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传承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約稿簡則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編輯室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稿约 萧县文献 传统 文化传承

    本文献为两岸三地与旅居欧、美等地的萧县人共同所拥有的园地,要靠大家的呵护、灌溉、耕耘、栽培才能滋长茁壮。本刊的宗旨在于发扬萧县的传统与文化传承。不作任何党派或政治性的活动,定位为一纯正的综合性的刊物。约稿简则如下:一、凡属乡土风物、人情风俗介绍、人物怀旧、历史文献、掌故、杂文、散文,以及诗词创作等,均所欢迎。二、来稿应立意明确,立场公正,无故意诋毁及作不实之虚构;切忌用意识形态挂帅与偏狭的本位主义作为对问题认知与思维的方式,甚至扭曲事实,恶意中伤,进而

  • 文章無名氏爲廣傳無錫文獻樂助印刷費臺幣五千元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08期  出版时间:1987-02-20
    关键字: 捐助印刷费 文化传承

    一位對中華文化極爲重視的「無名氏」鄕長,鑑於無錫同鄕會在尙無的款基金的情況下,能出版無錫文獻叢刊每年一輯,業已發行至第七輯,實屬難能可貴,這位「無名氏」鄕長爲廣傳我無錫文獻,亦卽固有之中華文化起見,特樂助印刷費新臺幣五千元,藉以抛磚引玉,集腋成裘,以利繼續編印出版。

  • 文章燭光搖曳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杜銘澤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诗歌 教育事业 文化传承

    窗子,張開了笑臉,風兒,輕輕地撥弄琴弦,燭光搖曳,跳動著一顆紅心,人影兒,依稀可辨。童子嗲聲嗲氣:「奶奶,您是爸爸的老師!」不惑者,遞上淸茶一杯,肅然起敬。秋霜染髮的老人,端坐侃談,祖孫三代—師生歡聚在窗前。憶當年,老人初上講壇腼腆,三尺講台寫人生,潤物無聲灌心田,誦讀四書五經,還學莎翁作品,描繪著大千世界,祖國藍天。看今朝,昔日學子成大器,靑出於藍勝於藍,爲人師表育雛燕,九章算術、物理化學多鑽硏,心裡蘊藏著人類生活的甜蜜。展未來,「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 文章慧民詩作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張慧民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文化传承 盂兰盆节 人物回忆

    弘揚中華文化中華文化世稱揚,獨步全球萬代昌;古聖先賢遺智慧,令人後學挹芬芳。鄭音朱紫欺朝稷,大雅溫淳化俗方;萬勿自輕神嶽秀,唯期我輩振綱常。盂蘭盆盂蘭敎孝世相沿,九品蓮華獨佔先;爲救母懸囚十地,設齋共誦梁皇篇。萱草忘憂五月萱花似彩霞,迎風綠萼滿新芽;生兒育女持家務,已逝靑春不怨嗟。自古慈顏垂懿範,于今淑訓顯光華;孤燈伴我吟新賦,獻與堂前福壽嘉。

  • 文章漫談書法藝術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朱雲樵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书法艺术 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作者朱雲樵(原名朱玉書)鄉長,籍隸赣榆,早年參加日本東京美術館第四十二、四十三屆國際文化交流書道展覽會,先後兩次均入選獲獎,其書法作品亦經常應邀參加海外聯展,深得法家好評,此幅係其晚年作品。

  • 文章詩允許移植、借用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朱平  出版时间:2001-03-01
    关键字: 诗歌技巧 文化传承 学者论述

    詩,允許移植、借用、翻新、脫化。古人作詩,往往從古詩原有的基礎上引用和脫化出來,翻出更新的意境。先從古詩中看,李白的「言中行樂詞」中有一句:「池塘暗生春」就是從謝康樂的名句「池塘生春草」中脫化而來的,而且比謝詩更有韻味。又李白「宜春苑有賦」詩中的「春風已綠瀛洲草」一語,亦被王安石脫化成「春風又綠江南岸」佳句,從而翻出另一更新的意境。再以時人來看,毛系瀛先生在描述校園景況時,寫下「鳳凰飛過鳳凰台」句,就是從李白的「鳳凰台上鳳凰遊」借用而來,另筆者贈「說我故...

  • 文章海州「二刻」名傾中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郝保倫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摩崖造像 岩画 民间艺术 文化传承

    古郡海州的孔望山摩崖佛敎造像和錦屛山將軍崖岩畫,合稱「海州二刻」,名垂環宇,久賦勝名,至今不衰。到過海州的人,無不爲二刻所傾倒。筆者靑年時期就讀于海州,曾多次登山遊覽,進入人生晚年,故地重遊,倍感興味。現就其中主要景點的記述,獻給讀者朋友,旨在了解家鄕豐厚的文化底蘊,幷奮力爲之發揚光大。一、孔望山摩崖佛敎造像:這一勝跡位于孔望山南麓,是東漢時佛敎初渡中國時的產物,距今已有一八〇〇多年的歷史,它先于敦煌石窟二百餘年,被史學界稱爲「九州第一窟」。現已被列爲全...

  • 文章五十年揚州的年趣(上)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45期  作者:葉以熾 出版时间:1987-02-10
    关键字: 过年 风俗习惯 腌咸菜 祭祖 文化传承

    『年年難過年年過』,這是一句老生常談的話,其實年關難過也得過,所以不論男女老幼,富貴的、貧困的一律過年,大家都要恭禧發財,萬事如意!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風俗習慣,儘管不同,但對於過年,郤還是「八九不離十」!例如北方人過年包餃子,南方人過年蒸包子,只是大同小異,惟五十獨揚州是個人文薈萃的地方,對於過年,都是踵事增華,多采多姿,可與蘇、杭兩地的民俗,幷駕爭光,別饒意趣!雖然事隔五十餘年,這個五千餘年文化傳延的光輝,仍然是亮晶晶的爲人們所喜愛!家庭主婦們,一到十...

  • 文章大傳人——應有的期待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朱文英  出版时间:1982-12-01
    关键字: 小品文 人生感悟 人物感怀 文化传承

    期待在心理上,本來是指「行爲所可能產生之結果」而言,這該是比較狹義的定義。而廣義的解釋,該指每個人對自己應有的希望,卽是個人應努力的方向。在今日繁華、進步的人類社會中,人類思想、觀念要能獲得一致,暢通卽需靠傳播來作媒介,而如何利用傳播媒介,做最適當而有效的傳播,是今日從事大衆傳播者所必需擔負的責任,尤其大衆傳播事業乃是一種文學的、科學的與技術的滙合體,它的進步與否,也直接牽動一國的文明,且能使得社會更創新,無形中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人們心理上的接近更...

  • 文章閑話戴氏膏藥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徐一德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戴氏药膏 文化传承 民间习俗 乡贤事迹 戴晓觉

    文中所說的戴氏膏藥,是指海州人戴曉覺配方煉製的膏藥。戴曉覺原名戴士柱,字石庵。生於一八八六年,一九六〇年卒。靑年時代從商,且初知一些中醫外科知識,後棄商從醫,煉的膏藥聞名於海屬鄕里。海屬群衆確信,患了癤痍,戴氏膏藥一貼就靈。因而,戴氏膏藥在海屬廣爲流傳,傳著,傳著,竟傳出一段故事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三十來歲的戴曉覺以行醫、煉膏藥爲生,業餘玩鳥,訓養畫眉。每天早上都到海州城牆根去溜畫眉,一天,他將畫眉籠子放在一處即將坍塌的城牆旁,不一會兒,正在籠裡歡快...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