生,在八百人左右。武昌革命军起,三校师生纷纷各囘原籍。扬州城有运署银库,那些银两都铸成元宝,每个约合库平五十两或一百两不等,当时来了一位不是革命党

  • 文章追隨孫逸仙博士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5期  作者:編委會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蒋介石 孙中山 武昌起义 二次革命

    一九一一年十月初再度计画发动武昌起义时,一枚太早爆发的炸弹,打草惊蛇,提高了清廷卫队的警觉。在一项搜索行动中,不少列入逮捕名单中的革命份子不幸落网。但是缉捕的行动,不独未能使革命运动气馁消沉,反而更鼓舞了士气民心,而于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发动总攻势,摧毁了武昌的总督衙门,这是满清专制穷途末路的开端,——也是今天中华民国重庆祝的双十国庆日。数周内「中国本土」十八省中的十五省已宣称为独立自主的省份。此时, 蒋公已回到上海协助陈其美秘密进行组织,训练军事干部,并

  • 文章双十怀武昌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65期  作者:晏天任 出版时间:1973-10-10
    关键字: 名胜古迹 革命遗址 遗址简介 武昌 地理形势

    近二十年来,每逢节令庆典,总免不了有一些感触和回忆,尤其是逢到光辉万丈的双十国庆,最足使人难以忘怀,该不是出生在民国的国民才有这份感受。记得当我初次来到革命发祥地——湖北武昌的时候,正是一九三六年的新秋,那座震惊全球首义之城,所留给我第一眼印象,是高耸在黄鹄矶头的黄鹤楼,和面对着滚滚长江而受着万家景仰的黄克强先生铜像,此外还有直指着汉口,静卧在斜阳里的红衣古砲,当时对景生情,能不低徊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意境之中。武昌

  • 文章顧烈士錫九事畧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戴培之  出版时间:1977-05-15
    关键字: 顾锡九 武昌起义 镇军 革命军

    烈士讳恩龄,字锡九。学名振黄,号汰白。世居江苏阜寗之花园头。曾祖讳之英,祖讳观奇,考讳鸿升,妣廖太夫人。有子四,烈士其长也。少美须髯,习闻庚子以来诸事迹,毅然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工作。迄江寗府中毕业,升江南高等学校,武昌义旗既揭,投笔任鎭军第一支队军法官、鎭军秘书长、中央演讲团讲演员,旋被擧为阜寗支部长,党部设置邑城之文昌宫。居尝以革命力量须集中,形势相衡,又须互为策应,庶广袤之点线面浑一而不棼。往者区宇南北,实分崩离析之造端。山阳(今江苏淮安县)位漕运

  • 文章西遊記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8期  作者:劉鴻藻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汉口 武昌东湖 古琴台 晴川阁

    溯江行溯江西上奔三鎭 白玉楼船绕绿洲采石雄居江左岸 小孤挺立水中流匡庐高峙云如兽 马当崔巍浪似貅一路风光看不足 夜观星烁拱银钩泊九江停泊浔阳浦 江州作夜游工人忙卸货 商贾醉青楼二位据湓江口 庐山壮势优兵家必争处 赣北一咽喉三笛声惊客梦 惜别几回头破浪舟如剑 奔腾解逆流抵汉口徐徐舟晃动 缓缓泊江头济济人喧闹 溶溶水逝流濛濛尘雾落 密密货船稠辘辘车声响 绵绵永不休泛东湖青山环抱武昌东 绿水苍茫映碧空三十六湾藏胜景 重峦叠翠雁来红二波平如镜照苍穹 水上行舟若

  • 文章故事四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2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1995-06-01
    关键字: 民间故事 仙井通涟 武昌断狐

    葬焉。其冢离颜家集颇近。集市有卖饼者,每日傍晚见青衣妇人来购饼,初未之异,及计算每日之收入,则必有冥钱数片,始疑妇人为鬼。次日傍晚,其妇购饼去,卖饼者则尾其后,果见其至方冢而没。在此之前,方家妇既葬之三日,其家属祭墓,似闻冢内有儿啼声,心异之而未敢动,及宣传买饼事,遂启墓劈棺,见小儿端坐其母头上,抱出而育之,竟然成人,年六十有七,卒于宣统二年,终身卖菜为业,亦无他异。武昌断狐沭阳万山仲公讳选,字思舜,明,正德十六年辛巳科进士,授南京云南道监察御史兵备副使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