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抒情共返回9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乙酉年重陽登高樂無涯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2期  作者:王伯年  出版时间:2005-08-30
    关键字: 重阳节 登高 抒情 敬老

    秋高氣爽好風光,你文我武名更揚,含飴弄孫天倫樂,玉桂綻放滿園香。寒風習習透凉意,百歲人瑞不老仙!高歌同飮三杯酒,九月初九是重陽!少壯打拼天下闖,成家立業子孫旺,敬老尊賢老人節,登高歡暢醉一場。花開花落催人老,歲歲重九步步高!老驥伏櫪志彌堅,清風邀呤白頭章!

  • 文章誅蘭四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2期  作者:潘朝曦  出版时间:1999-06-01
    关键字: 兰花 状物抒情 花卉养殖 抒情诗

    一、幽蘭原本隱深山,好事偏移俗眼看;世道從來朱紫貴,欲持本色恐爲難。二、階下誰栽九畹蘭,低頭履底委身安;時人不識高情物,總把名花草樣看。三、滿眼嬌花與棘榛,幽蘭無處可容身;主人爲了裝門面,薄土聊栽入瓦盆。四、誰使幽蘭共草居,蘭旁偏又植園蔬;堪悲野老昧名物,閑草名花一例鋤。

  • 文章秋興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徐志鴻  出版时间:1983-12-01
    关键字: 诗词 人物感怀 借景抒情

    一、西風乍起客心憂,浪跡他鄕又一秋,北望家山歸未得,問天無語怕登樓。二、腥風血雨襲神州,北雁南來形色憂,問道鄕音無一語,唳聲劃破海天秋。

  • 文章來函更正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9期  作者:程石泉  出版时间:1979-02-15
    关键字: 来信 更正 抒情欲探骚和经

    编辑先生著席:顷奉贵季刋第七期八〇页,渥承选刋芜作「庚子岁暮书愤」,至为感荷,惟其中有手民之误,「抒情欲探骚和经」应作「抒情欲探骚和诗」又「中土邮政岂美谈」应作「中土郅政岂美谈」。请酌予更正,则不胜感激矣!顺颂 67、9、6时祺 弟 程石泉 顿首

  • 文章瘦菊軒詠菊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7卷 第1、2期  作者:張炳超  出版时间:2005-06-01
    关键字: 借物抒情 咏菊诗 瘦菊轩

    重陽菊放萬千枝,風勁霜稠雁陣低;天意多磨强者志,並非生就不逢時。☆ ☆ ☆長風催雁向天涯,瘦菊登台月照斜;玉露殷勤裝粉面,金風呼嘯奏銅琶。☆ ☆ ☆燕衆南遷萬樹衰,霜寒雨冷菊花開;狂風吹得頭連地,還在人前站起來。☆ ☆ ☆菊花開放不知寒,五色經霜更好看;應謝西風連夜緊,好將香氣播人間。☆ ☆ ☆平生最愛菊鏖霜,我比黃花氣更剛;下筆狂風寒雨裡,身腰挺直傲炎涼。☆ ☆ ☆又見西風菊放難,奮將意氣發毫端;秋枝畫得身腰健,掛滿書齋任暑寒。☆ ☆ ☆家在鄕村瓜菜陬,世尊君子未...

  • 文章蘇北四季鄉居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2期  作者:張新洪  出版时间:1996-06-01
    关键字: 诗词 苏北 四季 借景抒情

    春含黛遠山接綠野,灣灣碧水映鵝黃。人群蜜集如春草,棋布星羅卜卦庄。夏芙蓉未放荷先合,鬧市偏偏暑氣浮。銅臭招搖難扇掃,汗腥彌漫小穹廬。秋炎熱倘收小微寒,誰家合唱大團圓?衰翁不把黃葉掃,素女紅妝依畫欄。冬大鵬展翅上雲霄,落落零零散羽毛。拾得零星三兩片,舉杯對酌氣添豪。

  • 文章思親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郄開甸  出版时间:1984-09-01
    关键字: 思亲 人物抒情 诗句

    思親時欲寄平安,南地家書寫最難;夢裡依稀慈母淚,問天無語盼台灣。

  • 文章詩作三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1期  作者:尤新彥  出版时间:1996-03-01
    关键字: 诗词 借景抒情 风光

    風無形無影更無憂,天上人間自在遊,熱季颶流來海上,輕寒拂面是三秋。選舉風光錦旗招展鼓音隆,拜託聲聲震太空,最是風情民作主,毛公自薦各稱雄。前題選舉風光喜氣多,市容美化遍笙歌,耳聞多是多情語,事後風雲變奈何。

  • 文章棲霞楓葉有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1期  作者:漁翁  出版时间:1996-03-01
    关键字: 诗词 枫叶 借景抒情 汪挺越

    片葉乘風過海東,雁書萬語情悽濃;丹楓無畏嚴霜降,歲歲酡顏映日紅。

  • 文章詩學之研究與創作方法概述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1期  作者:張文長  出版时间:1996-03-01
    关键字: 诗学 研究 抒情 言志 叙事

    自序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语释为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篇的内容意义,用一句话可以说完,就是没邪僻的思想。」诗为抒情、言志、叙事三首。情:发乎眞性。志:出于眞理。事:具有眞相。作之以诚、读之以诚,其动机与宗旨,均不出「无邪」二字是也。余儿时曾从师学诗,必须先读完千家诗、唐诗之后方始敎作对联,以及五言、七言绝句等……当时传统敎学方法以敎熟读者多,讲解内容者少。是以对诗虽能朗朗上口,而心实不惟,囫囵呑枣懵懂不知所以,惟对诗韵平仄已有所领悟。尔后虽

共91条记录 1/10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